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药
农药

刘长令

月刊

1006-0413

nongyao@sinochem.com

024-85869187

110021

辽宁沈阳沈辽东路8号

农药/Journal Agro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有杀菌和除草活性的异(噁)唑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廖昌洲胡日查李俊凯曾志刚...
    469-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氮杂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在药物开发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异(噁)唑作为含氮杂环中重要一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异(噁)唑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子,具有良好的杀菌、除草、杀虫等生物活性.对2017年以来报道的具有杀菌和除草活性的异(噁)唑类化合物及其合成路线进行了综述,并概括了各类化合物对不同病原菌、杂草的防治效果,简要分析了不同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异(噁)唑类农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异(噁)唑杀菌除草生物活性

    氯虫苯甲酰胺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

    英君伍李雪松宋玉泉王刚...
    483-487,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寻找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新化合物.[方法]以取代的邻氨基苯甲酸和取代的4,5-二氢吡唑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 10个氯虫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结构经1H NMR确证.[结果]初步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在10 mg/L剂量下,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和黏虫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结论]化合物VI-1对小菜蛾的活性优于对照氯虫苯甲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合成杀虫活性

    Metyltetraprole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张傲杜晓文田磊张静...
    48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合成metyltetraprole,并探究其在农业真菌防治中的潜在应用.[方法]以对氯碘苯、5-羟基吡唑和2-甲基-3-溴苯胺为原料合成metyltetraprole,采用活体盆栽试验测定其对黄瓜霜霉病、小麦白粉病、大豆锈病和大豆灰霉病的体外杀菌活性,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其抗真菌机制.[结果]Metyltetraprole在1.5625 mg/L质量浓度下对大豆锈病具有100%的防治效果;在6.25 mg/L的质量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为93%;在最高质量浓度100 mg/L下,对黄瓜霜霉病和大豆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和80%.分子对接结果表明,metyltetraprole与受体蛋白之间存在氢键、范德华力、π-π堆积、C-H、π-σ等相互作用.[结论]Metyltetraprole展现了广泛而良好的杀菌活性,为农业真菌防治领域的新药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metyltetraprole杀菌活性合成分子对接

    B.t.微胶囊的喷雾干燥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能评价

    陈蔚燕高明惠陈泳汀辛露露...
    494-499,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保证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制剂的储藏稳定性和抗逆性,从而充分发挥其杀虫作用、延长田间存活能力,制备了 B.t.微胶囊.[方法]以B.t新菌株(B-Y7-1)为研究对象,采用喷雾十燥技术制备B.t.微胶囊,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喷雾干燥法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性能和活性进行了表征和评价.[结果]t.微胶囊喷雾干燥法的最佳工艺为:3%海藻酸钠为壁材,进口温度180℃、物料流速14 mL/min,微胶囊产率为76.45%±1.35%,活菌率为93.11%±2.03%;54 ℃下热储14 d后,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囊内的芽孢存活率为71.23%,远高于B.t.菌粉的存活率8.08%;B.t.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土壤中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模型,属于Fick扩散.生物活性测定表明,B.t.微胶囊对蛴螬的持效杀虫效果高于未包埋的B.t.菌液.[结论]实验结果说明B.t.微胶囊化可以改善其稳定性,并具有缓释特性.

    苏云金芽孢杆菌微胶囊喷雾干燥性能

    短小芽孢杆菌DST27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李铮王艳晋玲王伟...
    500-506,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优化生防菌株短小芽孢杆菌DST27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培养条件,为后期该菌株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通过单因素筛选、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以菌体生长量和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活性为指标,优化DST27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培养条件.[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为1.35%葡萄糖、1%酵母粉和0.5%CaCl2;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20%、接种量5.40%、初始pH 7.28、温度28 ℃和转速180r/min,在此培养条件下DST27的OD600为2.256,抑菌率为78.65%,与模型预测值81.42%相近,较优化前提高了 22.06%.[结论]该试验优化了 DST27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今后该菌剂生产工艺及开展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短小芽孢杆菌DST27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优化Plackett-Burma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

    HPLC法分析30%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谭正莹付宇何钰廖朝选...
    507-509,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同时检测30%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和DAD检测器,于240 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该分析方法中(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变异系数分别为0.38%和0.4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9.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可用于30%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产品的质量控制.

