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陆再英

双月刊

1007-1024

nkjwzzzz@163.com

027-83663644

430030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内)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l Intens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科委于1995年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同济医院承办。同年7月创刊(季刊)并正式发行。主编是著名的内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陆再英教授,常务副主编胡昭明教授,编辑部主任是刘文励教授。编委会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国内医学院校著名专家教授组成(79位),以及名誉主编邵丙杨教授及12位顾问作学术后盾。本刊是我国第一个以内科各专科以及相关的神经内科,传染科等临床急重症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其宗旨和任务是刊载大内科范围急危重症医学领域的临床诊治经验总结、临床与基础理论、国内外重症监护(ICU)新成和新进展等。有助于各级医院内科、神经内科、传染外科广大临床医师、教学、科研人员提高急危重症的诊治水平。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订阅和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5年各期重点号

    527页

    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HIF-1α和lncRNA TUG1水平与心肌损伤相关

    黄春丽穆菊香张红
    528-531,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水平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有休克症状分为脓毒症组(60例)和脓毒症休克(SS)组(34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且一般资料与脓毒症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94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血清HIF-1α mRNA、lncRNA TUG1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SS患者血清HIF-1α mRNA、lncRNA TUG1水平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结果:SS组和脓毒症组心率、白细胞计数(WBC)、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SS组高于脓毒症组(P均<0.05);SS组APACHE Ⅱ评分高于脓毒症组;SS组和脓毒症组平均动脉压、血清HIF-1α mRNA、lncRNA TUG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SS组低于脓毒症组(P均<0.05);SS组CD3+T、CD4+T、CD8+T显著低于脓毒症组及对照组,且对照组CD3+T、CD4+T、CD8+T低于脓毒症组(P均<0.05);SS组和脓毒症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SS组高于脓毒症组(P均<0.05);HIF-1α mRNA、lncRNA TUG 1 与 CD3+T、CD4+T、CD8+T 呈正相关,与 LD、CK-MB、cTnⅠ、Mb 及H-FABP呈负相关(P均<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HIF-1α mRNA、lncRNA TUG1呈低表达,两者与SS患者心肌损伤显著相关.

    严重脓毒症缺氧诱导因子-1α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心肌损伤

    血清S100A8/A9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预测价值

    石博刘其率孙佳佳郇志刚...
    53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8/A9复合物(S100A8/A9)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选取180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7例)和非END组(14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100A8/A9水平,分析发生EN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100A8/A9对EN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有心房颤动史、高血压史的AIS患者更易发生END.与非END组比较,END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更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S100A8/A9水平更高(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100A8/A9预测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0.692~0.891),最佳截断值为1.807 mg/mL时,敏感度为78.4%,特异性为79.0%;心房颤动史、高血压史、NIHSS评分、S100A8/A9是发生END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S100A8/A9可作为判断AIS静脉溶栓后是否发生END的辅助指标.

    缺血性卒中S100钙结合蛋白A8/A9复合物rt-PA静脉溶栓神经功能恶化

    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有关

    张芾高跃强沈海清朱剑红...
    536-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MLs)严重程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并根据介入治疗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3例)和预后良好组(59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拟合曲线及相关性分析探究WMLs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依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更大,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患者比例更多,体重指数(BMI)、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治疗后即刻NIHSS、术后24h MAP、WML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1、IL-6、IL-8、尿酸(UA)、肌肝(Sc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c1)更高(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WMLs评分、hs-CRP及IL-6为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曲线拟合发现,随着WMLs评分的升高,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不良的概率呈上升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WMLs评分与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hs-CRP及IL-6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用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 0.815(95%CI:0.794~0.82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832(95%CI:0.814~0.843),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WMLs严重程度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白质病变介入治疗预后

    血清S100β、Aβ及NSE联合检测可提高急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建立的预测效能

    张春瑞尉建辉
    542-544,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钙结合蛋白β(S100β)、β-淀粉样蛋白(A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联合检测在预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32例ACI患者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疾病组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判断,根据DSA检查结果,将0级患者归为无侧支循环建立组(51例),1~4级患者归为侧支循环建立组(81例).2组血清S100β、Aβ及NSE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侧支循环建立的预测价值.结果:疾病组血清S100β、Aβ及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DSA检查结果显示,132例患者中有81例(61.36%)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侧支循环建立组血清S100β、Aβ及NSE水平低于无侧支循环建立组(P均<0.05);ROC结果显示,血清S100β、Aβ及NSE水平联合检测判断ACI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灵敏度及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三者单项检测(P均<0.05),但特异性与三者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CI患者血清S100β、Aβ及NSE水平较健康人群更高,且与脑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CI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预测效能更高.

    急性脑梗死脑侧支循环钙结合蛋白ββ-淀粉样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血清lncRNA XIST、miR-15b异常表达增加急性脑梗死生风险

    李津黄博雅柏松张会芳...
    545-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性转录本(XIST)、微小RNA-15b(miR-15b)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6例经头颅磁共振(MRI)确诊为ACI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NHI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74例、中度组46例、重度组2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入院时血清lncRNA XIST、miR-15b表达,分析其表达与ACI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lncRNA XIST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血清miR-15b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XIST表达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67,P<0.001);血清miR-15b表达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26,P<0.001).血清lncRNA XIST、miR-15b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脑梗死范围、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血脂异常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脂异常(OR=3.380,95%CI:1.338~8.543)、血清 lncRNA XIST(OR=7.576,95%CI:4.110~13.965)、血清 miR-15b(OR=8.449,95%CI:5.085~14.036)是影响A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1 ncRNA XIST表达为0.72时,预测ACI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5%CI:2.354~4.212),敏感度为77.42%,特异性为70.35%;血清miR-15b表达为1.35时,预测ACI发生风险AUC为0.71(95%CI:1.479~3.268),敏感度为74.29%,特异性为69.35%;两者联合检测预测ACI发生风险AUC为0.78(95%CI:2.527~4.136),敏感度为79.46%,特异性为71.38%.结论:血清lncRNA XIST、miR-15b表达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血清lncRNA XIST表达下调、miR-15b表达上调是发生A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预测ACI发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本微小RNA-15b急性脑梗死相关性

    发病3小时内阿替普酶溶栓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孙青周小燕
    550-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时间窗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ACI患者根据脑卒中发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OTT)分成观察组(<3 h)和对照组(3~6 h),各65例.在常规救治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2组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1HSS)评分、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及发生脑出血、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而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及改良Rankin量表(mRS)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ACI发病后3 h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能改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疾病预后.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预后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超声误诊分析

    祝青徐晓曦姚华宁
    554-556页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超声检查误诊

    铁死亡引发心房颤动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策略

    王媛媛孙家正柳湘洁
    557-560,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AF)由于其高发病率和由其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和心力衰竭,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医疗负担.目前对于AF的治疗有限.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是铁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ROS)聚积,与多种疾病有关.新证据表明,铁死亡可以作为减少AF发生的治疗靶点,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本文探讨铁死亡在AF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为开发新疗法提供新思路.

    铁死亡心房颤动氧化应激靶向治疗

    髓外浆细胞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卓玲郑静
    561-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髓外装细胞瘤(EMD)属于浆细胞肿瘤的一种,是浆细胞瘤穿透骨皮质或在骨骼以外部位形成的软组织肿物,具有高侵袭性和预后差的特性.目前EM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尚无统一标准,可选择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嵌合抗原T细胞疗法(CAR-T)、靶向药物等.本文将就有关EMD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