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平顶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平顶山学院学报
平顶山学院学报

罗士喜

双月刊

1673-1670

pdsz@chinajournal.net.cn;pdsuxb@pdsu.edu.cn

0375-4910025

467002

河南平顶山学院学报编辑部

平顶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为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检索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自2002年起改为双月刊出版,一、三、四、六期相对集中刊发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二、五期相对集中刊发自然科学论文。望广大作者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何炳松论史书自注

    刘治立王荣乐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何炳松兼取中西史学方法论,对历史著作的自注有较为详备的论述.他认为史书自注具有表明材料的来历、保存可用的书目、革除剽窃的恶习、展示作者的人格等好处,并根据自注的内容将其划分为注明所引书籍章节、详录成文、考订事实异同三个种类,还论及按语与自注的关系.何炳松有关史书自注的观点深受章学诚等中国传统史家的影响,又源于切身实践,集中反映了近现代历史文献学尤其是其分支注释学的发展成就.时至今日,其说对于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术规范意识仍具有借鉴意义,得到当代学者的回应.

    何炳松自注章学诚按语

    民初褚辅成维护民主宪政实践——以抵制曹锟贿选为中心

    杨巍巍粟荣孟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2 年直奉大战以后,曹锟汲汲于总统之位,甚至诉诸贿选.作为活跃于南北政坛的重要人物,褚辅成则以国会为基点,积极抵制曹锟贿选.从北上旧都专心制宪到率众离京阻止速选,再到南下上海反对贿选,褚辅成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宪法大业,为维护国会独立而同曹锟等人的不法行为展开斗争.褚辅成等人虽然未能成功阻止曹锟被"选为"总统,但他为坚持政治理想而敢于斗争的精神仍然鼓舞着国人.

    褚辅成国会宪政贿选

    《黄帝四经》知论再议

    郝董凡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帝四经》为代表,"知"的问题在黄老道法之治的语境中凸显出来.对道与万物形名的认知是统治者构建政治秩序的两个面向,理论上知道是把握万物形名的前提,在具体实践的展开过程中,知道所指的至虚的精神状态是认知万物形名与条理之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此外,由于天道与人事的根本一致性以及天道所具备的确定、可感和权威等特点,对于天道的认知构成人事秩序构建的重要参考,而天地对人类生活的笼罩性影响则使得认识天道并积极应对成为统治者必然的选择.

    《黄帝四经》形名天道

    《易传·系辞》圣人之忧解

    宋嘉清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圣人在《系辞传》中是能体道、用道的特殊存在.道无心无忧且不仁,有鼓万物、化育之功却难以被百姓认知,圣人则仁且知,可观天文、察地理、知幽明,有心有忧,因而作《易》以明道,资道以为民用,以百姓之忧为忧,积极营为,引导百姓趋吉避凶.《系辞传》文本援引"道"等道家的重要概念,同时体现出儒家关于圣人仁知且在上位的规定性,这也是圣人用道而不同于道乃至《易传》圣人形象相对丰富复杂的缘起.

    《系辞传》圣人

    相州昼锦堂文化义涵新探

    马晨潇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州昼锦堂旧址是北宋名相韩琦知相州时所建,堂内碑刻较多且保存完好,现为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琦选择"昼锦"一词为堂名,先是他自省之举的投射,后经过韩琦与同时期文人创作记文,昼锦堂又成为其追求不朽声名的文学创作载体.随着个体和时间的不断延续,昼锦堂产生了新的文化意蕴,如作为词牌名的情感倾向的不断丰富,或作为一种意象在诗文中的书写.围绕昼锦堂所著诗、词、文数量可观,而对于相州昼锦堂文化义涵的关注,可从中管窥韩琦等一众文人的典型士大夫心态.

    昼锦堂韩琦《昼锦堂记》词牌名

    论乔叶《宝水》中的豫北地域方言书写

    陈富志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叶作为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唯一70 后女作家,其获奖作品《宝水》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与好评.《宝水》中呈现出的新时代特有的乡村巨变元素、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当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脉搏相契合,而作品中豫北地域方言书写更是独具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大量运用豫北地域方言和俗语写作,呈现出鲜活的乡土气息;二是豫北地域方言俗语参与文本的章节建构,许多章节都以方言俗语作为小标题,该节就围绕着这个标题展开叙事,舒缓地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三是整部小说在时间、空间、民俗文化、内在意蕴等方面呈现出一个潜在的"圆"形结构,而这一文本结构的形成离不开方言俗语的参与;四是豫北地域方言的书写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

    《宝水》地域方言美丽乡村乡土文学

    《宝水》:一曲乡村振兴的恋歌

    陈春梅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叶的茅盾文学奖新作《宝水》,立足豫北太行山下的传统村庄宝水,以乡村振兴大战略为背景,用细腻又富含幽默的文笔、生动鲜活的"乡村建设"人物群像、地道的河南方言俚语以及对"老家"精神的思考,为读者全景式地展现了宝水以文旅为特色成功转型为美丽"新农村"的过程.

    《宝水》地域文化乡村振兴恋歌

    叛逃者的回归:探析乔叶乡土小说的"返乡"——以《拆楼记》《宝水》为例

    李靳怡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乔叶乡土小说的"回归"之作,《拆楼记》与《宝水》都致力于书写一个"返乡"故事.在故事结构上,两部小说都聚焦"在场"与"离场",通过故乡双重空间的设置凸显了不同的"返乡"模式;在情感表达上,两次"返乡"中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乡村社会中复杂的利益纠缠消解在了人情与温暖之中,小说的基调从低沉转向乐观;在对乡村前路的探究上,《宝水》呈现出对《拆楼记》的延续与发展,并在其中孕育着蜕变的新机.《拆楼记》中的"我"加入乡村拆迁,使小说拥有了更细致精确的视角,"在其中"使作家不得不承认理想乡村空间的消逝与乡村转变的不可逆性,因而更加显露出悲凉的心态与难寻出路的无奈,作品的情感基调是复杂矛盾的.在《宝水》中,作家的身份转变带来了视角的转移,抽离出真正的故乡后,主人公终于被乡村独有的温情与哲理打动,完成了忏悔到赎罪的过程,与故乡和解.作家也由此阐述了对乡村问题的深刻理解,尝试探究乡村现代化的转型问题.

    乔叶《宝水》《拆楼记》乡土小说返乡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困境与实践探索

    程立平于长立鲁迪赵先锋...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应用型高校是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力军,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2035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进程.从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做好顶层设计;对接地方产业链,科学设置专业链;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完善全周期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质量闭环管理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等建议,并以平顶山学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现实困境实践探索

    专业认证视域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语言能力提升研究

    王惠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认证是大力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属国家课程类别,学时数占义务教育阶段总学时的五分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未来将肩负语文课程实施重任,师范生自身的语言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能力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核心职业素养,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部分师范生对语言文字规律不熟悉、不同场景下口语产出互动性不足、写作训练欠缺等问题,提出多层次加大语言文字规律等的推广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丰富的校园语言文化实践活动、加大优质语料输入与模仿等语言能力提升路径.

    专业认证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