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湿地科学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湿地科学与管理
湿地科学与管理

彭镇华

季刊

1673-3290

sd@caf.ac.cn;sdkxgl@sina.com

010-62889021

100091

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28号信箱

湿地科学与管理/Journal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于湿地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旨在宣传国家湿地保护理管理的方针政策,交流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湿地保护理与利用的途径和措施,普及湿地的功能与作用。读者对象为各级湿地行政管理部门,湿地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湿地自然保护区,协会等管理和工作人员,以及关心湿地保护的各界人士。欢迎国内外同行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江源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异及影响机理

    宋志高余正勇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关注度已成为度量游客出游意愿的重要指标.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依托百度指数平台探究其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性分布格局与影响机理.结果表明:2015-2022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呈波动增加的时序变化趋势,季节差异性显著,2021年后出现减弱趋势.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其地域空间格局变化小,但省际关注度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关注度较高.时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节假日制度和气候舒适度;人口规模、网络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三江源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格局;地理空间距离与其网络关注呈弱相关性,其分布特征不完全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国家公园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异影响机理三江源

    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对水生动物的联合毒性效应

    褚菁苒邓一深于政达
    59-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与水生动物体内,二者通过多种相互作用机制结合,引发的联合毒性效应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二者的生态毒性,聚焦生物组织损伤、代谢/解毒过程、神经损伤、肠道微生物以及生物潜在长期影响,通过分析暴露时间、暴露浓度、微(纳米)塑料对抗生素的吸附脱附、体内残留及净化时间以及污染物自身特征及降解程度等因素对联合毒性效应的影响,阐明了联合暴露导致抗生素赋存增加/减少的因素.联合暴露通过扰乱内稳态、干扰解毒和代谢过程、改变免疫防御性能产生协同作用,通过降低抗生素在体内的蓄积和缓解神经毒性产生拮抗作用,但拮抗/协同效应会因暴露方式、微塑料和/或抗生素种类等因素发生改变.当前对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联合暴露的毒性效应认识仍存在诸多局限,今后可通过自然生境模拟、原位培养等方式进一步开展实验,对微(纳米)塑料和抗生素的联合毒性效应及其降解机制进行完善.

    微(纳米)塑料抗生素水生动物生态毒性联合暴露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泥炭地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刘政顺李辉黄咸雨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泥炭地作为一类富碳的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至关重要.无人机遥感被广泛应用于泥炭地观测与管理,表现出了高效率、灵活性和减少人为干扰等优势.本文筛选了自2010年无人机遥感技术兴起以来在泥炭地研究领域的应用成果,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无人机遥感在泥炭地植被分类、生物量估算、水文调查、地形分析方面等方面的应用呈显著上升趋势,且技术逐渐丰富和成熟.此外,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泥炭地恢复过程和火灾情境下的碳循环评估的两大综合应用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空天地"一体化遥感应用前景,建议加强无人机遥感在泥炭地中的数据获取、处理与应用.

    泥炭地无人机遥感技术碳循环人工智能

    北京长兴湿地深度净化再生水工程设计

    邱颖蔡伟杨作明陈驰...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再生水中总氮不满足高功能河湖生态补水水质要求的问题,以长兴湿地为例,采用"自然型表流湿地+淹没式生物滤床"主体工艺,对补给永定河的小红门再生水进行深度净化.工程采用寡营养菌载菌填料和硫自养脱氮填料,强化主体工艺的脱氮性能,解决了传统湿地对总氮去除效果不足的问题,运行后预计总氮去除率≥25%,其他各项污染物去除率≥33%,水质达到补水要求,同时实现区域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为其他高功能要求河湖的再生水生态补给水源净化提供实践借鉴.

    再生水深度净化自然型表流湿地淹没式生物滤床

    煤矿废弃地粉煤灰堆场湿地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徐州九里湖北湖为例

    康晓光甘露陈佳秋李抗...
    77-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生态理念,探讨煤矿废弃地粉煤灰堆场湿地生态修复路径.以徐州九里湖湿地的北湖区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煤矿废弃地粉煤灰堆场特征和问题,统筹污染控制、多样化生境恢复和生态景观营造需求,提出"粉煤灰堆场五位一体生态重建策略",通过地形重塑、水系梳理、土壤改良复垦、栖息地营造、植被恢复及健康水生态系统构建等措施,推动研究区域实现"粉煤灰堆积场—低洼地—拟自然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的逐渐转化,以期为煤矿废弃地粉煤灰堆场健康湿地生态系统重建提供低成本、可复制的实践借鉴.

    煤矿废弃地粉煤灰堆场湿地生境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九里湖湿地

    生态审美感知下的城市湿地公园精准优化对策

    费凡岳邦瑞聂静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存量更新背景下,实现城市湿地公园多维价值的协同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湿地生态特征与游客审美体验间的分歧持续掣肘其建设与管理,生态审美感知是回应分歧的关键理论应答域.文章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审美冲突的表征、成因以及生态审美感知的理论内涵和协调作用.以生态审美感知为理论基础,尝试提炼了囊括"前置分析—专项规划—详细设计—运营管理"的全链条城市湿地公园精准优化对策,以期为依托生态恢复范式的城市湿地公园提质增效给予人本维度的有益补充.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感知生态美学规划设计

    多塘湿地工程应用在高等教育跨学科教学中的启示

    李丹张淑娟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自然生态湿地系统的应用是高等教育实现跨学科理论学习的重要桥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流域多塘湿地生态系统工程实践和相关理论,建立跨学科理论教学体系,拓宽学生跨学科理论认知,厘清和强化学生解决复杂生态工程系统问题的能力.立足湿地理论和实践的互馈作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阐述湿地工程应用在高等教育跨学科教学及人才培养的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态工程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

    跨学科理论与实践工程应用高阶思维综合型人才

    江苏盱眙县湿地保护修复现状与空间布局

    何昊房志豪周海菊王平贵...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盱眙县湿地资源丰富,多年来持续不断的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全县湿地仍存在保护空缺,湿地生态质量不高,生态廊道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提升湿地质量、改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湿地利用绿色转型发展为目的,提出"两带、三片区"的县域湿地保护修复空间格局,通过加大湿地保护地的建设管理,推进实施一批重要功能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加强小微湿地的保护管理,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引导建立湿地利用良性共生关系等措施,以全面提升全县湿地生态质量,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屏障功能.

    盱眙县湿地保护修复空间布局生态屏障

    《湿地科学与管理》开通快速评审发表通道

    95页

    《湿地科学与管理》2024年总目次

    96-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