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河学院学报
红河学院学报

彭兵

双月刊

1008-9128

hhuxb123@163.com

0873-3694903

661100

云南省蒙自东郊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入群与出圈:哈尼族奕车人"册塔扎"文化研究

    吕丽
    1-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册塔扎"是红河县哈尼族奕车人社会中在亲朋、邻里甚至同事之间通过分批分量地集资并轮流使用的形式,实现守望相助的一种资金互助组织或民间信贷组织.任何急需资金者均可向信任之人发出"册塔扎"邀请,而后由10~12人组建而成."册塔扎"组织每年聚会两次,每次聚会每人集资3,000~10,000不等数额,供当次获得"册塔扎"集资款之人使用,从而实现"册塔扎"资金互助的功能.然,红河县哈尼族奕车人的"册塔扎"组织,不仅是为了集资,更多是借"册塔扎"搭建的社交平台实现互帮互助,加强人际往来.他们崇尚合群为荣,离群为耻,"册塔扎"成为他们当仁不让的选择.

    哈尼族奕车人册塔扎功能

    赓续文化脉络 推动传承发展——评龙倮贵教授《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研究》

    平慧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尼学是以哈尼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哈尼学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如今已初具体系.纵观哈尼学研究,不仅刊发于各学术期刊数量可观,召开了七届国际性哈尼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还出版了一定数量和颇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这些学术成果具有支系、区域、单一文化事项方面的地方性特征.龙倮贵教授的最新著作《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从田野材料入手,以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清晰而集中地呈现了哈尼学研究成果,是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的精粹.

    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文化精粹

    筑牢中越命运共同体民意基础的三个维度——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王爱洪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越命运共同体战略目标的签定,对于中越两党两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双方一致同意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中越关系进入了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实、务实合作更深、民意基础更牢、多边协调配合更紧、分歧管控解决更好的新阶段.这不仅能造福两国人民,更能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与越南河江省山水相连,而且双方交往交流历史悠久;进入新千年、新时代后,双方在口岸经济、跨境务工、文化旅游、边境地区治理等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成效更加显著,民意基础更加牢固.

    筑牢中越命运共同体民意基础维度

    论越南中文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动因、不足及建议

    林聪李冬梅李若冰许远鹏...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文章概括了越南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从贸易往来、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语言政策及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剖析了越南中文教育发展的动因,从师资、教材与教学法、课程设置、语言能力评估及孔子学院数量与成效阐释了越南中文教育发展的不足,最后针对不足提出了建议,以期助推越南中文教育发展及中越命运共同体构建.

    越南中文教育建议

    艺术传承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地方性实践——基于云南红河流域的个案研究

    迟燕琼熊妮
    21-2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艺术传承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中具有凸显民族文化记忆、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功能.以云南红河流域内多民族艺术传承为例,探讨其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地方性实践路径所表现出的突出特性:以多样共创的艺术符号塑造民族形象、以和谐共有的艺术形式凝聚民族认同、以交融共生的艺术空间筑牢地域认同、以包容共存的艺术表达连接情感纽带.通过探究艺术传承在构筑精神家园的地方性实践,旨在强调民族艺术与共有精神家园处于共生共存、互证互释的同构与互嵌关系中,艺术传承是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路径.

    共有精神家园红河流域艺术传承

    "世遗泉州"城市国际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策略——以海丝文化为例

    陈瑜萍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烙印,与城市国际形象塑造及国际推广紧密相连.泉州具有独特的地缘文化底蕴与城市个性,以泉州海丝文化作为传播动力,能够创新泉州城市国际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的新路径.由于外宣开放不足、文化产业缺乏创新、对外传播渠道单一、城市规划欠缺等原因,阻碍泉州城市国际形象构建与对外传播.因此,以挖掘利用海丝文化内涵为着重点,加快城市文化产业创新与品牌建设、拓宽城市传播渠道与强化城市规划,促进"世遗泉州"城市国际形象优化与提升.

    世遗泉州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海丝文化

    价值、挑战、路径: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三维论析

    易联树张曼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奋进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加强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提升国际形象.在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建设,还面临着思想舆论"黑色地带""灰色地带"的干扰、不正确宣传报道的扰乱、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分裂的闲扰、"三俗文化""娱乐文化"的侵蚀、国外错误思潮的渗透和捏造思想舆论的抹黑等挑战.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必须多管齐下,从政治方向、经济建设、文化传播、社会民生、国际场域等方面统筹着手,全面规划.

    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

    人民主体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历程、经验及展望

    陈子昂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基于人民主体性视角,深入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展望.研究认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沿着普惠可及—公平均等—优质共享的梯度演进,通过采取专项规划,梯度提高服务水平、标准体系,推进服务均等化、资源保障,助推服务可持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衔接、协同统筹,弥补服务短板弱项、数字赋能,驱动精准治理、监督评估,构建激励约束机制等举措来助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发展成就凸显制度优势转为服务效能经验,通过以人民至上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以需求导向回应性治理构建供需衔接机制、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构建优质共享的制度保障体系、以价值共创推进服务共同体建设来阐释人民主体性思想."十四五"时期需优化全民健身资源布局,瞄定优质共享关键指标,推动管理体制改革,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民主体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共同富裕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共建共治共享

    "女拳"冲击下的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张晓宁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女拳"这一极端女权思想的大肆传播."女拳"不同于男女平权,偏激观点可概括为主张男女利益对立、忽视男女客观差异和制造女性刻板印象.从意识形态安全认知、传播和制度保障的三重内涵进发,"女拳"冲击下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存在分化群众,恶意制造男女割裂、引发舆论混战,危害社会秩序稳定、监管疏漏,解构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女拳"传播背后有深层次的动因,反映了反华势力的西方认知渗透,舆论场中的话语传播异化和制度保障中的法律措施缺位.应对"女拳"在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带来的挑战,要从认知范式的正本清源、话语体系的引导完善、法律制度的强制保障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女权主义"女拳"意识形态安全

    摩梭人婚礼习俗的时代变迁——以永宁镇摩梭人为例

    独玛拉姆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仪式贯穿摩梭人的一生,无仪式不文化.摩梭人从出生到死亡会经历不同的仪式,比如拜太阳仪式、满月仪式、成人礼、敬锅庄仪式、进火仪式、葬礼仪式等等.这些仪式蕴含着摩梭人对世界、对生命的认识,表达着对生活的期盼和祝福.摩梭人因文字未能保留完整,仪式就不仅成为摩梭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个体得到族群认可的途径之一,甚至个体通过仪式来巩固和树立自己的权威.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传统仪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婚俗仪式作为摩梭文化别具一格的风俗,研究婚俗仪式的时代变迁,可以更好地反映摩梭文化的独特性.对于进一步探讨摩梭人婚俗,增进对摩梭人婚俗的了解与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摩梭人敬锅庄仪式婚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