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西南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盘州市为例

    苏文学
    22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西南山区盘州市的城镇建设用地进行适应性评价,为西南山区及盘州市的城镇规划、土地开发、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等提供理论价值参考.根据盘州市自然环境及其实际情况,选取高程、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地形起伏度4项因子,基于GIS空间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等级以低和较低等级为主,其中低等级的区域面积占总区域的56.27%,较低等级的区域面积占总区域的20.88%.住宅类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等级也以低和较低等级为主,其中低等级的区域面积占总区域的73.96%,较低等级的区域面积占总区域的14.68%.评价结果揭示了盘州市城镇建设用地及住宅类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等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适宜性的较高、高等级的城镇建设及住宅类城镇建设用地土地较少,而高等级均只占全区面积的1%左右,因此在利用该等级区域土地应需十分珍惜.

    城镇建设用地西南山区数字高程模型盘州市

    环高校创新生态圈视角下创新空间构建研究

    李明雪
    226-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环高校创新圈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高校周边空间已难以满足创新活动的需求.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基于环高校创新生态圈的特征,结合高校周边创新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诉求,从创新空间的布局方式、空间构建尺度模式、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设施的多层级配置等方面落实创新空间构建策略.同时基于创新活动发展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创新空间的用地管控弹性措施,保障创新活动发展的生长性.研究紧扣环高校生态圈的特征及发展诉求来梳理创新空间的构建思路,并在花溪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实践,以期为高校周边创新空间的营造提供参考.

    环高校创新生态圈创新空间大学城

    可达性视角下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的公平与绩效评价

    朱紫琳戴技才
    234-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园绿地关系居民福祉,也是衡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的重要内容.从可达性视角探讨了重庆市公园绿地的公平和绩效.静态公平关注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是否均衡;动态公平侧重不同时间维度下公园绿地和出游人口之间的供需情况.结果表明:①城市公园绿地资源与需求存在一定空间失配现象,南北部城市郊区分布较少,中心区域多数居民享有的公园绿地公平性水平较差;②不同时间维度下出行人口数量,影响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情况;③重庆市公园绿地的使用绩效总体水平偏低.由此可见,可达性与公平性存在空间不均衡性.

    手机信令绿地公平公园绿地可达性绩效

    湿地生态视域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分析——以盐城市为例

    李颖滕飞黄雷
    242-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3个方面分析了盐城市的湿地资源,设计了具有盐城湿地资源特征的文创案例,以丰富盐城地域文创产品种类,促进本土湿地文化的传播.首先,通过分析盐城可利用湿地资源与文创产品的现状,以及地域文化元素的类型分析,提出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案;其次,基于图谱分析法以及用户感知调查问卷,确定了盐城地域文化元素设计因子,对设计因子进行评价筛选.结果表明:通过对盐城湿地生态文创产品的思路分析、设计措施分析和对湿地文化元素文创方案设计的探讨,提炼出符合用户喜好度的设计方案,有助于本土文创产的发展.通过文献归纳、案例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图谱分析)对盐城本土湿地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对文创产业提出了具有价值的可行性设计策略,对传播湿地文化提供了借鉴,为后续的湿地生态文创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湿地生态设计因子提取文创产品用户感知盐城市

    乡村振兴下中小农企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王安吉魏世彪
    248-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00家中小型农业企业作为样本,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中小型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经实证分析发现,中小型农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与数字化技术应用阶段相比,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阶段更能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4条路径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分别为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小型农业企业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农业现代化

    碳试点政策下城市环境质量升级的同群效应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数据

    赵子纯蔡菲莹
    253-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DID模型将同群效应假说引入城市环境质量的空间效应分析,测算了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与经济相邻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同群效应,其中以地理相邻城市之间的正向同群效应表现得最为明显;②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质量存在正向的影响,且会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了加强长江经济带减污降碳区域协作、多措并举提升环境质量、完善碳交易试点政策配套体系等政策建议.

    同群效应碳交易试点政策空间DID模型

    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以衡阳市为例

    祁惠陈政陈国生胡雪晴...
    262-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助推衡阳传统行业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实现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衡阳"四轮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运用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数字技术,分析衡阳建设数字经济高地过程中所面临的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偏弱、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失衡、企业数字化转型较缓慢、产业生态系统亟待优化四大瓶颈,进而从公共服务综合化、企业重视程度、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3个方面分析影响衡阳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地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政策体系、持续强化高端创新人才引育力度、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4个方面提出路径选择;通过对衡阳建设数字经济高地过程中所面临的瓶颈和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充分了解了衡阳市建设数字经济高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衡阳市数字经济高地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衡阳市

    "双碳"目标下辽宁省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倪欣悦谢涛
    267-27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以全球气候形势与国际关系为基础,提出了"双碳"战略.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对于能源的需求呈现递增趋势,尽早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来实现碳强度下降.在"双碳"背景下,以2010-2021年辽宁省1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门槛回归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现实效应.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在制定合理且具有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措施的基础上倡导企业重视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以此促进辽宁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双碳"目标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门槛效应

    辽宁省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基于超参数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邵小妞刘峰
    27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依据辽宁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辽宁省2022-2035年未来的65周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选用5层神经网络结构模型,每层神经元数量为23,学习率为0.09462,训练得到的相对误差最小为0.0205.预测到2025年、2030年、2035年辽宁省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为21.23%、23.01%、23.77%,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发展老龄产业为老年人口服务;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养老机构为支撑、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使之老有所用、老有所为.

    人口老龄化超参数优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辽宁省

    《绿色科技》投稿须知

    《绿色科技》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