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袁月萍

双月刊

1009-2323

mdj6955905@163.com

0453-6955905

157013

牡丹江市光华街476号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高等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服务,为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过程性研究

    杨垆昱史洁朱显明潘国明...
    42-4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这种合作模式尤为迫切,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现代学徒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考评机制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道德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徐静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第二次认知革命的到来,道德教育领域正从"离身"到"具身"深刻转变.文章立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基于身心二元论的传统道德教育在认知范式、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遭遇的实践难题.文章从抽象道德概念的具身化理解、感性道德判断的生成机制、理性道德规范的具身学习三个层面,剖析了道德教育具身转向的内在逻辑,据此提出了具身德育实践策略,旨在为道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身认知道德教育具身交互具身隐喻实践路径

    面向"双碳"目标的高校绿色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曾经纬吴瑕黄涛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高校绿色教育生态系统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当前绿色教育存在要素缺乏协同性、课程缺乏系统性、实践平台不完善等问题.立足"双碳"目标,突出了高校绿色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提出应该构建"政校企家"协同的绿色教育保障机制,健全阶梯绿色教育体系,完善绿色教育实践平台,通畅绿色教育成果输送渠道.以高校绿色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为基础,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绿色教育教育生态系统协同理论"双碳"目标

    教研赋能区域大思政课建设的研究

    万炳月
    55-5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深入探讨教研赋能区域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具体策略与实践路径.通过分析区域大思政课建设的特点、现状,以及教研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旨在为提升区域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区域教研大思政课

    "三融三联三训三通"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曾宏
    57-5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关键课程作用,不断健全工作机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建强师资队伍,以"三联三融三训三通"方式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建设,打破传统教育边界,整合资源、优化教育主体间的合作,联通育人力量,实现全员育人;贯通育人环节,实现全过程育人;融通育人领域,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一体化三融三联三训三通

    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黄海荣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关键之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在这一进程中,发挥大中小学校主体性至关重要,因此,要调动学校的内驱力,形成共识.坚持党建引领,注重课程建设,抓队伍素质提升,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育人实践育人

    "大思政课"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策略探究

    崔文法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系统性、实践性和进阶性原则,需要构建大师资、善用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完善大机制这四位一体的"组合拳".通过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结合"引进来""走出去""活起来""动起来"的策略,将有效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能力.

    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素质能力

    数智赋能交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曲梓宁梁春岩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应对数智化时代带来的交通变革是公安院校交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紧迫课题,打破传统交管专业人才培养桎梏,与时俱进地为交通管理部门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是公安院校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数智化交管工作中交警实战部门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重新阐述人才培养目标更新的必要性,并从课程体系、评价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规划公安院校交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并以教学仿真平台中交通运行监测研判、一体化指挥调度和交通信号优化评价等内容为例,对比介绍数智化背景下的课程实践的成果.

    数智化交管交通管理工程仿真教学平台人才培养

    新文科背景下写作课程主题式教学探究

    陈蕾郭小璐高方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部分高校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为本科生开设写作通识课,在课程体系的重组、教学方式的创新、考核评价的转变、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形成成熟经验.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跨专业、跨学科的主题设置凸显了写作课程的多学科交叉的内涵属性.通识课的主题式教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课程改革带来启发和借鉴.

    写作课程主题式教学课程体系考核评价

    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型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黄利文张纪平董会英傅瑞瑜...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改革是目前的热点之一,文章在讨论应用型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教学理念,探索该课程在教学改革和辅助学习中的应用.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教学改革方式,并探讨课堂教学情况分析、教学内容片段资源库建设、学业诊断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育人模式,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学好该课程的内容,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高等数学人工智能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