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明元

双月刊

1672-4860

xbskswust@yeah.net

0816-6089240

621010

四川省绵阳市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79年创刊,以农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对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经济管理、高教研究。读者对象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革开放后小三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79-1985)——以上海八五钢厂为例

    徐黎尤晓建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八五钢厂是上海乃至全国小三线建设中最大的企业,改革开放后经历了重大发展变革.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小三线建设进入"军转民"时期,这对八五钢厂职工带来了巨大的思想洗礼和挑战.为了帮助广大职工克服思想困境,八五钢厂党委构建起一套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上海八五钢厂通过在学习中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紧紧围绕生产中心,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产过程各环节,树立典型模范发挥示范作用,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等形式,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稳定人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方面的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小三线企业改革开放思想政治工作八五钢厂企业发展

    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

    冯文李鑫茹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城市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编制京津冀和中国其他地区共14个地区42个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以区位商、本市和区域间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衡量京津冀各部门间的集聚与关联程度,对比分析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发现: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和服务下游行业的特征更为突出,产业融合程度优于天津和廊坊、保定、承德、秦皇岛等环京津城市,而河北省其他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较上述城市均有较大差距.因此,要持续巩固并依托北京、天津的带动作用,发挥河北省内石家庄、廊坊、唐山等城市的领头作用,以助力河北省各城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与优化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关联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法

    公共债务、全球化和碳排放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张宇李莉莎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债务和碳排放对经济、环境和社会有着负面影响,使得它们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尽管公共债务在提高政府保护环境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方面的经验证据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基于1995-2021 年 67 个国家的数据,研究公共债务、全球化和碳排放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公共债务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二者呈倒U型关系;第二,公共债务与全球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全球化在公共债务对碳排放的影响中存在着中介效应;第三,当我们将全球化指数分解为贸易、社会和政治三个维度进行探究时,发现公共债务通过影响贸易和社会全球化进而对碳排放存在影响,而政治全球化效应不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建议政策制定者通过公共债务管理减少碳排放,应优先考虑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支持环境友好型政策,同时严格控制债务增长带来的相关风险.

    公共债务全球化碳排放相互作用影响

    基于双元学习的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路径案例研究

    何青沂张霜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动荡,国际关系日益复杂严峻,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型企业由于知识资源匮乏落入技术"追赶-落后-再追赶"的恶性循环.本研究基于双元学习理论,采取探索性单案例的研究方法,以成都欧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究其作为后发中小企业在资源匮乏情况下通过双元学习实现资源整合,从而突破技术追赶落后陷阱的过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后发中小企业而言,新资源的获取难度大、成本高、渠道受限.因此,通过双元学习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是实现快速技术追赶的有效途径;(2)伴随企业发展的深入,其资源整合进入下一阶段,由此双元学习呈现出时空分离式-情境式动态平衡过渡的特点;(3)探索式学习是实现技术追赶突破的关键,其对资源杠杆化的整合是实现技术突破的重要突破口.据此,本文构建起双元学习-资源整合理论模型,提出后发中小企业通过双元学习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技术突破的过程及演变路径.研究对于后发中小企业走出技术追赶陷阱,构建动态竞争优势具有启示价值.

    双元学习资源整合技术追赶后发企业

    服务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LMX的中介与工作压力的调节作用

    杨进余婷王茜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员工创造力是企业应对复杂动荡外部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揭示了影响服务型领导和员工创造力关系的重要心理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对 28 家银行分行的员工展开研究,结果发现:服务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LMX)在服务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工作压力作为重要的心理感知因素负向调节服务型领导和 LMX 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聚焦于服务型领导力行为及其有效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领导力理论,拓展了领导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探讨了二者关系间的心理机制作用,为创造力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企业管理者促进员工创造力的提升提供了管理启示.

    服务型领导员工创造力领导-成员交换工作压力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严复雷杨雨欣陈贝贝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匹配得分(PSM)和双重差分法(DID),探讨了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显著提升了能源效率,主要通过促进市场化、削弱资源诅咒的途径提升能源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西部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在绿色创新效率高、环保支出效应高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源效率资源诅咒双重差分法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溯源、价值诠释与实践进路

    周明鹏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指导,因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转变和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事业的重要范畴与关键所在.注重以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为思想保证,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水平为关键举措,凝结形成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的强大合力.从而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追求,拓展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范畴,促进心理和精神健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持续向好态势之下有力批驳错误社会思潮,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有利于释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全面协调发展,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持,汇聚磅礴的精神动能.

    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日报》对爱国卫生运动的社会动员

    唐燕郭荣浩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四川解放前疫病肆虐状况,应对美国细菌战威胁,《四川日报》持续关注并大规模报道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宣传、模范以及策略动员,使相关领导和组织承担起相应责任,要求社会各界树立正确思想,汲取榜样力量形成向上氛围,激发社会全体成员创新活力.《四川日报》的社会动员围绕党和政府政策中心工作而展开,体现了鲜明"党性"原则,同时践行群众路线,善用批评与自我批评锐利武器,重视议程设置,灵活运用多种呈现形式报道方式,极大提升了社会动员效果.经过各方不懈努力,并结合《四川日报》卓有成效的社会动员,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体质,使他们养成了讲究卫生习惯,而且树立了政治权威,赢得了政治认同,同时破除了封建迷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最终实现了个人、国家和社会的三方共赢.

    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四川日报》社会动员

    毛泽东廉洁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崔发展袁欢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廉洁文化观发源于马克思主义廉洁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始终倡导立身行道的修身理念、廉洁奉公的家风文化以及公正廉明的政风党纪等.在新时代,赓续毛泽东的廉洁文化观,亟需将毛泽东廉洁文化观融入个人发展、家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之中,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涵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坚持以严的基调树新风正风纪,为全社会树立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引作用.

    毛泽东廉洁文化观廉洁文化建设

    新文科背景下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能力构成

    刘梦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是当前文科发展改革的重大课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前进方向,其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价值导向,实现学科融合、技术融合、实践融合.思政课属于新文科通识课建设范围,亟需响应新文科建设理念,将思政课建成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现代化水平高、回应现实关切的"新思政".借鉴角色理论,思政课教师在新思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为:新思政建设的设计者、落实者、反思者.每一维度的角色都需要相应的角色能力做支撑,作为设计者角色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体悟学习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目标分解能力;作为落实者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知识资源融合力、实践融合力、技术融合力;作为反思者的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评价能力、经验总结能力、诊断能力、分析能力、优化能力,呈现出"三维十一要素"的"角色-能力"结构.

    新文科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能力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