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唐萌

双月刊

1671-6264

bjb@pub.seu.edu.cn

025-83272483

210009

南京市丁家桥87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学报于2001年9月更改为现刊名,2003年改为双月刊。本刊现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交流、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风险列线图的建立及验证

    张璐于涛
    882-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及验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风险列线图.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82例COPD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1例)和验证集(91例).根据COPD患者合并CAP情况分为合并CAP组、未合并CAP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评估其区分度、一致性.结果:共纳入182例COPD患者.训练集91例,其中37例(占40.66%)合并CAP、54例(占59.34%)未合并CAP.验证集91例,其中39例(占42.86%)合并CAP、52例(占57.14%)未合并CAP.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2型糖尿病(OR=4.250,P=0.036)、合并脑卒中(OR=6.957,P=0.011)、有吸入糖皮质激素(OR=6.409,P=0.010)、有家庭氧疗(OR=3.725,P=0.012)是COPD合并CAP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725~0.897);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6.092,P=0.413.在验证集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743~0.916),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结论:基于合并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有吸入糖皮质激素、有家庭氧疗构建的列线图能有效预测COPD合并CAP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列线图建立验证

    双胎妊娠极早产的危险因素探讨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张继东淮瑞敏张建霞
    890-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极早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3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2∶1比例分为建模集(n=549)和验证集(n=274).根据妊娠结局将双胎妊娠孕妇分为极早产组(胎龄<32周)和非极早产组(胎龄≥32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双胎妊娠极早产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模集和验证集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绒毛膜性、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瘢痕子宫、绒毛膜羊膜炎为双胎妊娠极早产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5项指标建立双胎妊娠极早产的风险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风险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和理想曲线的一致性良好,建模集和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 0.829(95%CI:0.782~0.873)、0.818(95%CI:0.763~0.85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建模集和验证集极早产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95%CI:0.801~0.875)、0.826(95%CI:0.775~0.869);决策曲线显示,双胎妊娠孕妇根据该模型预测极早产发生的净收益较高.结论:基于单绒毛膜性、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瘢痕子宫、绒毛膜羊膜炎构建的双胎妊娠极早产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及适用性良好,可用于筛查双胎妊娠孕妇中极早产的发生风险.

    双胎妊娠极早产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

    基于DBT的瘤内瘤周影像组学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研究

    雍千叶李海歌马玉萍汪琼...
    897-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图像,评估瘤内、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模型鉴别乳腺肿块型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 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DBT的女性患者135例.使用3D-Slicer(Version 5.2.2)在DBT的头尾位(CC)图像中对病灶所在的最大层面进行勾画,并以病灶为中心,向病灶外周进行3 mm拓展.使用Phython(Version 3.5)对所获取的感兴趣区(ROI)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并筛选出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构建瘤内、瘤周、瘤内+瘤周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鉴别乳腺肿块型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共纳入135例女性患者,其中良性55例、恶性80例.从瘤内、瘤周以及瘤内+瘤周ROI中分别提取并筛选出10、5、14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并用以构建模型.在训练集中,瘤内、瘤周、瘤内+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模型AUC值分别为0.832、0.806、0.848;在验证集中,影像组学特征模型AUC值分别为0.671、0.652、0.700.校准曲线显示,瘤内+瘤周模型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效能与理想模型一致性较好,有较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证实,瘤内+瘤周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较高,更具有临床价值.结论:基于DB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作为诊断乳腺癌良恶性的有效工具,加入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可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

