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

申世斌

双月刊

1001-9499

lykj@chinajournal.net.cn

0451-86602476

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平路134号

林业科技/Journal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科学院黑龙江分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主办的技术类林业科技期刊,已连续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林业检索核心期刊,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首批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国内较有影响的专业技术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北省太行山区侧柏林分布规律及其适宜生境研究

    汤素青孟祥嵩杨新兵霍娜...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侧柏在河北省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为揭示侧柏林分布规律并探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本文以河北省侧柏二类资源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材积表,计算和分析侧柏林面积与蓄积量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1)河北省太行山区侧柏林分布面积为 1.685 7 万hm2,总蓄积量为 58.31 万m3,单位蓄积为 34.59 m3/hm2.(2)不同龄组中,总蓄积量最大的为中龄林(24.82 万m3),单位蓄积量最大的为过熟林(86.54 m3/hm2).(3)不同林种中,总蓄积量最和分布最广的均为水保林(44.51 万m3,1.2813 万hm2),最小的为其他防护林(0.000 4 万m3,0.000 1 万hm2).(4)侧柏林适宜生境为海拔 600~800 m、坡度 15°~25°、朝北坡地区.

    太行山区侧柏蓄积生境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诱导辽藁本种子萌发研究

    沈琦高智涛白雪张巍...
    5-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测试超声诱导方法对促进辽藁本种子发芽的影响,本文就超声功率、时间及水浴温度等指标,研究了不同因素条件对辽藁本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藁本种子发芽的优化条件为超声功率 68 W,超声时间 5 min和超声水浴温度 34℃;在此条件下辽藁本种子预期发芽率为 51.89%,实验验证算术平均值为 54.07%,最佳超声诱导条件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发芽率提升了 10.74%.本研究表明,适宜的超声处理对辽藁本种子发芽率有积极的影响.

    辽藁本发芽率超声诱导响应面法

    光照强度对笃斯越桔嫩枝扦插生根及苗木生长的影响

    程向东李相全陈海波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床面湿度为 40%,最高温度在 31~41℃时,探索研究光照强度对笃斯越桔离体生根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在扦插基质为泥炭藓,采用 28 000、12 500、1 100 lux三个梯度调控光照强度,处理 2~3 cm笃斯越桔嫩枝扦插苗,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为 12 500 lux,温度为 36℃时,扦插苗生根率为 87.3%,平均苗高为13.81 cm,扦插生根及幼苗生长效果最好.

    笃斯越桔光照强度嫩枝扦插生根率苗高

    压切培养对刺五加茎尖分化增殖的作用

    田新华郭琪王福德李艳霞...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刺五加腋芽为材料,研究了压切培养技术对试管苗增殖的作用,筛选出增殖培养基配方:MS+KT1.0 mg/L+6-BA1.5 mg/L+NAA0.2 mg/L.结合此技术诱导试管苗分化,增殖倍数达 4.0 倍,可使新分化的芽苗快速进入自主生长,叶片展开,生长势强,有利于培养试管壮苗,为生根培养奠定基础.

    刺五加压切技术增殖培养

    山矾扦插繁殖试验

    叶杨成张小辉石兴华黄琳...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苗木品质,满足山矾资源恢复的需要.[方法]以 4 cm×10 cm的无纺布袋容器进行山矾插穗扦插繁殖试验,比较通用型育苗基质、黄心土、本田土 3 种基质和 4 月、5 月、6 月 3 种扦插时间对山矾插穗生根指标的变化.[结果]4 月份在不同基质中扦插生根率通用型育苗基质 93.2%、黄心土 85.2%、本田土 71.4%;须根数量通用型育苗基质 9.86 条、黄心土 9.12 条、本田土 5.44 条;须根长度通用型育苗基质 6.72 cm、黄心土 5.94 cm、本田土4.66 cm;不同时间扦插在通用型育苗基质中插穗生根率 4 月 95.4%、5 月 93.8%、6 月 90.2%;须根数量 4 月 10.04 条、5 月 9.32 条、6 月 8.41 条;须根长度 4 月 7.1 cm、5 月 6.6 cm、6 月 6.0 cm.[结论]山矾扦插繁殖以无纺布袋为容器,用通用型育苗基质,于 4 月下旬扦插效果更佳.

