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燃机与配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燃机与配件
内燃机与配件

刘玲

月刊

1674-957X

nrjpjroot@sina.com

0311-89651802

052165

河北省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大道66号

内燃机与配件/Journ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Parts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会刊,由协会和石家庄金刚内燃机零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以内燃机中的洛塞、洛塞环、洛塞销、气缺套、气门和轴瓦六大配件为主,是全国内燃机行业唯一一份专业技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与运维质量的建议

    章小平张乐芳饶可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建设与运维质量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推广.通过对目标区域公共充电设施的调查,深入剖析了当前充电设施在选址布局、建设标准、价格体系及使用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主管部门、参与企业及消费者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南昌地区充电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与运维质量

    柴油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黄大煜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降低柴油机有害气体的排放,通过喷射系统优化,保障燃气、空气充分融合,加速燃油燃烧速度,可对碳排放总量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温度优化以及进气压力优化,让进口温度保持在较低范围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压缩热,继而有效对最高温度值进行控制,实现有害燃烧气体排放数量的控制,通过压缩比的提升,以此保证柴油机的燃烧效率,从而实现柴油机整体结构、系统的优化,切实减少柴油机排放.

    柴油机节能减排研究应用

    基于STEAM的"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究

    肖振泉韦晓航陈鑫洋
    13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课程混合式教学存在着线上与线下脱节、学生处于浅层学习状态等问题,引入STEAM理论,构建出基于STEAM的混合式教学流程:根据逻辑相关、理实融通、线上线下融合要求,分别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STEAM教学情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链,按照"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师生共同实施上述教学任务链活动.最后,以"数控设备装调与维修"某项目为例开展教学实证,结果表明该流程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混合式教学STEAM任务链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

    廖文蓉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高标准的人才需求,作为高职院校责任重大.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是关键.在综合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后,结合汽修专业的课程教学与评价方式改革经验,提出了将核心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策略:对接需求,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以生为本,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完善教学评价过程.并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开展了实践验证.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课程教学汽修

    基于汽车类职业技能大赛的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李明杰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人才竞争激烈,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不仅肩负着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工匠精神的融入,日常教育教学需要注重创新性,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将"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此次论文先是介绍了职业技能大赛开展的意义,随后又对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措施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几点职业技能大赛下工匠精神培育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工匠精神培育策略

    汽车新能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张宗喜宋传增郑明刚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能源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新能源技术课程是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对接产教融合的重要课程,使学生了解汽车的能源利用与电子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知识,对学生从事新能源领域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汽车新能源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了汽车新能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举措,助力车辆工程在新能源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

    车辆工程新能源技术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评价方式改革研究——以《汽车认识》课程为例

    倪箐张劼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建设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时代需求的跨界型人才,而传统的课程评价仅采用量化评价,且只重视结果,无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突破性思维以及自主管理,团队合作、表达交流及公平公正等综合能力进行考察.因此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创新等维度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采取作业、笔试、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与自评、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提升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充分有效地利用课程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以确保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全面的汽车专业人才.

    新工科课程评价教学改革

    基于产教融合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课程改革研究

    戴俊良凌旭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广泛,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高要求.针对当前课程内容结构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提出通过多元场景重构课程项目,打破单一场景桎梏,增强学生跨领域应用能力和对复杂产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课程设计涵盖基础理论到行业应用的多个层面,融入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思政元素,旨在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课程产业集成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郭新兰沈丽琴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1+X"证书制度自 2019 年实施以来,对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1+X"证书制度,各高等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为服务地方企业发展输出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而人才培养评价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动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前人在人才培养评价方面的成果,构建"高校、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和政府"五位一体的动态评价体系,对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五方权重评价.并将每年的人才评价报告和结果反馈给高职院校,促进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为产业园区输送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基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岗位需求的汽车构造课程改革与实践

    徐美滟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面向岗位、岗位需求、人才培养现状,明确汽车构造的教学现状.针对汽车构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平衡、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教学模式枯燥、考核模式单一等问题,调整课程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增、删、合、拓",教学方法上实践"一个中心,三个融入"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改革汽车构造岗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