    乳腺病变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影像组学瘤内瘤周鉴别诊断

    徐州市学龄前期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及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何秋晨王军
    904-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徐州市学龄前期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 771例学龄前期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筛选MP感染患儿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根据MP感染患儿转归情况将其分为转归不良组和转归良好组,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期MP感染患儿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学龄前期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感染的有788例(占比20.90%),其中女童感染率高于男童(22.20%比19.27%),城镇感染率高于农村(22.86%比18.03%),不同季节中以冬季感染率最高(23.21%),不同发病类型中以肺炎感染率最高(31.62%).788例学龄前期MP感染患儿转归不良226例,发生率为28.68%.共217对完成匹配,匹配后组间性别、年龄、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水平、白蛋白(Alb)水平、使用糖皮质激素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不良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入院时重症占比、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占比、肺外并发症占比以及发热持续时间均高于或长于转归良好组(P<0.05),入院时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转归良好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重症、入院时PLT水平降低、入院时CRP水平升高、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发热持续时间延长均是学龄前期MP感染患儿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289、0.715、2.497、2.591、3.071、2.389,P<0.05).结论:学龄前期患儿MP感染率逐年升高,以女童、城镇、冬季、肺炎感染为主,且重症、发热持续时间、PLT水平、CRP水平以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均是学龄前期MP感染患儿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

    学龄前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转归不良影响因素

    肺心病患者血清SCUBE1、CTRP5水平与病情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刘贵烊陈桂良孟宇唐大东...
    911-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TRP5)水平与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60例肺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代偿组(n=80)和失代偿组(n=80);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55)和预后良好组(n=105).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SCUBE1、CTRP5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各组血清SCUBE1、CTRP5表达水平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肺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UBE1、CTRP5水平对肺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肺心病组血清SCUBE1、CTRP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代偿组血清SCUBE1、CTRP5水平均显著低于失代偿组(P<0.05);预后不良组有吸烟史占比、血清SCUBE1和CTRP5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吸烟史、血清SCUBE1和CTRP5是引发肺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CUBE1、CTRP5联合预测肺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ZSCUBE1-联合=3.765,P<0.001;ZCTRP5-联合=2.067,P=0.039).结论:肺心病患者血清SCUBE1、CTRP5水平与病情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且二者联合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肺心病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病情发展预后相关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改变与并发OP的关系分析

    文慧刘若丹
    917-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C1q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CTRP9水平改变,并分析其与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85例RA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TRP3、CTRP9、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双能X线检测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Pearson法分析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骨代谢水平、BMD的关系.对患者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OP组和非OP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和血清CTRP3、CTRP9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OP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清CTRP3、CTRP9 与 BALP、BGP、25-(OH)-D3、腰椎 BMD 和股骨颈 BMD 均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 0.559、0.524、0.510、0.552、0.578,P<0.05;r 值分别为 0.531、0.516、0.498、0.527、0.539,P<0.05),与 PⅠNP 均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458、-0.563,P<0.05);OP 发生率为 29.82%(51/171),OP 组血清 CTRP3、CTRP9 水平均低于非 OP 组(P<0.05);女性[比值比(OR)=1.581,95%置信区间(95%CI):1.031~2.424]、年龄(OR=1.738,95%CI:1.130~2.676)、RA 病程(OR=1.766,95%CI:1.164~2.682)、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DAS-28)评分(OR=1.844,95%CI:1.234~2.756)、血清 CTRP3(OR=0.586,95%CI:0.381~0.902)、血清 CTRP9(OR=0.647,95%CI:0.423~0.987)、糖皮质激素最大剂量(OR=1.956,95%CI:1.141~3.353)、活性维生素D 补充治疗(OR=0.636,95%CI:0.426~0.948)、钙补充治疗(OR=0.624,95%CI:0.395~0.986)均是并发O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RA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骨代谢、BMD均相关,且二者与女性、年龄、RA病程、DAS-28评分、糖皮质激素最大剂量、活性维生素D补充治疗、钙补充治疗均是并发OP的影响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C1q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1q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骨质疏松症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MMP-2、SPA表达水平对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分析

