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海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海学刊
南海学刊

季刊

南海学刊/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个结合"视角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自信品质探析

    赵志朋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两个结合"亦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胸怀、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就以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光明前景,"两个结合"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开拓出自己的道路.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两个结合"指明了文化自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极大地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延续并深化了以自信增进自强、影响世界的中华文明特质.

    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话语体系的实践方略研究

    何良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之一,以此为实践基础构建和平发展话语体系具有重要价值.这一话语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自主发展的道路取向以及合作共赢的外交立场,强调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国际舆论场内针对我国的质疑、攻击有增无减,加之自身对外话语水平和传播能力提升相对缓慢,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宣介亟待找到优化路径.应通过外交努力营造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关系,改善于我不利的舆论环境,使中国声音得到广泛认同,对传播的内容、媒介、对象等进行全面优化,有效增强和平发展话语体系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和平发展话语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外交

    琼粤相向发展中海口港与湛江港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路径探讨

    张晓波钱耀军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战略.海口港和湛江港作为琼粤两省联系最为紧密的港口,其互联互通水平直接影响着琼粤乃至海南与全国其他地方的物流效率.在分析琼粤两省相向发展战略背景的基础上,阐述海口港与湛江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指出两地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区域协同建设、港航绿色物流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应通过强化国家和地方政策推动,优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共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共建、共管、利益共享的协同水平;共建区域港口集群,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推动港口绿色物流协调发展,打造中国智慧范例等路径,推动琼粤两地物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物流基础设施海口港湛江港区域合作互联互通

    供求视域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究——以海南为例

    郑昊天樊孝凤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大于科技创新本身.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也落后于一般发达国家,如何优化和改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科研机构自行转化""科企合作转化""平台统筹转化"三种主要模式.农业的固有特质给科技成果转化动力链的供给、需求、中介等维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制约.为破解制约,必须实施产权激励,融入外部资源,同时政府要统筹协调推进.近年来,海南省秉持"以科技人员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三原则,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应持续推进改革探索,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同时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力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揭榜挂帅海南南繁种业

    国际商事纠纷案件离岸管辖制度的完善及相关保障机制研究——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司法制度创新为视角

    陈宝军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封关运作,各项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备,相关制度开放应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对标国际,我国离岸管辖制度还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离岸管辖制度对于提升国家司法影响力和竞争力,赋予当事人更大的程序自主权,减少国际商事纠纷案件管辖权冲突等具有重大意义.对照新加坡国际商事法庭离岸管辖制度经验,海南自由贸易港可考虑明确管辖法院与案件有无实质联系的判断标准和离岸管辖特别程序.同时,实施离岸管辖制度还需要相关诉讼机制予以保障,如引入国际法官,允许外国律师代理,建立符合国际商事纠纷解决需求的诉讼机制等.

    国际商事纠纷离岸管辖制度海南自由贸易港司法制度创新

    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过程中的机制挑战与完善建议

    张晏瑲郭金华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海洋保护区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巩固海洋主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最有效的海洋治理工具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海洋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当前我国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整体布局规划、资金保障以及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不足之处.为此,要在海洋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从优化海洋保护区的规划布局、提升管理机制的协调性、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人手,构建更加完善的海洋保护区制度,为稳步推进我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保护区海洋保护区管理体制布局规划

    "南海行为准则"谈判的案文分歧与"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的适用性分析

    郑执浩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海行为准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基于《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妥善处理南海问题而进行的一项自主规则探索,也是"中国-东盟"合作探索区域海洋治理制度的重要尝试."准则"谈判的案文分歧主要围绕空间与范围适用、法律约束力和争端机制设立、自我克制三个层面展开.在潜在的对话、合作和争端解决三层机制基础上,以"准则"谈判磋商为代表的"中国-东盟"框架将进一步常态化、稳定化与实体化,也将反过来推动"准则"等南海议题的国际制度效力更加提升,认同更加扩大,功能更加拓展.未来"准则"治理方案需要坚持"中国-东盟"合作框架,小步快跑推动机制集合与新制度生成,创新具体分歧解决途径.

    南海行为准则"中国-东盟"合作框架南海命运共同体治理方案自主知识

    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法蕴意:立法与界定

    李雅洁马得懿
    7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期间诸多国家代表团意识到确定海洋科学研究概念的重要性,并参加关于海洋科学研究概念之提案的讨论,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最终并未规定海洋科学研究的确切定义.海洋科学研究的概念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自然科学的属性赋予海洋科学研究以基本含义.社会科学的属性使得海洋科学研究不仅应当从条约缔结的历史维度以及条约解释的角度来理解其含义,而且应当从与其相似或相近的数据收集、军事测量、水文测量以及海洋勘探开发等概念的含义层面辨析,并在此基础之上界定海洋科学研究的内涵与外延.

    海洋科学研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数据收集军事测量水文测量海洋勘探开发

    数字科技赋能下首发经济驱动消费升级的创新策略研究

    陆岷峰刘英梅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发经济是一种以"首次亮相"为核心的创新经济模式,通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的首发活动,构建兼具创新性与稀缺性的消费场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和高端化需求,推动消费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在数字科技赋能下,通过虚拟现实、新零售及沉浸式体验等手段优化供需关系,促进产业协同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发经济以个性化消费趋势为导向,融合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可持续经济模式,通过首发机制提升品牌竞争力与区域协同效应,实现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为经济与科技深度融合提供高质量发展路径参考.

    首发经济数字科技消费升级个性化消费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吴晓红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涵盖数据资源、网络基础设施及数字化应用的综合经济形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创新驱动型经济模式,其核心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数字技术在赋能传统产业、优化政府治理、改善营商环境以及推动高端信息技术突破中具有关键作用.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强政策支持与执行力,推动高端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与产业协同机制,推动绿色、创新、共享理念的全面落实,优化数据要素市场与知识密集型产业支持.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区域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