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河学院学报
红河学院学报

彭兵

双月刊

1008-9128

hhuxb123@163.com

0873-3694903

661100

云南省蒙自东郊红河学院

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德性觉醒视角下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的措施探索

    赵小彦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德性觉醒程度的高低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德性觉醒视角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品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伦理规范的应然选择,是引导大学生从容面对复杂环境的有效手段,是提升大学生德性自觉的必经之路.当前,面对部分大学生德性认知出现较大偏差、德性情感日益淡漠、品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高校应果断采取加强德性意志对学生自我的约束、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德行体验、更加重视德性启发、建立并完善德性素养激励反馈机制等措施,强化大学生品德教育.

    德性觉醒大学生高校

    会计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改革演进与意义建构

    代军邱玉莲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为对象,研究了高校会计数智化培养改革演变过程中的意义建构范式.研究发现,案例对象的改革演进先后经历了人才改革培养方案制定、智能财务专业成立起步、产学研贯通协同育人等三个阶段,各阶段的意义建构范式分别是:受限的意义建构、介于受限与导向明确之间的意义建构、导向明确的意义建构.研究认为:意义建构活动能够提升各利益相关方的认知,并以此为指导,调整人才培养实施行为,进而影响到高校会计数智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效果;其中,促发因素表现出由外到内,由被动到主动,由短期到可持续的演变规律;意义建构的控制主体表现出逐步下沉,控制程度逐渐降低,控制作用非线性的变化规律;意义建构的接受主体呈现出活跃度由低向高、由管理层向基层教师、由学校向校外企业逐渐转化的变化规律.

    数智化人才培养意义建构会计专业

    西南联大博物馆线上数字化教育发展模式与文创品牌探究

    丁伊丽田向阳聂波万婧茹...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数字化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需要,积极推进中国优秀文化的数字化转化,促进博物馆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的开发,打造具有广泛知名度的数字文化形象是当下博物馆发展的新要求.同时,西南联大博物馆及其旧址作为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文化地标,其精神文化遗产对我们具有深刻启示,保护、传承、转化、激活西南联大文化遗产对弘扬其历史文化价值具有显著意义.

    西南联大博物馆文化数字化开发研学游文创品牌对策与探究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伦理挑战掣肘与应对路向

    李艳坤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伦理是保证教育公正、公平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实践的不断拓展,教育领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伦理问题,给教育伦理发起了较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处理不好,将会对整个的教育质量、效果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前,教育伦理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教育公平问题、师生关系问题、教育评价问题以及教育技术问题.针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应对,以期获得更高效的教育质量.同时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措施,才能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教育伦理教育公平教育技术

    近三年云南中考生物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王加艳赵春美李化娜王传铭...
    69-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指导意义,需了解试题、课程、教学与课程标准间的一致性差异,尤其需要准确检测试题对课程标准的达成情况,才能促进命题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文章借助Webb一致性分析模型,对 2020-2022 年云南中考生物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情况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Webb模式所考察的四个维度的一致性分别为:知识种类(66.7%)<知识广度(76.7%)<知识深度(90.0%)<知识分布的平衡性(93.3%);课程标准 10 个领域中,对科学探究、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生物圈中人、生物多样性等领域考察效果最好(一致性 100%),但对健康地生活领域的考察一致性状况(50%)较弱;近三年年际比较结果显示,2020年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最高(87.5%),2021年最低(77.5%).由此建议,云南中考生物学命题工作应该着眼于更准确、更稳定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

    一致性分析韦伯模式课程标准中考生物试题云南省

    国家安全视域下我国间谍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

    聂冉任彦君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为手段持续更新的间谍犯罪对我国国家安全的侵害程度日益加剧.然而我国针对间谍犯罪的刑法规制却与社会发展现状、新《反间谍法》相关内容脱节,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资助行为、资助对象外延过窄;叛逃罪的犯罪主体设定存在瑕疵;间谍罪的行为方式过于陈旧.基于此,应将"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修改为"协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并拓宽本罪的适用范围;将叛逃罪的主体统一规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将间谍罪行为方式中的"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修改为"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并增加"第三国间谍犯罪";增设"网络间谍攻击罪"和"准备实施间谍活动罪",严密间谍犯罪刑法规制网.

    间谍犯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叛逃罪间谍罪

    自由竞争理念下商业贿赂问题的法律治理研究

    陈思萌
    79-8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业贿赂的竞争法品质决定了自由竞争理念应是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基础价值.我国传统反商业贿赂模式面临的困境包括:传统的法律监管模式滞后、有权监管商业贿赂的执法机关较多、企业反商业贿赂的积极性不足.原因在于:传统反商业贿赂的立法理念滞后;反商业贿赂的执法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激发民企反商业贿赂积极性的法律机制.当代反商业贿赂应贯彻自由竞争的价值理念,发挥公私主体协同治理的效能.公主体层面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立法层面的认定标准,精简反商业贿赂主管机构.私主体层面应建立符合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合规审查制度,建立内部独立审计监督制度,形成保障企业合规审查制度运行的配套机制.形成双向贯通、上下联动的反商业贿赂模式,在维护市场动态竞争的前提下实现商业贿赂问题的有效治理.

    自由竞争理念商业贿赂反商业贿赂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

    西南联大相关刊物中的中华民族观研究——以《当代评论》为对象

    华舜尧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是中华民族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云南高校师生曾参与创办过多种刊物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态度,以西南联合大学为主阵地的《当代评论》因其存续时间长且影响力深远而颇具代表性.刊物中有诸多呈现时人中华民族观的著述,受大汉主义思维的影响,形成了以汉族中心主义为底色的民族观,在面向国内的民族界定问题和面向国外的抗战与国际地位问题中更强调"华夷之辨",要求以汉文化为核心来"同化"国境内的各民族以建设民族国家.文章站在中华民族历史观的立场上,以《当代评论》为研究对象,以呈现当时学者的中华民族观,既可丰富对云南学术史的研究,又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学研究有所增益.

    中华民族观西南联合大学《当代评论》

    晏殊"太平宰相"新论

    王毅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晏殊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但一直被后人负面地贴上"太平宰相"的标签.晏殊所处的北宋前期虽然被视为相对太平的时代,但是国家经受自然灾害、外敌入侵及朝廷内部党争的内外困扰,危机四伏;晏殊本人也因为帝后之争、党派争斗遭受三次贬谪,政治生涯并不太平.因而"太平宰相"的称号并不成立.晏殊从政近五十年,他能够稳定大局,选贤任能,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经营国是,落实安邦定国之策,实为"嘉祐之治"奠定基础.晏殊的政治人格和文人情怀是有差异的,但又对立统一于他的身上."太平宰相"的误读无疑是后人割裂了其政治家与文人的双重人格,委实需要还原历史语境予以重新论定.

    晏殊太平宰相嘉祐之治性格组合历史语境

    释"堆豗"

    陈韬乔立智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堆豗"一词的词形首见于宋代,但用法已较为成熟.许多断代辞书对其进行了解释,但大多只收录了"困顿、疲软的样子"一个义项,目前尚无关于"堆豗"一词语源的讨论.文章经过考察与分析,通过因声求义的方法,认为"堆豗"实际上是由含有"病""肿""下坠"义素的同义式复合词"瘣穨"变化而来,并引申出"因病疲困以致无精打采"与"(病态的)痈肿"两个义项.同时通过检索《汉语方言大词典》,发现由"瘣穨"派生的一系列词形依然使用于现代汉语方言中.

    堆豗词义理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