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科技
林业科技

申世斌

双月刊

1001-9499

lykj@chinajournal.net.cn

0451-86602476

15008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平路134号

林业科技/Journal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科学院黑龙江分院、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主办的技术类林业科技期刊,已连续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林业检索核心期刊,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首批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国内较有影响的专业技术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插穗预处理和激素处理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王琳琳祝凌云郁万文刘玉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观赏良种金叶银杏'万年金'为材料,研究了插穗预处理(冷藏、蔗糖、硼酸)和激素(NAA、IBA、NAA+IBA)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的不定根长、不定根数、生根率的差异,筛选出较优的预处理和激素处理,为金叶银杏硬枝扦插育苗技术体系建立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名前三的预处理依次是冷藏 10 d、5.0%蔗糖、0.1%硼酸,其中冷藏 10d处理同步提高了金叶银杏插穗不定根长、不定根数和生根率,5.0%蔗糖处理仅提高了不定根长,0.1%硼酸处理仅提高了不定根数.(2)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名前四的激素处理依次是IBA800、NAA400+IBA400、IBA500、NAA200+IBA200,四个处理均同步显著提高了不定根长、不定根数和生根率;IBA对金叶银杏扦插生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优于NAA和NAA+IBA.(3)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IBA500 处理 1h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效果较优.

    金叶银杏硬枝扦插预处理激素处理生根性状

    激素不同浓度在一定时间下对白牛槭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张晓兵李海霞李静康迎昆...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激素NAA、IBA,浓度 0、500、1 000、1 500 mg/L,时间 0、5、10、15 min,以 2 年生白牛槭嫩枝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扦插技术,探讨激素和浓度在一定时间下对白牛槭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中发现 9 号处理生根数最多,用相同浓度IBA1000 mg/L+NAA1000 mg/L速蘸5 min,白牛槭生根数最大值85(条),比6号处理在相同浓度IBA500 mg/L+ NAA500 mg/L作用下速蘸 5 min,生根数最小值 3.33(条)大 2 452.5%,比白牛槭 14 个处理根数平均值 25.53(条)大232.9%;3 号处理根长最长,用不同浓度IBA500 mg/L+NAA1 000 mg/L速蘸 10 min,白牛槭根长最大值 11.03 cm,比14 号处理在不同浓度IBA1 000 mg/L +NAA500 mg/L速蘸 5 min,根长最小值 1.8 cm大 512.7%,比 14 个处理根长平均值 7 大 57.57%;2 号处理根径的粗度最大,用不同浓度IBA0 mg/L +NAA1 000 mg/L 速蘸 10 min,白牛槭根径最大值 1.78 mm,比 14 号处理在不同浓度IBA1 000 mg/L + NAA500 mg/L速蘸 10 min,根径最小值 0.49 mm大 263.3%,比14 个处理根径平均值 0.67 mm大 165.7%.因此,9号处理在相同激素浓度和相同时间、3号处理和 2号处理在不同激素浓度和不同时间处理下,白牛槭嫩枝扦插生根数、生根长和生根茎的粗度数值都是最大(85 条、11.03 cm、1.78 mm),生长表现最好.

    白牛槭激素扦插根数根长根径

    广东罗定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现状及问题分析

    朱倩陈宙张琪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0 月,采用样方、样线及红外相机拍摄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广东罗定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记录到维管植物 94 科 216 属 313 种,兽类5 目 9 科 19 种,鸟类 15 目 43 科 125 种,爬行类 2 目 16 科 41 种,两栖类 1 目 18 科 18 种,鱼类 3 目 7 科 18 属 19 种.针对湿地公园面临的人类活动干扰强、外来入侵物种覆盖面积过大,生物多样性受到冲击,候鸟栖息环境亟待改造等问题,提出进一步落实湿地管护责任,加大湿地生物多样性科研监测,掌握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广东罗定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

    雪被厚度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闫超刘强孟庆峰李靖彤...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平台,针对雪被覆盖期(积雪形成期、积雪稳定期、积雪融化期)雪被厚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积雪期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同一时期的不同雪被厚度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积雪形成期及稳定期,雪被厚度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雪被厚度增加,土壤温度升高.该研究对加深非生长季土壤生态认知、解释温度升高、林窗或林冠下生境变化等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雪被土壤温带针阔混交林

    板栗新品种'珠玉2号'在临沂地区选育技术试验研究

    李路文王琳史永波张德安...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本地板栗产业良种化水平低,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商品质量相对差的现状,阐述板栗新品种'珠玉 2号'在临沂地区的选育过程.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对比试验,着重从遗传稳定性、早实丰产性、果实商品性状及抗逆性等方面进行筛选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育良种具备早果、丰产、稳产,坚果个大整齐饱满,色泽光亮,抗逆性强等特点,符合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板栗新品种珠玉2号选育栽培技术

