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食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食品
现代食品

双月刊

2096-5060

lsltjs@vip.sohu.com

0371-63731409

450053

郑州市南阳路153号

现代食品/Journal Modern Foo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粮食局主管、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主办的全国唯一以粮食流通为主题的科学技术性期刊,是粮食流通行业知名的国家级精品刊物。自95年创刊以来,深得读者和同行的称赞和好评。目前已覆盖全国各地的大中型粮库、油厂、面粉厂和饲料厂,得到全国各地广大读者朋友的支持、认可和厚爱。杂志内容丰富详实、新颖实用;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是广大读者朋友学习、交流、收藏的理想媒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属有机骨架在水中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星琦许红睿张付刚韩可...
    40-4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体中的有毒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开发有效的手段,快速检测这些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有机金属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因具有高孔隙率和大内表面积正被逐步引入食品、环境监测等领域.本文对MOFs材料在水中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实现MOFs材料的商业化应用指明研究方向.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水中污染物吸附传感器

    中国生猪产业、猪肉市场现状和发展问题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蔡心怡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是世界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猪肉消费量的一半.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近年我国居民猪肉消费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非洲猪瘟及国际形势的影响,猪肉价格波动较大,但整体消费规模仍保持稳定增长,猪肉仍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类消费品.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猪产业、猪肉市场现状以及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城乡生猪产业及猪肉市场调控提供参考.

    生猪猪肉消费江苏

    实践类课程微课模式设计——以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为例

    韩志萍金蓓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些地方性院校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条件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借助微课形式,将精简的实验操作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便于学生自主观看学习.此外,微课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使学生能够按照自身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本文详述微课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微课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韦云伊朱婧庞湘萍程忠...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是解决高等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矛盾的重要手段,现代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为研究对象,组建政、校、行、企、园产教融合联盟,健全人才需求和培养质量动态反馈改进体系,搭建梯次有序、功能互补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培育校企联合、多专业交叉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构建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探索基于统一课程标准多平台、多场景的课程教学方法,为地方高校探索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食品质量人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

    食品检验过程中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与解决策略研究

    李文平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食品的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卫生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大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发敏感,对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也愈发关注.食品检验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环节,能够为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可靠的科学依据.因此,为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大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确保食品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成效,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检测的质量控制,提升检测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检测结果的精准性.鉴于此,本文先简要阐述影响食品检测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食品安全食品检验质量控制

    沙棘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工艺影响因素研究

    何静杨英罗玲郭佳...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剂对沙棘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化学动力学模型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脱脂沙棘叶粉末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 60%,提取温度 65℃,提取时间 60 min,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最高为 4.12%(质量分数).化学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模型与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数据的拟合度较高,平均相对偏差为±3%.本研究能为推动沙棘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产业化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

    沙棘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条件

    利用冷榨亚麻籽粕生产曲奇饼干的工艺研究及品质控制

    宗宁燕耿云娣朱海燕涂俊宏...
    68-7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曲奇饼干是以低筋面粉、油脂、糖为主要原料,添加泡打粉和其他辅料制成的外观精巧,高糖分、高油脂的烘焙食品.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绿色生活理念的追求,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绿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开发健康又美味的休闲食品成为食品行业的主流.本文研究了以亚麻籽粕为原料生产曲奇饼干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配方,分析了产品的质构、色差数据,并对产品进行了储藏试验研究,以期优化改进亚麻籽曲奇饼干生产工艺.

    亚麻籽曲奇饼干工艺优化感官评价

    八仙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沈俊炳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八仙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并探究其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浸提法,以八仙茶多酚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同时通过测定八仙茶多酚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对八仙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八仙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参数为料液比 1∶25,乙醇体积分数 70%,浸提温度 50℃,浸提时间 60 min,在此参数下八仙茶多酚的提取量为 19.92 mg·g-1.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八仙茶多酚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明显,对DPPH自由基的IC50 值为 0.02 mg·mL-1,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与维生素C大致相当.结果证明提取八仙茶多酚的方法可靠有效,所提取的八仙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八仙茶多酚提取超声波辅助溶剂浸提法抗氧化

    益生菌微囊化抗逆性能研究

    王诚孔德玲董桂红王玲...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未微囊化的游离益生菌为对照,研究一种新型益生菌微囊化包被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存活情况.从长期储存、高温高湿、酸性环境等方面验证了微囊化包被技术有助于益生菌在恶劣环境下保持活力和增强稳定性.微囊化植物乳植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的常温长期储存存活率比未微囊化对照组分别提高79.02%和70.73%,差异显著(P<0.05).高温高湿环境下,未微囊化包被的菌粉几乎完全失活.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增加,微囊化植物乳植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存活率分别为32.14%和40.36%.在固定湿度65%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微囊化的植物乳植杆菌仍有14.29%的存活率,长双歧杆菌仍有10.54%的存活率.在模拟胃液中,处理120 min后,微囊化植物乳植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的存活率比菌粉组分别提高了59.22个百分点(P<0.05)和64.24个百分点(P<0.05).在模拟肠液中,处理120 min后,微囊化植物乳植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的存活率比菌粉组分别提高了34.80个百分点(P<0.05)和33.82个百分点(P<0.05).因此,微囊化包被技术能提高益生菌在恶劣环境下的存活力,增强抗逆性.

    植物乳植杆菌长双歧杆菌益生菌微囊化存活率

    餐饮类专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以酒水知识与调酒艺术课程为例

    王彬华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前高校在进行办学时重要的育人方向.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育模式,可以发挥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念、人生观念、价值观念和法制观念.本文通过探究课程思政视角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方法,在酒水知识与调酒艺术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利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