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刘剑虹

双月刊

1008-0627

xbjkb@nbu.edu.cn

86-0574-87600520

315211

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系我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教育科学类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教育学方面的研究文章以及有关专题的综述和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学为本与学生中心——与教学名师一席谈

    刘振天杜妮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振天和杜妮就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如何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促进高校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两位老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是多层次的,体现在细致入微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与科研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基于科学研究的教学有助于实现通达透彻的高观点教学,进而把学生带向知识前沿;应调整教学评价政策,扩大高校、院系和同行评价权,落实教学中心地位,激励教师专心教学,建设良好的质量文化.

    教学为本学生中心教学改革教育评价

    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的创新发展及战略引导

    方大春曾志彪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高校大学章程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考察高校发展战略定位,分析联盟高校的基本特征及其差异,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办学目标趋高、服务面向宽泛、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基于此,各联盟高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优势制定了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文化传承、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行动策略;并进一步,从构建树状学科群,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巩固拓展行业服务领域,加强行业高校联动等方面,引导完善联盟高校发展战略布局.

    行业特色大学长三角大学联盟

    从"协同"到"一体化":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共商共建治理机制研究

    袁晶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共商共建治理机制是基于社会层面推进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主要内涵包括:确认一体化创新共同体理念,共商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共建一体化攻关大平台.建立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共商共建治理机制,需要政府主动服务协调,高校积极参与联动,行业企业参与民主协商.要推进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治理机制的落地,并以此推动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获得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应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体系,创新政策,激发基层协作活力,赋予高校参与合作的自主权,建立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基金.

    长三角共商共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三重逻辑

    王鑫鞠玉翠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元培作为中西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美育事业的先驱.他的美育思想彰显了一种浸润全人生、全范围的"大美育"智慧,蕴含着一种"以美化人"的旨趣,包含三重逻辑:从"个体小我"来看,他提出"情育论""宁静人生观"等观点,用美育陶冶人的感情和感性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发展,使人的性灵趋向敏锐、活泼;从"群体大我"来看,他提出"津梁说""五育并举"等主张,将美育当作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用美育涵养人的道德修养,引导人们形成高尚纯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社会组织"来看,他发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时代召唤,将美育视为一种启蒙教育,承担创造中国新文化、改造国民性、重振民族精神信仰的重要任务.蔡元培的美育思想蕴藏着诸多超时代智慧,为新时代美育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启示与动力.

    蔡元培美育情育论津梁说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

    现代性视域下高等教育评价异化的诠释与纾解

    王兴宇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评价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受现代性思维影响,高等教育评价出现了重视技术理性与工具价值、偏离高等教育"本体"、背离教育价值承诺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对绩效逻辑的遵从,对效率主义的偏向,对计算主义的崇拜,对标准化思维的热衷,等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可以从学术自由的让渡、过程价值的漠视、人文精神的衰微、高深知识的削弱等四个方面来诠释.要克服高等教育评价的异化问题,核心是实现从"一"到"多"的转变,即构建"多主体"的评价格局,制定"多过程"的评价方案,探索"多类型"的评价模式.

    高等教育教育评价现代性工具理性

    高等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现状、趋势和构建路径

    吴琳华谢冰蕾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了学科之间、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实践育人共同体是未来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和关键载体.然而,在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机制和绩效主义的导向下,实践育人共同体主体间离散的价值认同、自限的价值绩效、跨界的管理藩篱使得高等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呈现出合作基础不稳固、合作动力不强劲、合作治理不健全的现实问题.为此,要强化"大育人"理念推动价值共识,集合"融合式"要素推动利益共享,构建"一体化"通道推动跨界共治,构建多维主体"共识、共享、共治"的实践育人体系推动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实践育人共同体多元主体跨界融通协同治理

    精准思政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邓建平李巧芬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思政是精准思维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主动回应.在精准思政实施过程中,需要更为精准地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及现状,更为精准地把握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把握教育特点和规律、明晰教育目标和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优化教育环境和生态等方面更为精准地提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思路和举措.

    精准思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感动对大学生疼痛共情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

    赛雪莹陈召朱磊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考察了感动情绪对大学生疼痛共情的影响以及亲密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材料诱发的感动情绪能增强疼痛共情,但亲密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诱发感动情绪可能是教育实践中容易实现的促进疼痛共情、减少校园欺凌的有效方法.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可组织研发能够诱发感动情绪的教材,高校可宣传能诱发感动情绪的教育材料,教师应关注由感动情绪引发的生理反应,并以此作为衡量心理健康课程成效的可观察指标.

    感动疼痛共情亲密感校园欺凌

    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究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满忠坤王文馨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强国建设自党的二十大提出就成为了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教育强国作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专题,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深化"三个阶段.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究中的"中国经验"包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方法论指导,以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为学术立场,以服务教育决策为价值遵循,以达成理实互促为范式规范.面向未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应进一步明确逻辑框架,聚焦教育强国建设专题问题研究;恪守学科立场,重视教育强国建设理论普及;坚持学术对话,促进教育强国建设理论创新;重视循证研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研究范式转型.

    教育强国中国经验科教兴国

    费希特论教育的自由旨归——基于意志与法权的内外向度

    肖菊梅刘华南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西方教育史上,自由曾是崇高教育理想.如今,关于教育与自由关系的言说存在将自由精神异化、将自由理念概念化的问题.费希特认为,自由是包括教育活动在内的人类一切活动的旨归.他建立了以自由为核心的、包含内在意志和外在法权双重向度的思想体系.自由意志体现出人内心所具有的无限趋向自由的原始动力,既关乎人对善恶的选择,又意味着人拥有自我决定、选择和负责的意愿与能力.法权意在展现人的复数性生存方式.法权关系说明个体自由权利的双重前提:一是个体限制自身自由,二是"承认"他人自由权利.费希特通过意志和法权的论证,证明了人与人内外交互的主体性关系,阐明了个体与共同体的自由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揭示了自由与教育的本质关联.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和自我完善的关键,是促进共同体发展的文化手段.教育既要保证高等学府的教学自由权利,也应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自由动力.教育应同时实现个体层面的自我教化与共同体层面的教养化,这要求学者阶层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协调和维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步性,引领共同体的道德与文化发展.

    费希特教育的自由旨归法权意志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