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张宁东

双月刊

1009-3621

njyxb@126.com;nnzd@chinajournal.net.cn

0771-3854737

530003

广西省南宁市五里亭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及特色:坚持党的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突出实践性、地方性、民族性。本刊有三个特色栏目:《饮食文化研究》、《服饰文化研究》和《中国-东盟发展研究》。这三个栏目在《人大复印资料》的转载率均为100%,在《中国知网》的下载率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8.0%提高到2006年的15.3%,已成为大多数海内外学者关注的品牌栏目。本刊从2008年起为双月刊,单月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全州十大碗饮食文化叙事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张秋伟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全州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建构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叙事体系,其中以十大碗饮食叙事为代表.全州十大碗分别是团圆肘子、洮阳蒸鸡、香芋扣肉、东山腊肉、文桥胆肝、苦瓜紫苏酿、醋血鸭、天湖牛肉、豆干三丝、全州禾花鱼.无论是从饮食的历史文化叙事,还是从功能叙事、制作技艺叙事、生态叙事来看,全州十大碗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体现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全州饮食文化岭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州十大碗

    认知、技法、名厨与名菜:天津菜的名实考证

    赵永强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津菜是由天津地区的汉民菜、清真菜、公馆菜与小吃所构成,是利用天津地产食材,依据天津居民口味,由天津厨师独特的烹调技法烹制出来的天津地方风味菜肴,是天津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的地方美食,因此食材、烹饪技法、菜品、味型及厨师团队都极具本地特色.

    津菜市场认知烹饪技法味型名厨饮食文化

    宋嫂鱼羹及其在诗歌中意蕴流变探析

    胡语辰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羹作为一种饮食出现在诗歌中,本多指诗人享受闲适安逸的生活,而经历了南迁,加之得到君王品鉴的宋嫂鱼羹,其精神内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南宋诗人借宋嫂鱼羹,多抒发故国之思.明清时期宋嫂鱼羹的烹饪方法逐渐发生变化,与传统羹类做法偏离.明清诗人透过"宋嫂鱼羹",更能以理性的目光分析统治者偏安一隅所带来的后果.通过饮食文化这一特定视角,分析诗人借"宋嫂鱼羹"来表达对国家政事和社会问题的看法,能够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新视野.

    宋嫂鱼羹黍离之悲异代视角南宋诗歌明清诗人饮食文化

    "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新形态教材"活化"要素解构

    黎卫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背景下,我国高职新形态教材存在教材内容不够"活"、教材形式不够"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不够"鲜明"等问题,需要关注内容选择、结构编排、配套资源、呈现形式等教材建设核心要素,并通过教材内容"活化"、教材编排"活化"、配套资源"活化"、呈现形式"活化"四个核心要素"活化",实现高职新形态教材的"活化"建设,以期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新形态教材教材"活化""岗课赛证"融通职业教育

    三螺旋理论视野下现代产业学院的"现代性"建设:问题、根源与进路

    肖琳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产业学院是大学开展创新活动和进行组织结构变革而形成的混成组织,其"现代"二字不仅指依托现代产业,还揭示了其建设的现代性特征.在三螺旋理论视域下,当前现代产业学院在实际建设中存在角色定位模糊、管理体制孤立、建设取向冲突等"现代性"缺失问题,根源在于逻辑起点偏失、创新制度缺位和利益取向分歧.因此,现代产业学院的"现代性"建设需要明确建设主体的角色定位、完善共建共享共治的制度结构、改革高校组织架构等.

    现代产业学院现代性校政企协同三螺旋理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钮丽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适应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又取决于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实践环节这一薄弱问题的解决程度.针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待精准、课程实施与企业经营相冲突、人才培养实践环节急需强化等问题,应明确灵活选用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实践教学手段、科学安排实践教学时间等人才培养实践的改革思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职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共建实验实训载体、打造"双师双能"师资、重设人才评价标准等措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加速产业学院发展的路径研究

    李强杨丛丛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学院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多方共赢的关键抓手.广西积极探索产业学院的发展,以校企共建、校地企共建及校行企共建等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目前广西产业学院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应聚焦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要加强资源融合、制度融合、人才融合、链条融合,中观要夯实主体、做实平台、抓实产业、落实利益,微观要抓课程、抓师资、抓实践、抓评价,加速推动产业学院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西

    数字经济视域下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路径探索——以广西高校集聚区高职院校为例

    苏叶健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广西的数字经济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要素聚集优势不明显、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产教融合机制细节亟待探索和完善等困境,需要通过打造多方共赢、立体交叉互融的合作生态体系,搭建"产学研创"协同创新平台,多元合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政校企行"的评估和监督治理作用,提升产教融合效率等路径来促进产教资源与地方经济产业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数字经济产教融合产教联合体高校集聚区广西

    共生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破解路径研究——以广西A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为例

    张娟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破解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是高职院校促进就业的重要任务.在共生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主要原因有学生、教师、行业企业等相关共生单元内生动力不足,共生单元间的共生关系和共生模式演进不畅,共生环境建设不充分等.通过激发内生动力,重塑共生单元;深化跨界融合,优化共生模式;以精神文化为引领,重构共生环境等路径可以破解高职院校毕业生"慢就业"难题,加快实现由"慢就业"向"准就业"的转变.

    共生理论高职院校"慢就业"旅游专业"双创"灵活就业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体系的审视与建构

    朱葛俊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教高考是高考制度的改革.改革需要成本,且存在风险,职教高考的多重面向使其涉及面极广,因而成本与风险也就相对较高.因此,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应在遵循"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原则下,循序渐进.可以从"公共基础+专业理论""成长档案+技能信息"去设想,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招、考、录全生命周期的职教高考管理平台,覆盖招生管理、测试、录取全流程,将招生方式、命题依据、考核过程、录取过程等全过程上链,让职教高考中涉及的对象在区块链平台上完成留痕操作,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职教高考体系.

    区块链职教高考管理体系测试体系录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