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姜胜利

双月刊

1001-4667

xuebao@mankai.edu.cn

022-23501681

300071

天津市卫津路94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Nankai Journal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突出学术理论特色,刊发具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性文章,注意反映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鼓励创新,支持争鸣,以深刻厚重的学术内涵和严谨朴实的编辑风格,在学术界和期刊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现代妇女报刊与中国女性文学的文献研究

    刘钊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现代妇女报刊发轫于清末,兴盛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20世纪上半叶思想史、妇女史研究的重要文献.21世纪以来,随着报刊文献被影印出版、数据库的逐渐普及,更多被长期埋没的妇女报刊被发掘出来,进入女性文学研究视野.妇女报刊致力于启蒙女界,开设各类文学专栏,扶持女性创作,服务女性读者,其文学文献价值在基础薄弱的清末民初女性文学研究中得到充分体现.女性文学研究运用文献学理论与方法,有利于处理好史料与批评、性别与审美之间的关系.发挥妇女报刊与多种文献相互补证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打开文学与性别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思路,拓展近现代女性文学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

    妇女报刊女性文学性别研究文献学

    明清文人书写中的才女成仙叙事及其文化意蕴

    陈晨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叶小鸾等明清才女的成仙叙事中,可窥见这一女性类型被不断重构的过程,其中包含文人对历史女性的追忆,融入了他们对才女的期待与憧憬.与奇异仙踪、启示性的梦境、扶乩活动相关的文学想象和创作是才女仙化的重要途径.才女的成仙想象不仅传达出女性自身脱离现世伦理关系羁绊、保存个体精神生命的意愿,也显示出明清文人对才女的审美与死亡观照,映射出其时女性生存与创作的真实处境."无叶堂"等异界仙境的建构,投射了才女理想化的生存和创作状态,同时也承载着男性审视的目光与梦幻遐想.

    明清文人书写才女成仙叙事文化意蕴

    社会学视野下的货币研究与当代议题——兼谈中国数字支付带来的社会学思考

    李荣誉刘子曦
    1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货币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深刻影响着历史的走向与社会的组织形态.目前,以数字货币与移动支付为代表的"货币革命"正成为塑造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所带来的时代之问亟待社会学回应.有鉴于此,系统梳理社会学有关货币的研究成果,能够提炼出"特殊商品""文化符码""活力之物"三种研究路径,进而勾勒货币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具体面向,挖掘其学理意涵.此外,从"货币整体形态"和"货币表意机制"两个维度出发,有助于对货币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学理开发,从而把握中国货币革命中正在出现的新型货币认知、实践特点与社会后果.

    货币社会学货币革命货币整体形态货币表意机制

    中国式个体化:消费视域下的单身气质与关系样态

    冯琳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单身浪潮的形成与总体性社会向个体性社会的当代转型息息相关.在个体化浪潮的社会趋势下,"成为单身"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必然结果.通过宏大结构叙事与微观个体视角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剖析单身现象作为一种生活状态及其关系样态,将有助于从消费视域"一体两面"地理解中国式个体化的独特之处与生成质地.一方面消费个体化成就了单身生活状态的自悦式倾向,另一方面,单身个体在物我关系、后传统亲密关系与社会再生产关系中的自我赋权,形成了消费领域中关系性的"自我主义",彰显了单身生活状态得以维系的关系样态.

    单身气质消费个体化自我赋权

    明代小说散韵结合体制的形成及诗歌叙事体性化

    饶龙隼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以来各类小说的书面化助催散韵结合体制的形成,延至元明时期这种编创观览现象更加凸显并递有新变,从而形成明代小说独特的体制形态,因使其诗性叙事功能有所增强优化.明代小说中羼入的诗歌有多方面叙事功能,但在小说叙事中不占主导地位;若脱离散文叙事之主导,其诗性叙事就无所附丽.特别是在小说中羼入诗歌的增聚阶段,其叙事功能非但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反因非体性成分存在种种弊端.不过随着明代小说书面化,所羼诗歌进入体性化阶段;且因羼入诗歌体性化的增强,其诗性叙事完全融摄散文中.所谓体性化,是指羼入诗歌契入小说的故事情节,而与散文深度融合以修饰辅助叙事.

    明代小说散韵结合体制书面化诗歌叙事体性化

    论汉晋"势体文"的成立与隐退

    丁涵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势"原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书学专论文体.汉末至西晋期间,"势体文"从初兴直至鼎盛具备了特定的历史条件:一是书体和文体大备;二是书论和文论昌明.作为早期书学和文学交汇发展的产物,势体文不但显著地标志着书学史上书法艺术的提升和书法审美的自觉,而且集中地反映了文学史上文体意识的进步和文体理论的成熟.此外,它由盛而衰的轨迹还可折射出其时书风移变和文体竞争的影响,从而为观照中古"技艺"文体兴衰浮沉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提供合理的解释和参考.

    "势"书体"技艺"文体书学史和文学史

    马歇尔计划与美国对欧洲的粮食援助

    徐振伟
    7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战结束后,欧洲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首先通过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等国际机构为欧洲提供粮食援助,但效果有限.之后,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将粮食援助部署于该计划的框架之下.美国认为只有解决饥荒,保障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进而发展工业,助力欧洲经济的复苏.同时,粮食援助可以为受援国提供国际收支和预算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节约稀缺的外汇,从而集中资源用于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确保受援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进而抵制共产主义的渗透.因此,粮食援助是马歇尔计划的战略重点,在该计划的初期阶段尤为重要.通过粮食援助,美国强化了同受援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实现了在欧洲推行遏制战略的目的,并为粮食援助的推广积累了经验.

    粮食援助马歇尔计划美国欧洲

    道南学派叙事话语的历史书写及其流变

    曾育荣沈昭林
    9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南学派是程朱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朱熹编纂《二程外书》率先使用"吾道南矣"对杨时进行刻画,在程朱理学权威确立后,形成杨时传罗从彦,再传李侗,终传朱熹的典范叙事.道南话语最初作为朱熹对学术师承的追溯,是其建构出的道统之传;程朱后学秉持朱子学立场,以认可道南学派对道统的传承为前提,将学术师承转化为道统谱系,赋予其卫道护统意义.伴随士人民间化的扩展与儒学道统之争的激化,道南学派也被学者缔造为地域文化的代表,从承洛启闽的学术桥梁演变为闽学开山.

    道南学派程朱理学叙事话语学统道统治统

    清代江南方志中的环境意识

    侯德仁张雪宸
    10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南方志中有大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真实记录,是研究江南区域环境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清代江南方志在叙述描摹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江南人民的环境经济意识、环境生态意识、环境防疫意识、环境审美意识等多重环境意识.不仅如此,有些江南方志还有意识地将国家政治意图贯彻于环境内容书写之中,显示出较强的环境书写政治意识.

    江南方志环境史书写自然环境环境意识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与影响特点

    李鹏史丹
    11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把握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效能,对于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中国拥有一系列优势条件,包括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型国家建设迈上新台阶、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挑战,如全球经济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西方国家构建政治化和"去中国化"的数字安全体系与经贸规制等外部挑战,以及相关监管方式和法规体系建设滞后、新技术衍生的产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等内部挑战.因此,我国要加强监管和规划设计,高度重视新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重作用;完善创新生态,构建开放协同的新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体系.

    新技术革命数字化智能化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