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炼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炼铁
炼铁

潘国友

双月刊

1001-1471

ltbjb@wisdri.com;ltbjb@163.com

027-81996125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园路33号A-406信箱

炼铁/Journal Ironmak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冶金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反映炼铁技术领域的科研与应用成果,交流生产操作、技术改造、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经验,报道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读者对象为炼铁工业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沙钢5800m3高炉炉芯温度异常下降的诊断及治理

    回新冬赵华涛杜屏张少波...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沙钢5800 m3高炉炉芯温度异常下降151℃的状况,基于铁前一体化管控平台,采用大数据进行了分析诊断.结果表明,炉芯温度对高炉操作参数变化响应的滞后周期为3~5天,造成炉芯温度异常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烧结矿质量的异常波动,二是高炉布料矩阵调整后边沿矿焦比的显著降低.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控制入炉碱金属负荷、优化上下部操作制度及规范高炉出铁作业等治理措施,5 800 m3高炉整体入炉碱金属负荷降低至2.88 kg/t,炉芯温度止跌回升,从最低227℃上升到45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

    特大型高炉炉芯温度烧结矿碱金属负荷边沿矿焦比

    唐钢新区高炉提升煤比的措施及效果

    胡金波魏尧董国强司新国...
    7-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钢新区高炉投产以来,原燃料质量波动导致了炉况不稳定,主要表现为煤气流不稳定,操作炉型不受控,为保持顺行主要采用轻负荷操作,煤比在125~135kg/t.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质量、改进炉前出铁操作、优化工艺参数及调整操作制度等措施,煤比由130kg/t逐步提升到150kg/t以上,并稳定在160~170kg/t,同时实现了燃料比下降.认为:①高炉煤气流稳定、操作炉型规整是提升煤比的关键;②良好的原燃料质量是高炉稳定顺行的基础;③稳定的外部条件,减少操作影响,发展两股气流的上下部制度,有利于提升煤粉利用率.

    高炉煤比炉料结构煤气流煤粉利用率

    酒钢1号高炉冷却壁长寿技术应用简析

    李健秦占邦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酒钢1号高炉大修停炉检查冷却壁基本完好,5~7段铜冷却壁的使用效果明显优于8、9段铸铁冷却壁.1号高炉冷却壁使用效果较好,主要是采用了优化设计炉型、铜冷却壁、增加冷却水量提高冷却强度、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等技术;同时,存在炉身中下部铸铁冷却壁冷却水流速偏小、冷却强度不足的问题,不易形成稳定的渣皮.认为,铜冷却壁上部的铸铁冷却壁是制约高炉长寿的重要环节,应结合高炉实际原燃料条件和操作制度优化设计,增加炉身下部铜冷却壁的高度,将铜冷却壁延伸至干湿交接部位.

    高炉铜冷却壁炉型冷却强度软水

    沙钢2号高炉低温滑料的原因及治理

    范寒鑫赵华涛杜屏卢瑜...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钢2号高炉进入炉役末期,炉况频繁波动,出现低温滑料现象.通过对高炉已有生产操作数据的总结,认为,因边沿料速快、死焦堆肥大导致软熔带根部到死焦堆距离减小,是引起低温滑料的主要原因.当铁水[Si]含量长时间(4~8h)处于控制标准下限(0.40%~0.45%)以下,并出现大幅度下降(≥0.2%)时,应谨防高炉发生滑料.基于软熔带-死焦堆移动模型,采取将矿批由65.3 t提升至67.3 t、料速由6.78批/h降至6.60批/h、中心焦比例由25%降至20%、边沿两挡矿石圈数从6圈减少至5圈等技术措施后,2号高炉低温滑料次数从月均5次降低至月均2次,治理效果显著.

