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罗国荣

月刊

1009-8666

xuebao@lsnu.edu.cn

0833-2271291

614004

四川省乐山市李码头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不求轰轰烈烈,但要有声有色。“有声”是指要有百家争鸣的声音。内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学科。“有色”是指一改“论文汇编”的单调板滞面孔,精心策划有特色的学术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苏轼葬郏探因之三——苏坟茔兆东移考

    乔建功黄梦龙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辙所述"茔兆东南,精舍在焉"与广庆寺实际方位不符.文章以文字史料为依据,通过层层剖析,推导出李廌在苏轼待葬80天期间帮助苏家将其茔兆东移至小峨眉箕形山坳的结论,真正实现了苏轼归葬小峨眉的千古美谈,从而也比较贴切地阐释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关疑难问题.

    李廌东移苏坟茔兆

    试论苏轼诗歌"怨"的变易——以"乌台诗案"为转折界

    余晓欣
    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诗歌多怨刺,乃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作为以儒家思想为本的政治家,苏轼时刻怀有浓厚的忧患意识,渴望忠君报国、执政为民,亦善于以辛辣犀利的讽谏针砭时弊,以诗托讽.但"乌台诗案"的一记重击,使其心境骤变,从曾经的无惧无畏转向了被现实境遇束缚的明哲保身,其诗歌之"怨"更是据此发生了复杂的变易.政治风波显露出的恶劣环境,令他通过对象倾移与程度纾解来重新建构"怨"的基础与可能;贬谪闲居的专治经书,为其再度理解"怨"的性质以及觅得遣"怨"的新路径提供了更趋完善的思想基础.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落笔为诗,表达"怨"的情感内涵愈加丰富,书写"怨"的艺术手法亦由"比"及"兴".苏诗之"怨",便在这三条紧密相连的脉络中,彰显出了富有时代性与动态性的独特风姿.

    苏轼诗歌诗可以怨乌台诗案

    时与变:江总《宛转歌》的文化语境与拟作机制

    王雨晴
    17-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诗史上篇幅最长的七言乐府,江总的《宛转歌》被研究者屡屡提及;但学界关于其主题内容的解读意见不一,其拟乐府创作的内在机制亦为人所忽视.江总《宛转歌》不同于一般的艳情题材,而是与宫廷主题存在互文关系,融入了陈后主时代真实而个性化的宫廷体验.在拟赋古题方面,江诗不同于以题面物象或情事为出发点等传统做法,而是另建立起基于抒情与意境一致性的联结机制,丰富了拟乐府的写作实践.

    江总《宛转歌》宫廷文化互文性拟乐府

    《诗经》的文本化与孔子"兴诗"说

    李科毅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经历礼坏乐崩的过程逐渐走向了文本化,其文本化也成为如今的文化共识,却缺少对该现象的具体例证.或仅在其他研究中提及寥寥数笔,并且未能与之联系起孔子的"兴诗"说.实际上,"兴诗"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诗经》文本化的问题,对文本化《诗经》进行感兴、兴发,以恢复其可咏唱的特性,利于礼乐制度的复兴.结合两者发现,孔子"兴诗"之"兴"除了"感兴"之义,还有"复兴"之解.孔子"兴诗"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不仅辅助礼乐制度的恢复,还原《诗经》的诗乐原貌,进而传承《诗经》,更重要的是培育了情志(乐感),以便触动人的心性,实现经典与儒家君子的融通.

