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考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考古
农业考古

施由明

双月刊

1006-2335

agarsym@126.com

0791-88592077,88595816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

农业考古/Journal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首创篇幅最大的专业性考古杂志,着重从考古学和生产力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历史,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普及农业历史知识,为实现代化服务,同时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国外农业起源、稻作起源、农业历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农业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供国内学术界借鉴、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情共享"理念下茶思禅语的外译传播探究

    陆秀英许晓雪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思禅语是诠释茶精神和茶文化的茶言茶语,文雅隽永,含意深远,体现了独具一格的茶文化以及人生和生活哲理.中国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茶思禅语,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茶精神和茶文化"走出去",本文聚焦茶思禅语外译传播难点,分析有效对外传播茶思禅语的对策和建议,让更多海外读者"共情共享"中国茶文化及其背后的智慧精神.

    茶思禅语茶文化外译传播共情共享

    宋代茶事中的色彩审美与茶瓷之色

    钟丹吕金泉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瓷之色作为宋代茶事中最重要的色彩组合和审美对象,所展现出的丰富性与层次感,焕发而来的诗情画意,给予茶人无尽的想象和意趣.茶事中相斗成趣的对比美、气象万千的变幻美、至纯至真的本色美,丰富了审美素材,拓宽了审美维度,提升了饮茶意境.宋人在茶事中大胆的色彩创新与实践,深化了色彩美学价值,完善了斗试茗战理论,树立了崇高美学标杆,为中华茶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色彩审美

    从考古资料看点茶时期的茶瓶

    丁文慧胡娟柴懿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点茶文化盛行的唐末、宋代和辽金时期,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市井百姓都好茶,斗茶之风随之普及.执壶作为一种盛装液体的器具,有茶壶和酒壶之分.唐宋时期的人们对这种器物因其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叫法:将饮酒用的器物称作注子、酒注;而点茶的器物称为茶瓶、茶注、汤瓶、罂.而在现代,茶瓶作为点茶备汤之器,时常被混作酒注,将两者区分是研究茶瓶的第一步.唐宋辽金时期的墓葬中有大量备茶题材的壁画,近年来考古发掘多次出土宋金时期的成套茶具,这些材料中的执壶即为茶瓶标准器.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批材料的列举,对茶瓶的造型特点做简单归纳.

    点茶茶瓶执壶备茶图

    形式、器具、术语与言行:近代报刊中的茶馆文化

    罗涵潇吕才有常俐丽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报刊作为历史的见证,为我们保留了大量关于茶馆的珍贵记载.本文旨在挖掘这些丰富的资料,从历史的视角分析茶馆文化在近代报刊中的呈现.形式上,近代茶馆的饮茶方式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口味偏好;器具方面,茶馆中的茶具不仅是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体现,更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镜像,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经济状况以及物质文化变迁;术语方面,茶馆作为特定场所,有着独特的语言交流方式,通过对各类茶馆术语的梳理,我们可以窥见茶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言行方面,茶馆中的言行有其特殊意义,不仅是人们分享彼此、交流情感的方式,还能起到普及知识、道德教化、舆论监督和情感纽带的作用.

    近代报刊茶馆茶馆文化

    陶穀《清异录》"茗荈门"茶事考

    陈功文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异录》为唐、五代至宋初文人陶穀所撰之笔记,记录了唐、五代至宋初之逸闻故实,以及事物的异名及其来历,内容涵盖深广,涉及天文、地理、人事、草木、百虫、装饰、器具、药品、茗荈等方面.其中"茗荈门"所辑录的关于茶汤、茶器、茶技、品茶、茶之雅称与别称、茶艺与茶戏等方面的记载,颇具特色,是对唐、五代至宋初茶文化的重要补充.对《清异录》"茗荈门"茶事展开研究,不仅可以为唐、五代至宋初茶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丰富茶文化的内容也不无益处.

    陶穀《清异录》"茗荈门"茶文化

    近代云南茶文献研究(1840-1949)

    曹茂刘晨宇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云南茶文献涵盖了1840年至1949年关于云南地区的涉茶文献资料,包括在此期间出版或存档的涉及近代云南茶的著作、方志、海关报告、贸易统计和涉茶刊物等文献.本文在整理分析近代云南出版或存档的关于云茶种植与加工、运输与贸易、茶馆经营、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等涉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代云南茶文献的种类、整理出版情况、核心作者,茶文献涉及的云南茶区、茶树品种、茶叶加工类型、种茶技术、制茶技术、茶叶运输、茶业经济与贸易等内容,并探讨其与云南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研究近代云南茶文献,剖析近代云南茶业的兴衰及其历史经验教训,可以为新时代云南茶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以史为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近代云南茶文献

    陆游茶诗中茶的符号化意象探赜

    周瑞春尹帅航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游生逢北宋与南宋交替之际,其一生经历了宋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动荡与变迁,并因嗜茶在生命历程各个阶段写下了大量的茶诗.本文通过对陆游茶诗的考察,认为在其茶诗中,茶呈现出茶师承、茶修身、茶交友、茶家风四个方面的符号化意象.在茶师承中,茶成为文人志趣所在与家国情怀的寄托;在茶修身中,茶成为君子安贫乐道之物,彰显高洁品性;在茶交友中,茶成为君子以德相交下的甘苦如一;在茶家风中,茶成为融入血脉延续的文化传播、精神传承.

    陆游茶文化茶诗符号

    《农业考古》征订启事

    《农业考古》编辑部
    152页

    王旭烽"茶人四部曲"中的茶文化精神书写与文化价值呈现

    夏雪飞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旭烽的"茶人四部曲"通过对浙江茶人家族杭氏百年命运沉浮的书写,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忘忧茶楼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与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进程相耦合,彰显了茶文化中的开放包容和不屈的民族气节.龙井茶和茶树花茶的制作过程,喻示着洁身自好、特立独行的人格理想.茶具曼生壶是"以物启道"的象征,承载了走向澄明的叙事功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茶之本味,也是个人通往存在之思、走向本真的重要途径.

    茶楼制茶茶具茶味

    晚明世家子弟型隐逸茶人的茶文化活动——以江西铅山费元禄为例

    郭孟良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晚明茶人群体中,世家子弟以其家资优厚、生活有闲、交游广泛、文化素养较高、社会资源丰富而尤其活跃.江西铅山费元禄出身科举世家,一生不仕,优游林下,终身嗜茶,堪称晚明世家子弟型隐逸茶人的代表.他坐拥名园,构建起饮茶生活的空间;品茶鉴水,作为茶文化活动的日常;在此基础上,体物写志,创作了大量诗文,使其茶文化实践得到艺术和理论的升华.

    晚明世家子弟隐逸茶人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