    辽西油松人工纯林不同间伐抚育方式对比研究

    潘兴
    24-2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位于辽西地区的北票市 47a油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近自然经营及传统经营(株数间伐强度 10%左右)间伐 5a后的林分的胸径、树高、冠幅增长量及分级株数比例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株数间伐强度下,近自然经营中以目标树为导向的采伐Ⅱ、Ⅲ级木的间伐方式对保留木胸径、树高生长的整体促进效果要明显优于国内传统的采伐Ⅳ、Ⅴ级木的间伐方式,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林分胸径结构分布的相对稳定性,间伐后保留木按胸径分级株数比例分布曲线整体偏向右移.传统经营及近自然经营间伐抚育方式对间伐后保留木的树高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后者的整体促进效果要稍优于前者.然而,以上两种间伐方式对间伐后保留木的冠幅生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效果.近自然经营间伐抚育要想收到明显的抚育效果,建议株数间伐强度应至少在20%以上.

    油松人工纯林间伐抚育近自然经营

    植物叶片悬浮培养的研究

    安惠韬王茜王瑞刚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植物为适应胁迫环境的生理变化及其适应胁迫环境能力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渗透调节机制是植物适应胁迫环境的主要生理机制,其中植物叶片细胞渗透势的测定与研究是确定植物渗透调节能力的关键.本研究以拟南芥、柠条、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经过梯度浓度蔗糖溶液培养,以质壁分离现象的发生为标准测定植物叶片细胞渗透势.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拟南芥、柠条、落叶松叶片细胞等渗浓度分别为 0.375、0.575、0.825 mol/L(蔗糖溶液).计算得出,拟南芥、柠条、落叶松叶片细胞渗透势分别为-921.3、-1 412.66、-2 026.86 kPa.对南芥、柠条、落叶松等植物叶片细胞渗透势的测定,有利于提高植物组织培养效率、提高植物植物存活率.同时,为植物渗透调节机制的研究、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拟南芥柠条落叶松质壁分离渗透势等渗

    红松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贾鹏博刘彬昕李晔男关欣...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对红松生物学特性方向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红松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理红松近年来与生物学特性相关的研究报道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文主要涉及了红松的开花结实规律、光合特性、繁殖特性、逆境生理、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基因组研究以及红松籽油与多酚等研究方向.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研究,获得大量的红松转录组基因,为红松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分子标记的开发也揭示了红松的遗传多样性,为红松的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结论]红松的光合特性以及逆境胁迫的研究阐述了矿质元素与环境因素对红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红松的嫁接技术以及组织培养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可以为后期优质红松苗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但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特别是在与红松的遗传育种工作紧密相关的种质资源研究和基因组研究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

    红松研究进展生物学特性

    梅花鹿林下养殖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黄海娇王笑宁朱立夫姜海宇...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测定梅花鹿林下养殖林地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含水量、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物理化学指标,确定梅花鹿养殖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干扰程度,并探究土壤对梅花鹿林下养殖干扰的响应.研究发现随着梅花鹿林下养殖密度的增大,林地土壤容重随之增加,孔隙度减小,含水量降低,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随之减小的现象.梅花鹿养殖区域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受到梅花鹿养殖及其密度影响,适度的放养有利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增加土壤营养成分的沉积.养殖密度一但超过承载量,将造成土壤的物理性质下降以及营养成分的流失.

    梅花鹿林下养殖土壤理化性质

    扎龙保护区烟筒屯站春季野生鸟类调查研究

    高歌张明明杜微马丽娟...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3~5 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烟筒屯站监测范围内,以分层抽样原理和 10%抽样强度设置了11 条鸟类调查样线,对春季野生鸟类的种群数量、栖息生境进行了监测调查,共记录到鸟类 14 目 23 科 53 种,数量9 314 只次.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等 6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Grus gr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等 8 种.监测种类最多的为鸻形目共 13 种,占比 24.07%;监测数量上雁形目最多(53.83%),其次为鹤形目(21.56%);优势种为豆雁(Anser fabalis)、白骨顶(Fulica atra)、灰鹤(Grus grus).鸟类构成以夏候鸟、旅鸟为主,河流湖泊生境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草甸草原生境最低.针对烟筒屯站鸟类监测调查现状,提出增加栖息场所、减少人为干扰及完善生态补水路径等相关建议,以期为该区域未来的野生鸟类监测与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春季鸟类监测物种多样性扎龙烟筒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