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南华大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南华大学

文格波

双月刊

2095-1116

znyxkxzz@vip.163.com

0734-8160781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校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Scienc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开设了专家论坛、专题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技术方法、临床经验、研究快报、个案报道、研究(成果)综述、学术动态(国外期刊摘译)等栏目。欢迎全国各界医学人士来稿,本刊实行最佳论文评选活动,每半年评选一次,根据论文下载次数或点击率,结合专家评审,每半年评出一篇优秀论文,给予一定金额奖励,并公布在该杂志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

    朱深海何少武李霞吴钟其...
    24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微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 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和对照组(n=49,常规经脑回皮质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外周阻力(Rv)、平均血流量(Qm)、平均血流速度(Vm)]、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血清神经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NPY)]、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意识恢复时长、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Rv均降低,Qm、Vm均升高,血清NSE、NGF、NPY、MMP-9、hs-CRP、TNF-α水平及NHI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脑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脑沟裂间隙入路手术能有效改善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脑血流,减轻微炎症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经脑沟裂间隙入路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微炎症

    新无极与多焦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散光、老视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

    翟静洁关艳田净净叶楠楠...
    247-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白内障合并散光、老视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新无极与多焦晶体植入效果。方法 103 例(115 眼)白内障合并散光、老视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将其分为新无极组(54 例 62 眼)与多焦组(49 例 53 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以及术后对比敏感度、全眼波前像差、术后满意度、脱镜率、不良视觉现象、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P<0。05),新无极组患者术后近视力低于多焦组,中视力高于多焦组(P<0。05);新无极组患者暗环境在不同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高于多焦组(P<0。05);新无极组患者总像差、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彗差等全眼波前像差低于多焦组(P<0。05);新无极组近距离视物满意度评分低于多焦组,中距离视物、流畅阅读、夜间视物满意度评分高于多焦组(P<0。05);新无极组星芒感、光晕感、眩光感不良视觉现象发生率低于多焦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新无极晶体以及多焦晶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新无极晶体在中视力改善上更具优势,多焦晶体对于近视力改善优势更显著。

    新无极晶体多焦晶体散光老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价值

    赵永晓王艳丽苏江华王哲...
    251-253,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对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T2DM患者306 例,根据患者TyG四分位数分为Q1 组(n=78)、Q2 组(n=55)、Q3 组(n=89)和Q4 组(n=84),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随访2 年后进行肝脏彩超检查,比较各组NAFLD发生情况,分析T2DM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以及TyG对发生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由Q1 组至Q4 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降低,血压、空腹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TyG 和NAFLD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越高NAFLD发病风险越高(P<0。05)。TyG对T2DM患者发生NAFL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TyG可有效预测T2DM患者发生NAFLD,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预测

    UABGA和NBNA评分预测新生儿HIE短期预后的价值

    邓茂文贾鹏吴虹
    254-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UABGA)和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分娩的足月新生儿1 877 例,确诊HIE者36 例,以HIE患儿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新生儿50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脐动脉血气指标及出生后2~3 天、12~14 天、26~28 天NBNA评分。36 例HIE患儿随访6 个月,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其短期预后,回顾性分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NBNA评分情况,采用ROC分析相关指标对HIE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IE组和对照组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碱剩余(BE)和碳酸氢根(HCO-3)]和3 个时间点NBN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O2、PCO2 和BE)和2 个时间点(12~14 天及26~28 天)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PO2、12~14 天和26~28 天NBNA评分对新生儿HIE短期预后有预测价值。结论 pH、PO2、12~14 天和 26~28 天NBNA评分能作为预测HIE患儿短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脐动脉血气分析神经行为评分预后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诱导对老年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毛萍静邢凡徒功兵查文华...
    258-260,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诱导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LC老年患者103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 例,常规剂量丙泊酚)和观察组(52 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小剂量丙泊酚)。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pH、动脉血CO2 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应激水平[血浆皮质醇(P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诱导起效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两组唤醒时间、离室时间及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PC、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及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老年LC患者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稳定其血气指标,抑制应激反应,且安全性优于丙泊酚单独使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丙泊酚应激反应

    置管溶栓术结合支架植入对急性下肢DVT患者血流畅通和血栓后综合征的影响

    袁克芳孙莎刘秩硕焦亚彬...
    26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术结合支架植入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流畅通和血栓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 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组(置管溶栓术+支架置入)和溶栓组(置管溶栓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脉畅通率、下肢周径差、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栓后综合征(PTS)、并发症情况。结果 联合组静脉畅通率高于溶栓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双侧大腿周径差、双侧小腿周径差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且联合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 2 年,联合组发生PTS程度低于溶栓组(P<0。05)。治疗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置管溶栓术结合支架置入能更有效地再通急性下肢DVT患者静脉,降低PTS发生。

    支架置入术置管溶栓术急性下肢DVT静脉畅通血栓后综合征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MRRC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的比较

    程吉斌方宪清胡英明
    265-26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后不同改良的Raymond-Roy分级(MRRC)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纳入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248 例,按术后MRRC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a级和Ⅲb级,比较各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各组瘤体直径、瘤颈长度、动脉瘤位置、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长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MRRC分级提高,各组患者近期疗效改善率逐渐提高,恶化率逐渐降低(P<0。05)。248 例患者中有53 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1。37%,MRRC分级Ⅰ、Ⅱ级患者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Ⅲa级和Ⅲb级患者(P<0。05)。结论 随MRRC分级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逐渐提高,远期复发率逐渐提高。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改良Raymond-Roy分级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受累的诊断价值

    王香敏鲍士莉魏海燕
    268-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过敏性紫癜(AP)患儿肾脏受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AP患儿103 例为AP组,根据是否出现肾脏受累分为受累组(n=41)和无受累组(n=62),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群 74 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NLR。采用ROC评估NLR对AP患儿肾脏受累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患儿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结果 AP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LR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受累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LR均明显高于未受累组,淋巴细胞低于未受累组(P<0。05)。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均为AP患儿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NLR对AP患儿肾脏受累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NLR是AP患儿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NLR可作为诊断AP患儿肾脏受累的有效指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过敏性紫癜儿童肾脏受累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血清PCT、NSE、脑电双频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佟心王伟邸芳芳
    272-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8 例脓毒症患者,按ICU谵妄评估量表将其分为SAE组(n=42)、非SAE组(n=56)。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NSE及BIS,分析PCT、NSE及BI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的相关性,及其预测SAE的诊断效能,并进一步分析影响SA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SAE组PCT、NSE水平高于非SAE组,BIS和Glasgow评分低于非SAE组(P<0。05)。患者血清PCT、NSE水平与Glasgow评分呈负相关(P<0。001),BIS与Glasgow评分呈正相关(P<0。001)。血清PCT、NSE及BIS为SA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CT、NSE及BIS对SAE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CT、NSE及BIS是SA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SAE发生中具有重要价值。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降钙素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电双频指数

    EECP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李华伟张丽徐静宜
    275-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方法 选取 100 例UAP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管舒张功能(FMD)及患者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FMD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ECP治疗UAP的效果良好,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舒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型体外反搏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