    《诗经》文本化孔子兴诗复兴乐感

    镜城突围:A.S.拜厄特《占有》中的玻璃棺意象再探

    任育杰
    32-3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占有》中拜厄特改写了格林兄弟的玻璃棺童话,随后她又将玻璃棺意象在小说中进一步符号化,颠覆了传统"物化女性"的解读方式,传达出她对当代女性困境和男女关系危机的思考.具体而言,一方面作为栖居之地的玻璃棺不再指向女性被动、静止和沉默的地位,女性独处于玻璃棺式的空间中同样可以自我满足并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作为视觉场域的玻璃棺颠覆了男性凝视的霸权逻辑.女性不再是男性凝视的对象,而是透过玻璃的滤镜焕发出更多自然而迷人的美.最终拜厄特跳脱出凝视的霸权逻辑,借由身体姿态和语言关系的书写,成功探索出一种和谐平等的男女关系,为当代女性困境和两性关系危机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童话改写玻璃棺意象两性关系男性凝视

    清末以来西南官话时间指示代词调查研究

    刘春华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比较清末民初和现代西南官话时间指示代词的用法,发现百余年来时间指示代词的一些用法持续不变,也有一些用法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词项上,"这/那会(儿)""这/那(一)久""这/那(一)簿/䣹(子)"的用法增加,"这/那时节"用法萎缩;使用频率上,清末民初近指和远指的用词呈现出不对称性,现代西南官话里这种不对称性基本上消失;句法分布上,现代西南官话的分布范围增大;地域分布上,时间语素"下""会""久""簿/䣹"的用法增加,"时节"的用法萎缩.

    清末民初西南官话时间指示代词历时比较

    《碧云騢》为梅尧臣作定谳

    唐春燕
    47-5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书目文献来看,认定《碧云騢》乃魏泰伪托的目录学家代不乏人,但其论据缺乏说服力.唯晁公武从梅尧臣后人口中得知此书确系其作的证据较为可靠.梅尧臣的思想和《碧云騢》所体现的思想并不矛盾,其和范仲淹先交好,后因未得对方提携,及其诸好友因庆历新政失败遭贬而对范仲淹逐渐产生怨怼之心.又梅尧臣《书窜》《宣麻》等诗对文彦博事的记载,及对其态度与《碧云騢》相类.从魏泰《东轩笔记》来看,其对梅尧臣及《碧云騢》所涉诸人并无非议,找不到其伪作动机.基于以上三点,梅尧臣为《碧云騢》之作者,此一论断确定无疑.

    《碧云騢》署名作者辨伪方法梅尧臣

    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价值探析——以"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为例

    侯有德肖映红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深入挖掘和运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生态智慧有助于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探究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价值,基于广泛而深入的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从生态民族学视角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开展研究.研究发现:该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价值.因此,需坚持传承保护的原则,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活化利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生态智慧.

    农业文化遗产"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生态价值

    美食旅游关键要素之动机、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研究综述

    刘梅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产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休闲时代的到来,美食旅游逐渐兴起,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美食旅游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加.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方法,重点从美食旅游动机、满意度、行为意向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研究发现美食旅游存在概念泛化现象;国内外目前没有成熟的美食旅游动机量表可以通用;影响美食游客满意度的因素较多,测定复杂,不同成果间可比性较差;美食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动机、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心理因素.文章最后强调了从地方美食旅游的角度对动机、满意度和行为意向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美食旅游动机满意度行为意向

    故宫文物迁藏巴蜀地方士绅刘钊的历史贡献及其缘由探析

    彭海军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宫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承载.抗日战争时期,以故宫博物院为主的逾百万件中华文物精粹避寇西迁入蜀,在乐山存藏八载(1939-1947年),无一损毁遗失.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镌刻着几代故宫人的文化担当和乐山人民的家国情怀,承载着深刻而隽永的家国命运和民族记忆.随文物南迁地方关联史料的逐步呈现,以刘钊为典型代表的巴蜀人民参与文物典守的历史贡献逐步进入文物南迁的研究视域.通过聚焦士绅兼袍哥身份的刘钊,依托新近发现的档案文献史料,梳理其参与文物典守的主要贡献并探索贡献背后的主要缘由,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故宫文物西迁存藏细节和展现新旧交替时代铸就的历史个体存在.

    抗战时期文物南迁地方士绅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