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新才

双月刊

1000-2804

jss@lzu.edu.cn

0391-8912706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199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本着“求实、求是、求精、求新”的原则,力争把学报办成一个繁荣学术研究、展示学术成果、促进知识创新的学术舞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

    白永秀宁启刘盼
    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梳理并剖析了党的历史上六次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做出的创新论述及其贡献,回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奠定基础到迈向高水平发展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度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认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决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目标定位、宏观体制、微观体制、基本条件、基础制度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安排,既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所在,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

    二十届三中全会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创新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重要意义与展望

    蔡达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既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十多年来,得益于有科学理论指引方向、政府和市场的协调配合,以及中国强大的硬实力做后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与共建国家在机制建设、合作载体、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不仅为全球共同发展搭平台、做增量、添动力,还积极推动科技惠民,助力减贫脱贫、提升民生福祉.当前,"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空间广阔、前景可期,但仍面临一定风险障碍.展望未来,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中提出的"推动科技创新"具体举措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要求的落实落地,从打造良好科技创新合作环境、将海外工程项目作为重要载体等方面持续推进,在科技开放合作中实现共赢,赋能"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金色十年八项行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问题与思路

    李戎陈晓晓蔡彦皞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适度举债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但如果管理制度不完善,债务超出财政承受能力,则会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历经近十年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我国取得了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显著成效,但仍然没有将其根除.究其原因,是因为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完全匹配、地方经济发展思路尚未转变、显性债务管理体制不健全、缺少隐性债务化解的长效机制等财政根本性、体制性的矛盾没有得到真正化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当针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全口径监测监管、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改革、健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体制等措施,建立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加强财政可持续性,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债务管理隐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专项债

    外部嵌入与内生发展:驻村帮扶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

    王琳李珂珂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出短板,驻村帮扶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有效形式,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也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基于外部嵌入与内生发展理论,构建"外部嵌入—内生发展"分析框架,以驻村帮扶的上层制度、外来资本、外部结构、外来认知嵌入调动本地制度完善、本土资源释放、内部结构优化、内生动能增强,实现制度赋能、资本赋能、组织赋能、主体赋能.从国家制度、派出单位、基层党组织、乡村主体出发,整合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外因素,以"定村帮扶""对村帮扶""在村帮扶""住村帮扶"增强驻村帮扶实效,优化驻村帮扶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驻村帮扶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外部嵌入内生发展共同富裕

    兰州大学图书馆建馆时间考

    韩春平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兰州大学的创始时间可以溯源至其前身甘肃官立法政学堂创建的1909年,但是对学校图书馆的始建时间,长期以来没有确切而符合历史事实的认定,形成了多种歧异之说.首先兰州大学图书馆内部对建馆时间见解不一,20世纪先后有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建馆、1946年建馆和1927年建馆等不同说法;进入21世纪,更是将建馆时间向建校时间看齐,形成了普遍认可的1909年建馆说.其次既有两版兰州大学校史均有疑似1928年建馆和甘肃学院建馆的两歧说法.学界对兰州大学图书馆建馆时间的表述,大都是直接或间接沿袭本校的说法.通过考察和分析校史档案,并参稽其他相关历史文献,认为图书馆的始建时间应在1926年至1929年2月之间,当时正值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晚期至兰州中山大学初期阶段,学校至迟在1927年已拥有图书馆馆舍实体,但尚未正式建馆,正式建馆时间应为兰州中山大学初创之际的1928年4月.

    兰州大学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兰州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图书馆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主义底色及其文明意义

    秦川胡大平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地看,中国从来就是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不断绵延的中华文明的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之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从形成起,中华文明就是一种具有天下情怀的文明,其绵延不绝的秘密在于超越种族、地域和现代民族国家利益视域的开放性、世界胸怀、文明自觉和使命意识.它是一直对世界文明发展做着卓越贡献的生生不息的"复杂共同体".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意识,领导全国人民在与世界的互动中探索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体现了高度的世界文明意识,在全球分裂的世界历史进程中把握历史主动实现自力更生发展,丰富了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国家视野,敞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现代性品质;打破了欧洲现代性神话,敞开了世界文明多样性品质.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主义底色看,它不仅是一种绵延不绝的具有天下情怀的古老文明的现代转型,而且推动和引领世界的新文明想象.

    中华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文明形态

    政府数字化激励促进企业纵向并购的机制研究

    蔡宏波张馨文汤城建
    6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已然成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政府数字化激励对于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等行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政府数字化激励对企业纵向并购的作用机理尚未厘清.基于此,使用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对政府数字化激励与企业纵向并购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理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数字化激励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纵向并购概率及频率,并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增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影响机制发挥效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面临的外部交易成本、行业集中度,以及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政府数字化激励发挥纵向并购促进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丰富了政府数字化激励政策在企业并购决策领域的研究,并为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中高效开展纵向并购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结果支撑.

    数字化激励纵向并购数字化水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融资约束

    数字政府建设与企业非生产性支出——以在线政务服务为例

    戴敏岳林峰寇恩惠
    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私营企业调查和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数据,从政府网站在线政务服务视角切入,考察政府数字化建设对企业非生产性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线政务服务水平越高,企业非生产性支出的相对规模越小,说明数字政府建设有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对小规模企业与缺乏政治联系企业的影响更大,说明数字政府建设可以惠及广大市场主体.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政府建设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重要机制在于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强化政务部门服务意识,所以数字政府建设能助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未来应当继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政府非生产性支出在线政务服务交易成本服务型政府

    电子生命与一般机体学——智能时代生命导向的本体论

    蓝江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时代的来临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智能的数字存在物是否具有与人类一样的"意识"?本文认为,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在目前还言之过早,意识在生物学上也是一个相对高阶的产物,而在有机物发展的早期,更重要的是生命问题,我们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界定数字空间中的生命问题,即通过各种电子元件和数字代码和信号构成的数字生命.为了理解这种电子生命,我们需要突破传统.因为,今天的生命概念已经超越了纯粹有机体的器官身体的生命,构成了有机与无机混成在一起的机体学.当我们从卢克莱修、薛定谔、马图拉纳和瓦雷拉、雷蒙·鲁耶的生命哲学讨论中,将生命理解为一个自生系统,进一步提出电子生命在其自生系统内在部分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建立了熵与负熵的平衡.而通过西蒙东的技术物则实现了人类生命体与外在缔结环境之间的物质交往,会极大地拓展了超越有机体的生命概念.而在智能时代的今天,技术物已经演化为数码物,进一步进化为斯蒂格勒的一般机体学,生命变成了盖娅式的整体生命.

    智能时代电子生命一般机体学生命导向的本体论

    国家文化公园超级情绪价值的表征与作用机制

    皮彦芳傅才武
    10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情绪需求越来越强烈,情绪价值成为具有巨大拓展潜力的价值维度.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彰显国家品质的巨型文旅体验空间和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理论上具有超越一般旅游目的地的情绪价值,可更好地给人以积极情绪和情感满足.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九个代表性景点的考察表明,国家文化公园可在情绪层面诱发敬畏情绪,进而在情感层面强化国家认同,具有长时效、广覆盖、多向度的超级情绪价值.对国家文化公园展示的壮美自然山川、丰富历史文化、先辈才华气节的认知评价,可以诱发敬畏情绪;国民文化认知和国家文化认知在向国家认同升华的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遴选与整合,国民文化提炼展示和国家文化宣传推广,敬畏情绪和国家认同的研究、测量、评估,从而更好地实现其超级情绪价值.

    国家文化公园旅游目的地情绪价值敬畏情绪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