    (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高效液相色谱

    24-表油菜素内酯对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降解的影响

    于寒冰方紫薇徐悦胡彬...
    510-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降解的影响.[方法]开展了2种质量浓度EBR处理影响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降解的田间试验.[结果]在施药后的第14天,清水处理的韭菜腐霉利降解率为76.93%,半衰期为7.1 d;0.05 mg/L EBR处理的降解率为80.78%,半衰期为7.5 d;0.1 mg/L EBR处理的腐霉利降解率为91.03%,半衰期为4.8 d.在第28天,清水处理的韭菜腐霉利降解率为90.69%,半衰期为10.1 d;0.05 mg/L EBR处理的降解率为95.25%,半衰期为8.3 d;0.1 mg/L EBR处理的腐霉利降解率为90.88%,半衰期为11.0 d.[结论]0.1 mg/L 24-表油菜素内酯可以作为韭菜腐霉利残留促进降解的速效药剂.

    24-表油菜素内酯腐霉利韭菜残留

    俄农业部将简化小众作物植保产品的登记程序

    514页

    金银花中多菌灵和吡虫啉残留基体标准样品的研制

    刘玉山贺聪林涛秦小萍...
    515-521,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金银花中多菌灵、吡虫啉残留基体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方法]将空白的干金银花进行喷药、阴干、粉碎、过筛、混匀、分装、水分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经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后,3种分析方法对其联合定值,并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估得到金银花中多菌灵、吡虫啉残留基体标准样品的特性值,多菌灵特性值为(1.043±0.056)mg/kg,吡虫啉特性值为(0.995±0.042)mg/kg,该基体标准样品均匀性良好,可在-18℃条件下稳定保存.[结论]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基体标准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与稳定性,能够应用于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分析仪器校准、检测方法确认评估等.

    金银花多菌灵吡虫啉基体标准样品

    丙溴磷、氯氰菊酯和百菌清在露地和温室芹菜上的农药残留降解动态评价

    陆国文周艳琳王丽梅杨晶...
    52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确保丙溴磷、氯氰菊酯和百菌清在芹菜上的使用安全性,比较研究了其在芹菜上的农药残留降解动态差异,并结合我国农药安全管理制度提出使用建议.[方法]通过露地和温室试验,得到推荐剂量(丙溴磷450 g a.i./hm2、氯氰菊酯1125 g a.i./hm2、百菌清2490 g a.i./hm2)和2倍推荐剂量(丙溴磷900 g a.i./hm2、氯氰菊酯2250 g a.i./hm2、百菌清4980 g a.i./hm2)下3种农药在芹菜上的原始沉积量和降解规律.基于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丙溴磷、氯氰菊酯和百菌清残留量检测分析方法,分析试验数据.[结果]丙溴磷、氯氰菊酯和百菌清按照推荐剂量在芹菜上使用,露地条件下,原始沉积量分别为22.69、0.84、18.18 mg/kg,药后1 d残留量分别为17.55、0.61、14.76 mg/kg,半衰期分别为3.5、2.0、4.3 d;温室条件下,原始沉积量分别为39.88、0.98、26.81 mg/kg,药后1 d残留量分别为48.38、1.83、29.32mg/kg,半衰期分别为3.1、1.1、4.2d.按照2倍推荐剂量使用,露地和温室条件下,3种农药的原始沉积量都明显增大,丙溴磷和百菌清半衰期延长,而氯氰菊酯的半衰期露地条件下变化不大,温室条件下无变化.[结论]丙溴磷、氯氰菊酯和百菌清3种农药在芹菜上的残留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1~4.2、1.1~2.2、4.2~7.4d,残留量随施药剂量增大而增加,相同施药剂量,温室残留量比同期露地高,降解率普遍较露地低.结合最大残留限量值及芹菜采收期,在种植过程中不建议使用丙溴磷,建议推广使用氯氰菊酯,百菌清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且每季芹菜仅可使用1次.

    丙溴磷氯氰菊酯百菌清残留降解动态露地温室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