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丁斐

双月刊

1674-7887

xbbjb@ntu.edu.cn

0513-85051570

226001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路19号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本院及教学医院和全国交通系统医疗卫生单位,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基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和航海医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医学论文。高水平的编委会和业务能力较强的编辑部班子是保证本刊质量的关键因素。本刊作为中国科技情报所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对象被列为国内主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副溶血弧菌lux报告基因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薛星帆张苗苗张婷婷吴齐敏...
    349-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副溶血弧菌的lucx报告基因融合实验平台,为后续研究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扩增opaR的启动子区序列,并将其克隆入pBBRlux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opaR-lux.将opaR-lux重组质粒分别转入野生株(WT)、opaR突变株(ΔopaR)和aphA突变株(ΔaphA)中,检测特定培养条件下三者发出的冷光值(Lux)以及在600 nm处的吸光度值(OD600),以"Lux/ODeoo"表示单位OD600下的相对平均冷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RLU).通过比较各菌株的RLU大小,判断OpaR和AphA对opaR的调控关系,以检验实验平台的稳定性.结果:成功构建出带有opaR的pBBRlux重组质粒;在低密度(OD600<0.4)时,AphA负调控opaR的转录,当细菌达到高密度(OD600=0.8)时,AphA则对opaR的转录不起调控作用;在细菌从低密度生长到高密度(即OD600<0.8)中,OpaR对自身的转录存在负调控作用.结论:成功建立了副溶血弧菌的lux报告基因融合实验平台,用于后续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

    副溶血弧菌OpaRAphAlux

    神经血管复合手术在动脉瘤性脑内血肿治疗中的应用

    张惠张彬
    353-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血管复合手术治疗动脉瘤性脑内血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6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脑内血肿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历史对照研究,其中2019年6月-2020年5月接受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6月-2022年6月接受神经血管复合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为观察组.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神经血管复合手术对动脉瘤性脑内血肿的治疗作用.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复发率、再出血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病情变化率、颅内感染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一站式神经血管复合手术方式治疗动脉瘤性脑内血肿,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改善动脉瘤性脑内血肿患者的整体预后.

    神经血管复合手术颅内动脉瘤脑内血肿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陈佳妤叶海娇张杰李旭桠...
    358-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发病率及PSE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早期发现PSE发作的危险人群,为癫痫发作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因脑卒中住院的既往无癫痫病史的687例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基线资料、影像学特征等,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将所有患者按是否发生癫痫分为PSE组和非癫痫对照(non-epileptic control,NEC)组,记录癫痫患者首次癫痫发作的时间及癫痫发作形式.分析PSE的发病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SE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获得随访患者共687例,其中诊断为PSE有32例(4.66%).Logistic回归分析,以PSE发作作为研究结局时,皮层脑卒中、脑卒中病灶最大横截面积、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与癫痫发作有相关性(P=0.012、0.026、P<0.001).结论:皮层脑卒中、大面积脑梗死、入院时昏迷程度重是PS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PSE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脑卒中癫痫发作危险因素脑卒中后癫痫

    维生素D受体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徐慧曹婷婷葛红山
    362-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近年来影响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症、月经稀发、卵巢多囊样改变及胰岛素抵抗为特征,是由多基因特征和环境因素决定.目前有研究报道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PCOS严重程度有关.在维生素D轴上,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结合蛋白(一种由GC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及参与合成的羟化酶在维生素D合成、利用上必不可缺.本文总结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研究现状,并对不同基因多态性与PCOS患者内分泌激素关系进行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维生素D受体维生素D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

    沙棘活性成分以及抗肿瘤和抗衰老活性

    朱浩铭芦琳琳郭丽君张士璀...
    36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相关疾病如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从植物中获取天然的抗癌和抗衰老活性成分,成为倍受国内外学者重视的一个热点.沙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酚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癌和抗衰老活性.本文对沙棘活性成分以及在抗肿瘤和抗衰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沙棘生物活性成分抗癌活性抗衰老活性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徐婷赵建美
    375-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是一类发病机制复杂的慢性疾病,机体免疫稳态失衡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多功能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在免疫调节和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MSCs在治疗AIDs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MSCs对AIDs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调节

    白细胞介素-27的研究新进展

    李鑫懿缪幼菡汪美华
    379-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IL-27属于IL-6/IL-12细胞因子家族,通过IL-27受体(IL-27 receptor,IL-27R)激活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和 p38/MAPK 信号通路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发挥促炎和抗炎的双重作用.目前IL-27在肥胖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就IL-27的生物学特点、功能及在各类疾病中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白细胞介素-27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

    T1、T2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司璐意沙胜楠梅海军
    384-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报告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来筛选适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乳腺癌人群.方法:收集自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35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报告,包括:患者的年龄、BMI、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多灶性、超声特征(形态,边界,钙化,血流信号,超声腋窝淋巴结状态)及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根据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23)和非转移组(n=230).采用单因素Cox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利用Bootstrap抽样进行内部验证.通过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报告建立验证集,判断该风险评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单因素Cox分析显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多灶性、超声腋窝淋巴结状态及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多灶性、超声腋窝淋巴结状态及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多因素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778~0.868,P<0.001).结论: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报告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钼靶预测模型

    CEC下单支锉在预备下颌第一磨牙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杜莎莎郑向明刘英奇
    389-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收缩牙髓腔(contracted endodontic cavity,CEC)与传统牙髓腔(traditional endodontic cavity,TEC)下使用单支锉预备下颌第一磨牙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选择下颌第一磨牙发生不可复性牙髓炎36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4组,A组8例[CEC、ProTaper Next(PTN)],B组9例(CEC、M3-L),C组9例(TEC、PTN),D组10例(TEC、M3-L).分别记录单根管预备时间、术后疼痛评分(6、12、24、48、72 h,7 d)及根管充填效果.结果:CEC与TEC在术后疼痛评分(6、12、24、48、72 h,7 d)和根管充填效果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EC在单根管预备时间上较TEC更长(P<0.05);M3-L与PTN在根管预备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根管充填效果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C与TEC在单支锉预备下颌第一磨牙中在术后疼痛和根管充填方面均有良好效果;CEC的单根管预备时间更长,操作难度大;M3-L和PTN单支锉在单根管预备时间、术后疼痛、根管充填方面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收缩牙髓腔传统牙髓腔M3-LProTaperNext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骨钙素与糖化血红蛋白、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胡兴娜韩俊霞范庆涛成兴波...
    392-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水平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尿酸(uric acid,U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90例T2DM患者的病史、基本资料及实验室各项生化指标.根据患者血清OC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Q1组(≤ 10.47 ng/mL)、Q2 组(>10.47~13.14 ng/mL)、Q3 组(>13.14~16.89 ng/mL)、Q4 组(>16.89 ng/mL),比较各组间 OC 水平差异及其与血糖、UA等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与OC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不同分组患者SBP、BMI、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U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PG)、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OC平均水平高于男性(P<0.001),绝经后女性OC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和绝经前女性(P<0.001),男性高于绝经前女性(P<0.001).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发现OC与UA、HbA1c、BMI、FPG和糖尿病病程仍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UA、HbA1c、BMI、FPG的水平越低,OC水平越高,积极干预HbA1c及UA水平对改善骨质疏松有正面价值.

    2型糖尿病骨钙素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