    景森井梦昕曹玲凌超民...
    925-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水平对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10月的9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重症组,以入院30 d生存状况将其分为死亡组(34例)和生存组(64例),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95例轻度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重症组和对照组肺泡灌洗液中MMP-2、SPA水平,生存组和死亡组临床资料及肺泡灌洗液中MMP-2、SPA水平进行比较;Cox回归分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肺泡灌洗液中MMP-2、SPA水平对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曲线分析MMP-2、SP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重症组肺泡灌洗液中MMP-2水平高于对照组,S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组患者氧合指数高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肺泡灌洗液中MMP-2水平低于死亡组,SPA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肺泡灌洗液中MMP-2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SPA为保护因素(P<0.05);肺泡灌洗液中MMP-2联合SPA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存情况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联合-MMP-2=4.158,P<0.001,Z联合-SPA=2.060,P=0.039);MMP-2低表达组生存率显著高于MMP-2高表达组(P<0.05),SPA高表达组生存率显著高于SPA低表达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MMP-2水平升高,SPA水平降低,MMP-2联合SPA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存情况效能高于单一指标的单独预测.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生存预测价值

    宜兴市某镇中小学生失眠情况调查分析

    肖月杨亚明王欣陶旭东...
    931-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宜兴市中小学生失眠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干预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方法:2023年10~12月随机选择某镇的全部中小学校纳入调查,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在线填写睡眠情况问卷.使用SPSS 21统计软件分析失眠严重指数(ISI)量表信效度,使用卡方检验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失眠的人群特征和失眠影响因素.结果:4 346名中小学生中没有失眠症状、轻度失眠症状、中度失眠症状、重度失眠症状的分别为3 787人(87.14%)、468人(10.77%)、78 人(1.79%)、13 人(0.30%).失眠情况在学段(x2=244.279,P<0.05)、年级(x2=289.308,P<0.05)、住校(x2=20.632,P<0.05)、独生子女(x2=6.320,P<0.05)、父母争吵频率(x2=278.384,P<0.05)、成绩排名公布(x2=133.014,P<0.05)、成绩变动(x2=149.662,P<0.05)、情绪变动(x2=428.337,P<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中(OR=2.357)、高中(OR=3.404)学段,父母经常争吵(OR=7.125)、父母有时争吵(OR=2.475),公布成绩排名(OR=2.018),情绪变差(OR=3.384)是导致失眠的影响因素.结论:宜兴市某镇中小学生失眠并不罕见,初高中生中情况更加严重.成绩、情绪、家庭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交互影响学生的睡眠.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关注学生失眠情况,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改善学生睡眠质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失眠中小学生失眠严重指数量表调查分析

    超声联合血清AKIP1、CYLD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李婕张强张宁
    939-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血清A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AKIP1)、圆柱瘤蛋白(CYLD)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确诊并进行手术的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淋巴结转移状况分为未转移组74例和转移组4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KIP1、CYLD水平.Kappa检验分析超声与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绘制ROC曲线分析超声联合血清AKIP1、CYLD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FIGO分期、宫颈间质浸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患者血清中AKIP1水平显著升高,CYLD水平显著降低(P<0.05).Kappa检验显示,超声与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15,P<0.001).与超声(Z=5.532,P<0.001)、血清 AKIP1(Z=2.396,P=0.017)、血清 CYLD(Z=2.004,P=0.028)单独检测相比,超声联合血清AKIP1、CYLD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AUC显著升高.结论:超声联合血清AKIP1、CYLD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超声A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圆柱瘤蛋白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预测

    认知融合、伴侣亲密关系与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关系

    董延晨李利利袁肖肖李燕宁...
    945-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融合状况、伴侣亲密关系与其并发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4月本院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抑郁症分为抑郁症组、无抑郁症组.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认知融合问卷(CFQ)、婚姻调适测定(MAT)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结果:150例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并发抑郁症32例,抑郁症发生率为21.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临床分期、化疗疗程、CFQ、MAT评分均为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包含、不包含CFQ、MAT评分的回归模型预测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并发抑郁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0、0.766,包含CFQ、MAT评分模型的预测效能更高(Z=4.237,P<0.001).结论:中青年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症发生率较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临床分期、化疗疗程、认知融合、伴侣亲密关系均是其影响因素,且模型预测价值较高.临床应及时针对相关因素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以降低抑郁症发生风险.

    乳腺癌中青年抑郁症认知融合伴侣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