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牡丹江大学学报

牡丹江大学学报编辑部

月刊

1008-8717

牡丹江市西地明街60号

牡丹江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化强国新内涵建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

    崔名芳管明雪曹娇妮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者放在一起进行系统谋划,统筹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深刻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主要从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内涵、构建新发展格局及铸牢强国之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创新型国家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有力支撑现代化强国战略全局。

    现代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2001~2020年面板数据

    王凤娟杨宏力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随着劳动力外流,农村出现耕地抛荒等现象,为研究现阶段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1年至2020年31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会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效率且农业生产效率存在负增长惯性;地区异质性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不产生影响的结论;后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会通过使用农业机械数量的降低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结论。因此,提出建议:有关企业要加快对劳动力节约型技术的创新,政府部门要调整完善相关农业发展政策,各农业地区要引进或培养农业高素质人才,全社会共同推动农业高质量高效发展。

    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效率劳动力缺失

    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

    张广才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宋即有的宋诗选本是文人对宋代有一定影响力诗人的资料及其诗歌作品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及后人对宋诗的文学接受。清代宋诗选本不少选取了王安石的诗歌,研究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情况,既能对比不同选本所录王诗的篇目,大体还原王安石名诗在清代的形成过程,又能通过一些在清代影响深远的编选者对王诗的评价,了解清人对王诗进行取舍的依据和要求,从而明确清时期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概况。

    清代宋诗选本王安石诗歌接受

    伍尔夫小说中的艺术感染力:戏剧性与音乐美的融合

    李楠
    27-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是英国文学艺术领域的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各种流派、风格和主题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在这个时期,弗吉尼亚·伍尔夫成为了英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她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长久以来在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伍尔夫如何运用音乐美和戏剧性的元素,使其小说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分析伍尔夫的几部代表作品,探讨她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并阐述这些元素对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读者感受的影响。通过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伍尔夫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同时也为研究英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戏剧性音乐美

    论贾平凹小说中的"高跟鞋"意象——以《废都》《高兴》《极花》为例

    陈玉童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鞋"这一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最擅长使用意象的作家之一,"鞋"意象在其作品中俯首皆是。以《废都》《高兴》《极花》三部作品为例,深度解读"高跟鞋"意象在作品中所承载的追寻主题和性隐喻,对解读贾平凹的女性观有一定意义。

    贾平凹高跟鞋意象女性观

    "言够"与"言多"——论"够"的量性特征及其副词规约化用法

    尹夏燕吴春相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构式互动来考察"够"在用变和演变中的量性特征及其副词的规约化用法。"够"可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配形成构式群。随着主观性增强,"够"由表客观的足量向抽象的程度量虚化,词性上由判断动词向程度副词演变。其语法化等级呈现出非均质性,其中"够+A"时语法化等级最高。功能上"够"实现了客观的定量评估向主观的模糊定性转变。

    "够"量性特征足量副词规约化

    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比"字句习得研究

    陈丽华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字句是二语习得和二语教学中重要的句式。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研究发现,"比"字句习得是动态发展过程,存在吸态,同一偏误类型在不同学习阶段反复出现,导致中高级学习者偏误率高。"比"字句的习得过程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偏误类型的数量并不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减少,而是充满波动和变异。基于研究发现,提出针对"比"字句的教学建议,如增强"比"字句正确形式的语言输入,合理应对习得过程中"吸态",提高"比"字句的使用频率等。

    "比"字句动态系统理论吸态非线性

    《锦绣谷之恋》英译的"双性同体"阐释

    唐昉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锦绣谷之恋》是王安忆创作的中国女性主义小说,描述了女性在情感中 自我心理和意识的成长过程。从"双性同体"视角剖析这部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英译实践,旨在发掘译者如何彰显原文的女性意识,传递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的英译本合译者杜博妮和陈迈平具备双性视角,有意识地移情于女主人公,采用增补、显化和变通策略贴切再现原文的女性意识,体现出原文与译文之间相互依存、和而不同的"双性同体"关系。

    女性主义翻译《锦绣谷之恋》双性同体和而不同

    《开煤要法》的译入与传播

    伊纪昌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煤要法》是中国最早引入的系统介绍近代煤矿技术的西方著作,在中国近代煤矿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开煤要法》及其底本的对照以及史料的爬梳,探讨其译介特色与传播情况。研究发现,《开煤要法》的翻译体现了实用性、大众化、本土化等特征。另外,经过报刊的报道、译者的个人努力以及官方的重视,该书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开煤要法》译入传播

    革命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价值——以长征精神为例

    卢宣伊王小元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踏上了两万五千里行军征程,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红军战士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研究长征精神宝贵的精神品质,体会长征路上的艰苦岁月,将长征精神融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有利于培育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同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具有重要作用。

    长征精神理想信念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