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唐萌

双月刊

1671-6264

bjb@pub.seu.edu.cn

025-83272483

210009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学报于2001年9月更改为现刊名,2003年改为双月刊。本刊现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交流、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miR-1266、miR-203a-3p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王媛媛张艳丽王昱韦明明...
    724-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血清微小RNA-1266(miR-1266)、微小RNA-203a-3p(miR-203a-3p)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7例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宫颈癌前病变患者99例为癌前病变组.TVCDS及TVCDS联合miR-1266、miR-203a-3p与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癌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宫颈癌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VCDS联合血清miR-1266、miR-203a-3p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宫颈癌组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和CA125水平及生产次数>3次的比例均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宫颈癌组血清miR-1266水平与癌前病变组相比明显升高(t=8.293,P<0.05),血清miR-203 a-3 p水平较癌前病变组降低(t=9.713,P<0.05).TVCDS联合血清miR-1266、miR-203a-3p与宫颈活检的一致性(Kappa值=0.766)高于单独TVCDS诊断(Kappa 值=0.704).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SCC、CEA、CA199、CA125、miR-1266、miR-203a-3p 均为宫颈癌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VCDS联合血清miR-1266、miR-203a-3p的敏感度(94.85%)优于三者单独诊断,诊断准确度(88.27%)优于血清miR-1266和miR-203a-3p单独诊断.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266水平升高、miR-203a-3p水平降低,TVCDS联合血清miR-1266、miR-203a-3p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宫颈癌癌前病变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微小RNA-1266微小RNA-203a-3p

    羊水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TORCH检测结果与临界性脑室增宽胎儿及其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李怡梅杨小风张颖娄欢...
    730-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羊水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优生五项(TORCH)检测结果与临界性脑室增宽(VM)胎儿及其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孕检、经超声检查提示胎儿临界性VM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行羊水SNP-Array、TORCH检测.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SNP-Array、TORCH检查结果与及胎儿发生临界性VM的关系.观察妊娠结局,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NP-Array、TORCH检测结果与临界性VM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80例临界性VM胎儿的SNP-Array检测结果显示,胎儿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1.25%(9/80),其中5例染色体微缺失,4例染色体微重复;可能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75%(3/80),其中2例染色体微缺失,1例染色体微重复;意义不明确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25%(1/80),为染色体微重复.TORCH-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总阳性率为15.00%(12/80),其中弓形虫(TOX)-IgM、风疹病毒(RV)-IgM、巨细胞病毒(CMV)-IgM、单纯疱疹病毒(HSV)-IgM 阳性率分别为 5.00%(4/80)、1.25%(1/80)、5.00%(4/80)、3.75%(3/80).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SNP-Array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TORCH-IgM抗体阳性与胎儿发生临界性VM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NP-Array检出异常、TORCH检出阳性是临界性VM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界性VM胎儿羊水存在SNP-Array检出异常情况,TORCH-IgM抗体检出阳性率较高,SNP-Array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TORCH-IgM抗体阳性与胎儿临界性VM的发生及其不良妊娠结局存在一定的关系.

    临界性脑室增宽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优生五项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TGF-β1、SDF-1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魏慧茹赵航李英梅
    736-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31(TGF-β1)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研究组选取92例在本院确诊治疗的MDS患者,对照组选取92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TGF-β1、SDF-1的水平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GF-β1、SDF-1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下降,SDF-1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且随着IPSS评分等级的增加,TGF-β1的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SDF-1的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预后不良组TGF-β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SDF-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F-β1低表达水平为M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SDF-1高表达水平为M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血清TGF-β1、SDF-1预测MDS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54、0.798,两者联合预测的AUC显著大于TGF-β1、SDF-1 单独预测的 AUC(Z TGF-β1=2.733、Z SDF-1=2.162,均P<0.05).结论:MDS 患者血清 TGF-β1 表达水平降低,而SDF-1表达水平升高,二者是影响MDS患者预后的因素,联合TGF-β1、SDF-1表达水平预测MDS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预后

    2014-2023年全国已报道的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丁真拉宗李翔卫平民
    742-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2014-2023年间全国学校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14-2023年全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报道,提取相关数据后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研究期间全国共报道109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涉及5 548人.总体来看,事件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均呈下降趋势.时间分布显示,2014至2016年中毒发生起数最多,均占总数的15.60%.6月份(26起,23.85%)和第二季度(52起,47.71%)是发生事件最多的时间段;按空间分布,江苏省(14起,12.84%)和华东地区(39起,35.78%)的中毒事件最多;人群分析表明,中学生(43起,39.45%)是高发群体,城市学校的事件数量最多(25起,71.56%);致病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占比最高(97起,88.88%),其中又以蜡样芽孢杆菌感染为主(21起,21.65%).学校食堂(70起,64.22%)和存储不当(30起,27.52%)是学校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尽管研究期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有所减少,但仍须加强食物安全管理,特别是在高发月份和地区.应重点关注微生物污染和食物存储管理,改善学校食堂卫生条件,提高食物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以减少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食物中毒学校公共卫生管理

    宜兴市常住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思晨顾嘉昌任露露闵艺璇...
    750-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宜兴市常住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癌症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6月—2023年8月抽取宜兴市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问卷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宜兴市常住居民652名,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1.18%.不同性别、年龄组、户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及职业人群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职业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宜兴市常住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总体较高,但仍有部分特征人群的知晓率较低,需加强重点人群的防癌科普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体居民的癌症防治知识水平.