    高炉低温滑料软熔带死焦堆铁水[Si]

    某2500m3高炉焦炭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对策

    吴示宇张兴锋周卫超赵世丹...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2500 m3高炉因使用外购焦炭及进行干湿焦转换,焦炭结构大幅变化,导致块状带压差升高、中心气流变弱、边沿气流不稳定、操作炉型均匀性及稳定性变差,严重影响了炉况稳定顺行.通过采取调整焦炭负荷、引导中心与稳定边沿相结合、加强出铁管理、稳定炉温及保持合适的铁水成分等措施,维持合适的中心气流和稳定的边沿气流,稳定炉腰、炉腹部位热负荷,维持渣皮的动态平衡,改善操作炉型,炉况恶化的局面得以扭转.停用湿焦后,技术经济指标快速恢复,煤比恢复至164kg/t,焦比降至358kg/t,日产量升至7060t/d.

    高炉焦炭结构干湿焦转换煤气流操作炉型

    张寿荣同志逝世

    26页

    涟钢6号高炉炉身结厚的处理及强化冶炼措施

    朱鹏程
    27-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涟钢6号高炉炉身结厚的表现及形成进行了简述,重点对结厚的处理及强化冶炼措施进行了阐述.通过采取缩矿批降负荷、控风氧控压差、调矩阵疏中心及抓炉前出铁等措施,炉身结厚渣皮脱落,炉况得以恢复;通过采取合理优化焦炭装入结构、活跃炉缸、优化布料制度及优化布料制度等措施,高炉煤气利用率提高至45%~46%,日产量提升至7100t/d以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优化,实现强化冶炼.认为控制炉腰和炉身中下部温度适宜、稳定,是预防结厚的有效措施;炉芯温度最早反映炉缸工作状态,当出现下降趋势时,应及时采取措施.

    高炉炉缸不活炉身结厚布料制度强化冶炼

    邯钢新区汽运铁水"一罐制"技术特点

    任福军于鹏飞韩春勇程子波...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运输方式、铁水运输车、界面布置、运输流程、运行罐数管理、新技术的支持及安全管控等方面,阐述了邯钢新区汽运铁水"一罐制"技术的应用状况.实践表明:在1号高炉日产量8600t/d的情况下,在线铁水运输车数量为9台,铁水罐数量为10~12个,铁水罐周转率平均达到6.0次/d左右,铁水温降减小到95℃左右;铁水运输车铁水装入偏差控制在±0.5t以内,炼钢直兑比例可达到99.5%,炼钢平均提高入炉铁水温度60~70℃.认为汽运铁水"一罐制"技术具有布局紧凑、投资低、生产效率高、铁水罐周转率高、铁水温降低及节能环保等特点,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高炉铁钢界面一罐制铁水运输车铁水温度

    大冶特钢1号高炉长期非计划休风的快速恢复

    岳争超郭怀魁柯显峰熊伟...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冶特钢1号高炉因炉顶传动齿轮箱故障非计划休风64h 20min.为快速恢复炉况,针对休风时间长、无休风料、炉内负荷较重、炉缸热量损失大的状况,休风期对高炉进行有效保温,并以炉内快速加热炉缸,炉外顺利排净渣铁为思路制订复风方案,复风时提前燃烧热风炉,复风后尽快提高风温、尽早喷煤,适量加入净焦,准确把控加风、富氧及开风口节奏,并根据下料情况及时排净冷渣铁.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复风后8h全风作业,12h恢复至休风前正常生产水平.

    高炉非计划休风保温复风炉缸热量

    酒钢7号高炉低品位矿冶炼的应对措施

    刘国胜袁勇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生铁成本,酒钢7号高炉烧结矿配比由58%提高至70%,入炉品位由54%下降至51%.低品位矿冶炼条件下,高炉操作难度高,易导致初始煤气流分布失常,技术经济指标劣化.通过采取原燃料质量延伸管理、炉前出铁组织优化、下部送风制度及风口布局调整、上部装料制度调剂等措施,7号高炉实现长周期稳定顺行,炉缸活跃性未因入炉矿石品位降低而出现明显变化,完成了预期目标.认为,当原燃料质量下降后不宜沿用过去的管理模式,应及时降低冶炼强度,炉况稳定后再逐步强化,同时也应统筹兼顾排碱、排锌工作.

    高炉低品位矿烧结矿配比炉况生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