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开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开经济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李坤旺

双月刊

1001-4691

nkes@nankai.edu.cn

022-23508250

300071

天津市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1013室

南开经济研究/Journal Nankai Economic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济理论刊物。以反映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状况为主,兼及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经济情况的介绍与分析,刊登有创见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影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杜传忠曹效喜任俊慧
    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分别基于宏观省级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的数据,利用企业机器人数据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采用交叠 DID和双重机器学习等方法实证识别了人工智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均较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东部沿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强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对高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效应更明显.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对低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于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对规模较大企业的影响强于对规模较小企业的影响.人工智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包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确意义.

    人工智能全要素生产率智能制造作用机制

    地方品质、人力资本积累与城市经济增长

    李婷陈健生
    2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通过提升地方品质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全国 284 个城市 2010-2019 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需求视角出发,分析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品质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使用系统GMM和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品质能够吸引劳动力流入,特别是高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提高本地区创新型人才的集聚水平,促进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城市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空间特征方面,地方品质对西部地区城市和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更显著.本文从地方品质的视角切入来解释城市经济增长问题,为探讨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启示.

    地方品质人力资本积累城市经济增长新空间经济学

    功能性产业政策能否促进企业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准自然实验

    戴魁早陈阿丽杨新宇
    4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分析框架下,理论分析制造强国战略这一功能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以《中国制造 2025》为准自然实验,结合 2010-2019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对理论预期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制造强国战略这一功能性产业政策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一结论在安慰剂检验、PSM-DID、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制造强国战略的这种影响是通过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技术创新机制,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人才支撑机制实现的.政府治理效能提升显著增强了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对于政府效率和营商环境排名前 50 的城市更显著.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强化了制造强国战略的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和经营管理人才支撑等机制,但未明显改善创新溢出机制和技能人才支撑机制.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强国战略对试点地区、配套政策完善地区、融资约束程度较低、智能化水平较高、技术差距较大行业的企业生产率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验证了制造强国战略在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功能性产业政策实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政府治理效能高质量发展

    金融开放、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资

    程新生刘振华
    6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开放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改善融资环境、驱动企业创新发展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使用 2007-2020 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跨境资本流动视角检验了金融开放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金融开放提升了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经过工具变量法、PSM法、Heckman两步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开放通过缓解整体融资约束、降低债权和股权融资成本、增加股权融资规模等路径驱动企业增加创新投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上述关系在非国有产权、资产规模小、区域金融欠发达以及不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化水平强化了金融开放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促进效应,并且金融开放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投资的市场绩效和经营绩效.本研究有助于理解金融开放、融资环境改善与企业创新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论对金融开放的政策调整具有启示意义.

    金融开放创新投资融资约束金融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

    周月书周文静
    8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浙江大学"中国家庭大数据库"(CFD)2017 年与 2019 年两轮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户信贷约束,降低农户商业信用供给成本,从而促进农户商业信用供给.数字普惠金融在补充农户外部流动性的同时,还减少了农户商业信用供给对自身流动性的占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存在上下游纵向关联、生产经营多元化程度较低与非粮农产品占比较高的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对其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商业信用供给能够促进农户市场参与,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增强了农户使用商业信用参与市场的意愿,这有助于增加农户收入和提升农户福利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农户商业信用供给,影响了农户与下游经营主体之间的要素配置,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生产经营与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数字普惠金融农户商业信用供给农户市场参与

    垂直对外直接投资与服务创新

    陈启斐王双徐马文慧Tian Zhenzhen...
    100-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产业结构服务化,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部门,服务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利用 1996-2018 年服务企业微观数据,考察垂直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进行垂直OFDI 的企业,专利授权数增加 12.75%.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在消费性服务业中没有发现证据.这说明,垂直 OFDI 对创新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本地化倾向较高的消费性服务业无法通过垂直关联来增强其创新能力.第二,垂直OFDI的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只有高生产率企业和大型企业采用垂直 OFDI 能增强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和低生产率企业难以从垂直OFDI中享受创新溢出.此外,没有发现垂直OFDI战略的区域差异性.第三,"逃离竞争效应"在服务企业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竞争压力越大的行业,垂直 OFDI 的创新效应越强.第四,机制研究表明,研发成本水平下降和市场规模扩张有助于增强垂直OFDI的创新效应.

    垂直OFDI服务创新市场规模研发补贴逃离竞争效应

    银行竞争如何影响企业进口——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陈乐远毛其淋
    12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政府将扩大进口规模、优化进口结构、提高进口质量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本文利用 2000-2013 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银行分支机构数据,深入分析了银行竞争对企业进口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银行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规模扩大,传导渠道为融资约束缓解和生产规模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信息不透明企业及消费品进口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口.此外,银行竞争还显著促进了进口高质量发展,包括促进了进口多样化和提高了进口质量,以及延长了进口持续期.本研究不但从新的角度诠释了中国进口快速发展的动因,而且对下一步银行业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银行竞争企业进口进口高质量发展融资约束规模扩张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企业的成本加成率——以市级专利代办处设立为例

    卜文超蒋殿春
    14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影响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 1998-2015 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将市级层面专利代办处的设立作为拟自然实验,采用跨期双重差分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验证.实证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一影响具有时间持续性.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创新能力高于一定门槛的企业,方能在知识产权保护增强时提高成本加成率.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效应"和"竞争效应"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加成率.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可以提高创新能力,降低企业竞争程度,从而有利于我国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提升.

    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加成率创新效应竞争效应门槛效应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促进碳减排——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张兴祥孙赛杰
    160-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减排承诺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宏观视角,借助中国 2013 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 2003-2017 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会使碳排放量平均显著下降 7.1%、碳排放强度平均显著下降 6.7%,且该结论在 PSM-DID 模型下也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碳交易所(中心)交易数据、政府工作报告碳排放相关词频数据进行机制检验和讨论,发现减排效应通过市场机制、行政规制等渠道得以实现.进一步,基于城市绿色专利数据及电力短缺指数,本文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既能促使试点地区取得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也能帮助试点地区更少地依赖拉闸限电等"一刀切"做法,并讨论了两类机制在此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此外,本文又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分析,发现碳减排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和财政压力较大的城市以及惩罚力度更大、国企占比更高的碳市场更加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碳减排市场机制行政规制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跨境资本套利——来自虚假贸易渠道的证据

    李子若谭小芬卢冰
    17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4-2013年HS 6位产品层面中国内地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贸易数据,从虚假贸易视角研究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的跨境资本套利.结果显示,套息收益的增大会显著提高中国内地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产品出口额、虚假出口占比及再进口额,且这一现象集中在高价值重量比的产品中.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促进跨境资本通过虚假贸易进行套息交易,由此带来的跨境资本流动变化会通过影子银行渠道影响境内流动性.基于手工搜集的微观数据发现,套息收益的增加会推动企业参与委托贷款,并且这一现象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时期更加明显.此外,套息收益的升高会促使委托贷款发生"从股权关联型向非股权关联型"的转换.本文研究揭示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影响跨境资本套利的内在逻辑,为防范和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量化宽松跨境资本套息交易虚假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