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罗五金

月刊

1674-344X

xb6292@126.com

027-87943525/62854856

430205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二路129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面向基础教育,服务于中学师资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学教学研究。开展高等师范各学科的研究、继续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教育管理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部六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文本分析

    万爱莲刘永存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部六省在乡村教师队伍补充、保障和培养等方面有很多共性政策,对提高乡村教师幸福感、留住乡村教师和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加大对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师范生乡村教育实习过程监控、提高对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的招聘要求、对"校联体"学校实行整体评价、实行乡村教师"鹊桥工程"、培训内容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复式教学等方面还可继续着力.

    中部六省乡村教师政策

    "四位一体":"双一流"行业特色理工高校培养工程师的实践路径——以W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团队式培养为例

    程光德邓晓阳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条件,"双一流"行业特色理工高校是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的主力军.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困境,W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不断探索,形成了"国家—企业—导师—研究生"四位一体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即从国家角度,形成以研究"真问题"驱动的研究生工程综合能力培养体系,从企业角度,明确企业责、权、利,调动企业积极性;从导师角度,促进校企导师协同;从研究生角度,认可学术成果多样性,助力研究生更快成长为工程师.

    行业特色理工高校工程师路径

    高校科普学分制的理论逻辑与实现研究

    陈强胜邹哲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分制在高校科普教育中的创新性实践对于大学生的成长、科普工作的推进和公民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能让科普教育相对牢固地"驻扎"进学校教育的规范体系,是对学校教育教学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它既可使大学生接受基本的科普教育,也可使大学生参与科普知识的传播.目前,高校实施科普学分制在思想认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科普资源、制度保障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课程体系、完善弹性学制、实施好学分绩点制等来探索高校科普学分制的实现路径,并通过建立思想、机制、人才、质量等保障体系予以支撑.

    学分制高校科普实施难点实现路径保障体系

    AI时代应用型工科高校美育教育的创新探索

    张晓君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教育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工科高校肩负着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历史使命,美育教育的发展刻不容缓.然而,当前理工科高校美育教育普遍存在师资紧缺以及课程数量不足等问题.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教育"能有效节约人力成本,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提升教学效率.同时,AI课程能够实时捕捉、匹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对学生的课堂反应作出分析与评价,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人工智能+"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工科高校美育教育的实施开展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凭借其工科背景以及强大的技术支持优势,开展美育AI课程.在众多的美育课程中,有声技能课程需要AI技术的融合与赋能,应当成为AI课程打造的重点.

    工科高校美育教育人工智能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西方文化与交际"课程实证研究

    尧玮颜亚兰李明菲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项目式教学法为理论框架,借助网络平台搭建了"西方文化与交际"课程线上线下混合的项目式教学设计,并辅以定量数据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该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此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更有效地提高"西方文化与交际"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活,提高学习效率,在自然、真实、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获得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项目式教学西方文化与交际教学实证研究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实践探索

    冶慧颖冶艳杰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大学英语教学急需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大学英语课堂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并提出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改革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等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建构策略.基于对实验课堂案例的深入分析,验证了该策略的实施效果,并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以期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

    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

    基于LIWC文本情感分析的高校大学生二语写作研究

    徐鹏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采用LIWC文本情感分析词典,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外语写作水平的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英语同题作文进行了情感分析.结果显示,在认知过程维度上,男性学习者认知参与度高于女性学习者,意愿、要求表达强烈,且逻辑性更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上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与作文水平成正相关;不同性别及不同水平组的学生在积极和消极情绪表达上没有显著差异.

    LIWC基于语料库情感分析二语写作

    新时代国际化融合型外语人才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章美芳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具有可行性和推介性.在探讨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国际化融合型外语人才内涵的基础上,立足区域经济,创设了以"市场牵引、以用致学"为教育理念的国际化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倡导教学实施过程中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和科学评价机制等层面的国际化和整合性,强调"优化理论、强化实践、内化素养"的三化要求,以市场需求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核心要素为指针,实施创新教学改革,以实现将知识、能力、素养和价值观引领有机融入全过程的英语人才培养路径.

    新时代国际化融合型外语人才内涵培养路径

    大学语文文章精读的教学实践——以小说《萧萧》为例

    白艳玲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语文课应着力培育、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选取文学名篇教学,导引学生精读、细读文本,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这里以沈从文短篇小说《萧萧》为例,引导学生通过缓慢而精细的阅读,由表及里一步步深入到文本内部,把握这个童养媳题材作品的独特性以及主题的复杂性,深刻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对自然人性与温暖人情的赞美及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大学语文阅读能力沈从文《萧萧》自然人性

    近代中国币制改革思想的百年审视——评《民国时期的币制改革思想》

    邹进文王春雷
    107-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