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

刘文君

月刊

0457-6241

022-23332330

300051

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历史教学/Journal Histor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沟通学术与基础教育,力图将史学研究产生共识的成果及时介绍全中学历史教师。本刊关注前沿的课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在史学刊物中独树一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新特点——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叶小兵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编修委员会对统编初中历史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原历史教材相比,新修历史教材有新的特点,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更加突出唯物史观有关社会形态的表述,在教材体例上进一步加强历史时序,根据需要在内容上适当增加了一些必要的知识,并对教材中的课文辅助栏目进行了新的调整.了解并把握新修历史教材的这些新特点,有助于历史教师用好新教材.

    新修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教材教材内容的新特点

    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中"学史方法"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

    孟凡霞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史方法"栏目是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一个亮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一栏目,可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进而发展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教师要明晰"学史方法"栏目的内容及教学功能,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探索其运用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学习和学史方法的融合,开设专门的学法指导课、活动课等.在运用这一栏目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学用结合,通过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发挥该栏目的作用.

    新修初中历史教材学史方法教学运用

    活用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学史方法"栏目——挖掘教材资源开展文献史料单元主题学习

    温馨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修初中统编历史教材增设"学史方法"栏目,提供历史学习的方法论指引,是超越具体史事、达成课标"目标要求"、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抓手,对其有效理解与使用可贯穿各册次,并可贯通新旧教材."学史方法"栏目之一"如何读懂文献史料"有助于破解史料学习这一历史教学中的经典难题,对其运用应超越对单则史料的理解,将同类型史料作为一学习单位开展单元主题学习.本文以现行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新闻出版业发展"为切入点,以挖掘教材中报刊史料为例,探索借助"如何读懂文献史料"提供的基本步骤设置问题链,组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串联、回顾已知,有效提升其对报刊史料的理解能力,进而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新修订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材史料学习学史方法

    新课标视角下如何用史料建构学生的历史叙述与解释

    王德民李应平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标语境下,如何用史料建构学生的历史叙述与解释,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命题.用史料建构学生的历史叙述,是赋予学生基于唯物史观的、"历史是什么"的历史叙述素养,主要涉及用史料确证史实;用史料建构史事.用史料建构学生的历史解释,是赋予学生基于唯物史观的、"历史为什么"的历史解释素养,主要涉及用史料孕育证据素养;用史料孕育批判性思维.史料参与学生的历史建构,受教育主题、课程内容、学生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有其参与建构的广度、深度与限度.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史料运用新课标

    史学成果的教学内化与外显——以"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单元为例

    朱洪俊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性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共性,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动力在历史学.如何以准确、易懂的方式表达、传递史学成果?本文以"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单元为例,借助史学成果内化教科书的学习聚焦,提炼单元统摄中心——"文明样态"和"国家形态",构建两者纵横交互发展的内容框架.根据统摄中心和内容框架,重整、发掘教科书资源的教学价值,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的单元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撬动深度学习支点,将史学成果内化于心,学业质量外显于行,打造"学术融通、学生发展"的史智课堂.

    史学成果古代文明国家形态深度学习

    历史文献学对高中历史"史料研读"模块教学的作用——以总结秦亡原因的史料研读为例

    张宗品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料实证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研读"模块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较好的文献学素养.在历史学专业本科课程中,《历史文献学》和史料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史源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文献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史料研读"模块教学设计为例,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文献学方法帮助师生搜集史料、辨析史料、厘清史料层次,了解相关问题的前沿动态,从而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达成五大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

    历史文献学中学历史教学史料研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跨学科视域下的《天工开物》探微——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例研究

    王莹刘新宇行冬梅
    40-4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解读典籍,是认识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效途径.笔者以统编历史教材中的课程内容《天工开物》为例,带领学生在多学科视域下探究,挖掘古代科学技艺的价值和文化内涵,进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探索.

    跨学科主题学习《天工开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结构化教学的核心要义与实施路径

    韦英成积春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历史结构化教学把历史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设计,强调整体关联与建构,体现了核心素养落地的历史课堂教学新样态:从内容到思维、从理念到方法路径的贯通.其重点是: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结构化是基础、思维结构化是核心、情境结构化是载体;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单元推进.其实施路径为:立足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凝练核心概念,整合教学内容;创设进阶任务,问题驱动教学;创新作业设计,评价赋能全程.

    高中历史结构化教学核心素养实施路径

    研读史料另面信息的教学实验——以城门徙木的三次解读为例

    陈德运骆孝元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次实验涉及"城门徙木"的三次解读.实验缘起于对城门徙木的错误解读.实验改进后做了第二次矫正解读,依据基于叙事的教学方式认识到这是商鞅使用法家手段的表现.实验优化后做了第三次深度解读,着眼史料另面信息探究城门徙木与司马迁书写语境有关.为了做好实验,既建构了另面信息解读模型,又进行其他史料的迁移解读.实验旨在挖掘史料更多的信息,以此达到更高水平的核心素养.

    史料研习另面信息城门徙木教学实验

    华北根据地的民众动员工作

    徐传博
    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为推动民众动员工作,中共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民主建设、减租减息、优抗等保障政策,重点在军事、经济、社会领域展开动员,构建"平战一体"动员格局.动员工作获得民众拥护,壮大抗战力量,并加强中共对地方的领导,推动社会革命运动的发展,使农村成为敌后抗战的力量源泉.

    抗战中共华北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