    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

    急性胰腺炎患儿血清Nrf-2、HO-1水平对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诊断价值

    李雪群张海生
    756-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AP)患儿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AP患儿173例为AP组,根据亚特兰大分类分为轻度AP(MAP)组、中度AP(MSAP)组和重度AP(SAP)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儿童180例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rf-2、HO-1水平,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随访28 d后生存情况将AP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rf-2、HO-1对AP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预测价值;临床决策曲线(DC A)评估Nrf-2、HO-1预测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AP组血清Nrf-2、HO-1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MAP组、MSAP组和SAP组血清Nrf-2、HO-1水平依次降低,改良CT严重程度指数(MCTSI)评分、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依次升高(P<0.05).血清Nrf-2、HO-1水平与MCTSI评分、Ranson评分、APACHE Ⅱ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Nrf-2、HO-1联合诊断AP严重程度的AUC为0.954,优于单个指标诊断(ZNrf-2-联合=3.665,P<0.001;ZHO-1-联合=2.553,P=0.01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82%,特异度为86.67%.存活组血清Nrf-2、HO-1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Nrf-2、HO-1是AP患儿预后的保护因素,IL-6、TNF-α是危险因素(P<0.05).Nrf-2、HO-1联合预测AP严重程度的AUC为0.869,优于单个指标预测(ZNrf-2-联合=2.898,P=0.004;ZHO-1-联合=2.002,P=0.04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24%,特异度为69.70%.结论:AP患儿血清Nrf-2、HO-1水平降低,对诊断AP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具有较高效能.

    急性胰腺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疾病严重程度预后

    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及基因交互作用研究

    李静甘霖蔡孟雷晓峰...
    763-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差异的一般因素、单核苷酸多态性因素及基因间交互作用.方法:纳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8月至12月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共206例.术前收集患者一般因素,完成疼痛敏感度量表(PSQ)、疼痛灾难化量表(PCS)评分,抽取血样用于相关基因测定分型,常规诱导麻醉行腹腔镜手术,手术结束苏醒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评分≥3分为疼痛组,VAS评分<3分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疼痛的术前相关因素.采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疼痛相关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嗜辣为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OR=3.630,P=0.012),术前PCS评分每增加1分,术后疼痛发生率增加7.7%(OR=1.077,P=0.021).本次测定的单个SNP位点与术后疼痛无明显关联.MDR分析提示最佳交互作用模型包含CYP450 3A4*1G rs2242480和OPRM A118G rs1799971.结论:嗜辣、术前PCS高分值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CYP450 3A4*1G rs 2242480和OPRM A118G rs1799971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术后疼痛妇科腹腔镜手术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交互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基于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张燕郑大伟孙磊朱迪...
    77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为制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徐州仁慈医院2017年4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资料,填写自编式《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监测调查表》,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按照科室、性别、年龄±3岁的原则进行1∶1匹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3 584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其中147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发生率0.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植入物、手术时长≥2 h、手术风险分级(NNIS)评分≥1分和BMI≥25 kg·m-2是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宫颈癌组织TUFT1、TRPM7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曦蓝岚
    77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釉丛蛋白1(TUFT1)、瞬时受体电位M7(TRPM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住院手术的110例宫颈癌患者术中切除的宫颈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TUFT1、TRPM7的表达;Kaplan-Meier法分析TUFT1、TRPM7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TUFT1、TRPM7表达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组织较癌旁组织中TUFT1、TRPM7阳性率均增加(P<0.05);低分化、肿瘤直径≥4 cm、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Ⅱ+Ⅲ期的患者TUFT1、TRPM7表达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直径<4 cm、FIGO分期Ⅰ期患者(P<0.05);宫颈癌组织TUFT1与TRPM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45,P<0.05);TUFT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53.66%,44/82)低于 TUFT1 阴性表达患者(78.57%,22/28)(x2=4.679,P=0.031);TRPM7 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40.98%,25/61)低于TRPM7阴性表达患者(83.67%,41/49)(x2=19.290,P<0.001);TUFT1、TRPM7是宫颈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UFT1、TRPM7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二者与患者3年预后有密切联系,可能成为预后判断的重要生物指标.

    宫颈癌釉丛蛋白1瞬时受体电位M7预后临床意义

    复发性痛性眼肌麻痹神经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吴亦湄郭虎卢孝鹏高修成...
    782-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痛性眼肌麻痹神经病(RPON)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RPON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儿反复3次病程,均以头痛及左侧动眼神经麻痹为主诉入院,通过相关检查,排除眼眶、鞍旁及后颅窝的病变,确诊为RPON,予以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文献检索共收集19篇文献,共计26例患儿,其中96.15%患儿有头痛症状,73.08%有伴随症状,所有患儿均表现出眼肌麻痹症状,且均有动眼神经受累,所有病例均接受了增强MRI检查,其中73.08%患儿存在动眼神经增厚、强化.19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RPON是一种以复发性单侧头痛伴同侧眼肌麻痹为特征的罕见病,本病病因未明,典型者幼年开始起病,动眼神经最常受累,部分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复发性痛性眼肌麻痹神经病头痛眼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