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粮食科技与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粮食科技与经济
粮食科技与经济

杨振和

双月刊

1007-1458

lskjjj@163.com

0731-84497427 84497361

410008

长沙市芙蓉中路一段2号

粮食科技与经济/Journal 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查看更多>>《粮食科技与经济》是中国粮油学会会刊,创刊于1976年,由原全国米糠油科技情报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糠油科技》经《粮油科技》等更名为《粮食科技与经济》,多年来一直由袁隆平院士和王瑞元研究员等著名专家担任顾问,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 《粮食科技与经济》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粮油加工、粮油储藏、标准与检测、食品科技、现代物流、饲料科技、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粮油安全、国外粮农、三农关注等。目前是双月刊,单月15日出版,邮发代号为42-167。欢迎涉粮、涉农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和机关的工作人员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治理

    穆中杰
    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但受国内外风险因素叠加影响,这种紧平衡态势很可能因某种因素突出而被暂时打破,粮食短缺局面将持续数年时间才有可能恢复到紧平衡状态.国内外风险挑战目前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显性耕地数量质量仍齐降,隐性耕地有遭毁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有加重趋势,病虫害呈现频发态势;农民种粮意愿仍继续降低,"非粮化"压力偏大;粮食贸易的不可控性大增,全球供应链频繁遭冲;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有短板,乡镇村社能力较脆弱;粮食购销风险隐患顽疾多,数量质量须持续关注.此外,水资源供需矛盾持续凸显、育种全链条创新明显不足、农机研发及应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化肥农药物品投入强度高但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数量不足和素质有待提升、粮食隐形浪费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甚至有反弹风险、粮食供应难以满足居民消费提档升级需求等风险也不容忽视.在这众多风险挑战中,国内因素应对风险准备不足是最重要因素.防范粮食安全保障风险,既要有底线思维以保最基本民生,又要有目标追求以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围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总要求,具体治理建议是:贯彻落实好《粮食安全保障法》,以宪法为中心完善粮食安全法体系;全方位夯实粮源汇集之根基,持续巩固多渠道稳定汇集粮源能力;全方位提升粮食供应之能力,畅通粮食保供环节"最后一公里";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之屏障,明确把粮食安全纳入公益诉讼范围.

    粮食安全风险挑战法治

    数字技术赋能中国政策性粮食监管效能提升研究

    陈会玲常皓淇黄艳钟鸣...
    9-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深刻推动着政策性粮食监管的数字化转型,并从根本上提升政策性粮食的监管效能.构建数字技术下政策性粮食监管效能提升分析框架,以经济学前沿曲线理论模型分析数字技术赋能政策性粮食监管效能的基本原理,通过形塑机制、前置执行机制、效能驱动机制和有效协同机制等阐释数字技术赋能政策性粮食监管的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实践层面政策性粮食监管中暴露的诸多矛盾,提出数字技术赋能政策性粮食监管效能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构建政策性粮食数字化监管系统,推进政策性粮食相关领域监管数字化,促进政策性粮食"三全监管"数字化,建立健全政策性粮食数字化监管保障体系等.

    政策性粮食监管效能数字技术

    《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背景下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研究

    刘潇耀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是我国粮食安全史上的首部法律,为粮食安全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法、懂法、用法,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细则,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应急、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重点工作,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是涉粮部门的职责和使命.文章提出,要牢牢守住耕地命根子,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在抓实粮食面积、产量上下功夫,增强粮食供给能力;在抓好粮食储备方面出实策,强化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在强化宏观调控,搞活粮食流通上做文章,构建全国统一的粮食大市场;在粮食加工方面求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监督检查、规范市场方面出真招,营造有利于粮食安全保障的环境等六个方面建议,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法治建设

    粮食供应链减损分析与对策研究

    伏开放刘禧晴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供应链粮食减损问题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受到重视的问题,每降低 1%的粮食损失率,就能挽回数量相当可观的粮食.目前学者对粮食供应链、粮食损失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粮食收获、储存环节,针对粮食供应链全链条粮食损失和数字领域在粮食供应链中的应用的研究比较少.文章综述了众多学者此前对粮食在各环节的损失率和总体损失率的研究,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导致粮食损失、浪费现象,针对目前中国粮食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粮食供应链减损对策.