    山矾容器插穗基质时间繁殖

    野生平榛人工促进恢复试验初报

    王力刚崔琳张玉柱
    21-2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野生平榛快速恢复途径及天然更新规律,通过松土、挖穴、除杂、调整密度及人工围封措施,开展野生平榛榛丛萌蘖和实生恢复更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人工促进措施可加速野生平榛恢复与扩展的进程,松土翻整、疏松土壤可使榛丛根茎径向扩展距离较对照年均提高 42.4%,其中,5.7 株/m2 密度提高幅度最大,达 45.2%;其次为 2.9 株/m2 密度,为 43.3%;8.8 株/m2 密度最小,为 38.6%.而对实生更新影响较小,规律性也不强;野生平榛榛丛天然实生更新的规律为以鼠类活动能力半径 20~30 m为实生苗更新密集区的空间更新特征.其规律符合更新苗株数与距榛丛距离关系模型为Y=0.694 4X3-9.881X2+39.139X-28,相关系数R2=0.915,从而揭示出野生平榛实生天然更新呈群团状向周边扩散格局的机制.

    野生平榛人工促进恢复围封更新规律

    杏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杨越
    24-2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杏属植物工厂化育苗、定向育种、种质资源保存、遗传转化、功能基因验证以及推广示范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修复、医学药品研发和文旅项目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系统性对杏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启动培养、增殖培养、再生培养、生根培养和田间移栽等关键环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介绍适合各杏属植物离体培养的最佳方案,提出该技术中存在技术起步晚、外植体污染率高、外植体褐化、组培苗玻璃化以及组培苗根系长势弱等难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旨在为后续杏属植物组培技术体系优化、定向育种、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和技术推广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杏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宝鸡市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研究

    青青王彩霞张蓓蓓王毅勇...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宝鸡市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宝鸡市绿地管理、土壤质量提升提出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以宝鸡市主要公园、广场、道路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类型绿地各取 15 个样地采集土壤,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pH值、容重、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结果](1)土壤物理性质方面,公园绿地和广场绿地含水量接近,道路绿地含水量较低.土壤容重整体偏大,土壤偏紧实;(2)土壤化学性质方面,3 种绿地土壤pH均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仅公园绿地有 26.66%处于高水平;全氮含量公园绿地表现较好,60%处于中上水平,道路绿地表现最差,仅 20%达到中上水平,还有 26.67%处于很低水平;全磷含量 3 种绿地虽有差异但不大,大部分处于0.4~0.8 g/kg的范围;有效磷含量广场绿地和道路绿地表现较好,都处于 10~20 mg/kg的中上水平,公园绿地次之.[结论]宝鸡市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土壤容重偏大,含水量较低,土壤整体呈弱碱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表现为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有效磷含量表现为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公园绿地.

    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宝鸡市

    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

    洪竞盈郑国全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取实地踏勘法和地理信息技术对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全面调查,结合相关资料文献获取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PSR模型确定湿地面积、湿地类型、植物物种丰富度、动物物种丰富度、稀有物种、外来物种入侵度、保护管理水平、科普教育水平、人类威胁 9 项指标,通过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评价.经计算,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指数(BI)为50.8744,状况等级为中等.结果表明:1)植物物种丰富度是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的首要限制因子;2)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安全造成威胁.3)人类活动一定程度上干扰公园生态环境.4)评价区内科普教育水平指标值较低.根据评价结果,为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提供保护建议.

    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评价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

    微生物有机肥在林缘地区烟草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张煜张厚良陶伟张相辉...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类型微生物有机肥的效果.结果显示,微生物有机肥能显著改善烟草植株的生长特性,促进株高和茎围的增加,但存在最佳施肥量阈值,其中O3 处理组表现最佳.品质方面,微生物有机肥提高了糖类积累,优化了总糖与蛋白质比值及钾/氯比例,O3 处理组和OC1 处理组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提升,且O3 处理组烟碱含量最高,吸食品质得分同样优异.研究表明,OC1 处理组在混合施肥条件下实现了最佳植株生长表现和产量,而O3 处理组单施微生物有机肥在提高品质和吸食品质方面效果显著.结论指出,微生物有机肥在林缘地带的烟草种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植株生长和品质提升,还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微生物有机肥烤烟林缘地带生长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