    粮食供应链减损对策

    大食物观背景下中国木本粮油发展研究

    吴娟周正亮王雅鹏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本粮油是人们利用林木的果实通过加工转化而生产的具有粮油功能的食物,它是大食物、大粮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木本粮油不仅能促进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思想的贯彻落实,有助于中国的粮食安全和保障供给,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两山理论"的践行、"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农民增收.从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和大粮食、大食物的角度出发,积极发展木本粮油,充分利用其不与粮争地的特点,有利于协调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改变人们的食物结构和提高粮食自给保障供给能力,有利于协调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保障供给开辟新领域.同时,要充分认识其发展的机遇和优势,正视其发展中的问题,采取政策支持保护、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全产业链优化等对策措施,促进其发展,以便切实贯彻大食物观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木本粮油粮食安全支持保护发展对策

    夯实"川东粮仓"视域下撂荒地整治现状与治理对策

    周继芬任厚洪刘宗川赵小婧...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查,得到达州市土地撂荒主要原因是山地多,交通条件差,气候条件恶劣,种植效益低,搬迁新居、外出务工等流转限制因子多,建设、工业征地项目暂未完成,动物啃食植物导致无收成等;复耕意愿不强,资金和人力支持不够,技术薄弱,机械化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建议通过加强督促政府部门提高认识,把粮食安全问题的落实及完善作为党政领导的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建立森林粮库.改善交通、发展小型农机具,实现机械化耕种;筹建高标准农田,提高种植效益;针对"假种地"恶意套取国家资金行为,实行零容忍处理;引进新型合作企业和发展村集体复耕;提交农村医疗和教育质量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真正实现国家藏粮于地粮食安全策略.

    耕地撂荒原因对策

    新地缘政治环境下中俄农业合作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于涛王顺吉胡国强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俄乌局势影响下,全球农产品贸易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农产品供应关系更趋复杂,局部地区农产品供给不平衡问题更加凸显,俄罗斯农产品出口遭受西方全方位限制,拟与中国开展广泛的农业合作.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农业资源互补性强,合作基础牢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使两国贸易联系更加紧密.新地缘政治环境下,中俄深化农业合作要加强沟通、优势互补,扩大贸易规模及贸易范围,积极推动建设农业合作试验示范区,持续提升两国农业合作水平.

    地缘政治中俄关系农业合作

    政府培训、价值认知与种粮大户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郭晴龙方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 435 份种粮大户数据,在建立粮农绿色技术采纳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政府培训和价值认知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关注价值认知的中介作用以及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粮农采纳绿色技术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政府培训总体上对粮农绿色技术采纳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认知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在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处于稳定期的粮农有望成为绿色技术采纳的主力军.

    种粮大户绿色技术中介效应家庭生命周期

    湖南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的生态效应

    段伟
    50-5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的绿色转型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 2022 年湖南省 350 家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湖南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绿色生产行为对不同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较低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的促进作用最大.农场主特征、农场生产经营特征、政府绿色生产补贴以及监管者质量管控特征对不同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具有差异影响.建议应采取推进绿色生产行为的实施进程、实施家庭农场经营者学历提升工程、提高政府补贴的针对性指向性、要求具备完整的收支记录、鼓励申请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等举措,以促进湖南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提升.

    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生态效应湖南省

    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经济发展

    罗娴丛润珂雷银生
    54-5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30 个省市区 2007-2018 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其划分为 4 个区域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会以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为中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8.9%,中部、东部的中介效应比例约为西部和东北地区的 3~4 倍,差异性明显.因此,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利用率,协调区域之间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对保持经济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经济发展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