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情报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情报科学
情报科学

靖继鹏

月刊

1007-7634

infosci@jlu.edu.cn

0431-85095200

130022

吉林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

情报科学/Journal Information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的学术刊物。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情报科学研究的发展,开展情报教育,普及情报知识。内容涉及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现代信息业发展、多媒体技术、情报人员结构等方面。主要栏目有学术前沿、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综述、研究生园地、书评、简介及专题论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胡广伟
    1页

    城乡社区服务精准化研究回眸与进路

    胡广伟王莉娜刘建霞姚敏...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为今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切实促进城乡社区服务精准化建设的落地生根。[方法/过程]应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从城乡社区服务精准化的价值内涵和研究主题出发,通过对模式创新、实现过程、体系建构和实践探索四个主题的分析,归纳我国近年来城乡社区服务精准化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与研究进展。[结果/结论]分析发现,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精准化框架的构建、社区服务精准供给模式机制、社区服务绩效评价方法及长效保障机制,都亟待展开深入、系统地研究与实践探索。[创新/局限]研究对我国城乡社区服务精准化的路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供理论界及实践界参考与讨论。

    城乡社区服务精准化体系构建数据驱动系统性文献综述

    数字环境下社区养老精准化服务价值网络构建——基于政策文本内容的分析

    王新建胡广伟司文峰滕起...
    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成为老百姓心头的"急难愁盼"问题,有限的养老资源与庞大的老年群体个性化、快速增长的需求难以匹配,社区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精准化程度严重不足;如何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精准化水平是亟待研究的社会问题;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社区养老服务精准化水平提升提供了驱动力。[方法/过程]基于价值网络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养老政策文本开展质性研究,通过多轮编码分析,总结提炼社区养老服务价值网络的构成要素,并以精准化为目标构建数字环境下社区养老服务的价值网络模型。[结果/结论]多元化的参与主体、互动关系、外部环境、价值创造过程等要素构成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价值网络模型,数字平台为价值创造全过程赋能,是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创新/局限]研究回答了数字环境下"怎样的价值网络"更有助于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精准化"的问题,希望能为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也为参与主体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协同共赢提供借鉴。

    数字驱动养老服务价值网络服务精准化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数字环境下社区服务价值共创何以实现?——基于实践案例分析

    王莉娜胡广伟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本文揭示出数字环境下社区服务价值共创实现的作用机理,帮助研究者对社区服务价值共创进行整体把握。[方法/过程]首先,遵循"动因-过程-结果"逻辑主线,搭建"价值共创因素—价值共创过程—价值共创结果"的预设框架。其次,利用理论分析和多案例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探讨数字赋能社区服务价值共创实现的过程。最后,阐释社区服务价值共创的实现机制,并进一步讨论数字技术赋能的作用机理。[结果/结论]数字技术被用于社区服务的不同场景中,其赋能社区服务价值共创的实质是逐步形成一套以能力提升和服务创新为基础的问题解决机制。[创新/局限]将"服务价值共创"理论转化为探索社区服务精准化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思路与策略,未来可通过增加案例样本的数据量,拓展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

    数字赋能社区服务价值共创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精准化

    市域社会治理主体价值网络关系:社会计算实验分析

    舒媛媛李伟印玥胡广伟...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揭示市域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特征对于优化治理结构具有关键意义。[方法/过程]目前有关社会治理主体价值网络关系对现代化进程影响的研究仍较少见,本研究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城市68个优秀案例进行实体抽取,识别社会治理主体结构,计算社会治理主体价值网络关系并进行可视化。[结果/结论]本研究提炼出社会治理主体价值网络关系的主要模式,有政府引导型、社会组织协作型、政企互补联合型等,并给出引领企业参与治理模式创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挖掘社会组织协作效能等对策建议。[创新/局限]本文通过计算分析了社会治理主体价值网络关系,以期为社会治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但这种计算方法可能存在词频和语义信息兼顾不足的问题。

    市域社会治理治理主体价值网络自然语言处理社会网络分析

    数字政府安全韧性的内涵与模型

    王秉曹春秀王渊洁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为保障数字政府安全运行,提升数字政府安全韧性尤为关键。[方法/过程]本文以系统分析数字政府面临的安全风险为研究起点,基于安全韧性理论,探究数字政府安全韧性的内涵并结合数字政府的系统特征和安全风险管控的一般步骤,提出数字政府安全韧性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数字政府的安全风险包括数字安全风险、功能安全风险和物理安全风险,数字政府安全韧性的生成要素由数字安全韧性、功能安全韧性和物理安全韧性组成,数字政府安全韧性全过程包括安全态势感知、风险扰动吸收、冲击承受蠕变、安全韧性记忆和自适应性重组。[创新/局限]本文系统归纳数字政府面临的安全风险,提出数字政府安全韧性理论和模型,为数字政府安全风险管控提供了新思路,但缺乏数字政府安全韧性的具体应用实证。

    韧性安全韧性数字政府数字政府安全安全风险

    基于数字乡村政策文本挖掘的中央政府府际关系研究

    卢新元陈泽茵王雪霖卢泉...
    51-6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数字乡村政策文本主体进行挖掘,致力于揭示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互动情况及演变,以及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率,为探讨数字乡村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方法/过程]本文基于2017年-2023年中央政府及各部委颁布的56篇关于数字乡村的联合政策文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可视化分析工具Gephi,对政策文本主体绘制了合作网络并进行府际关系分析,揭示了政府各部门间的合作关系及演变。[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政策府际关系整体网络呈现无标度的特征,机构合作呈平行扩散趋势;府际网络内合作关系分为政治激励型、效益促进型协作模式;数字乡村府际合作网络内部呈现合作机构逐次增加、合作领域逐步多元、合作关系逐渐紧密的趋势。[创新/局限]本文通过分析数字乡村政策发文主体网络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各机构在数字乡村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情况,以及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率,为进一步探讨数字乡村政策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数字乡村文本挖掘政策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政策计量

    不确定环境下韧性社会的情报赋能研究

    陈美华周群王延飞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情报是支撑不确定性环境中韧性社会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重要决策依据,情报赋能更是推动韧性社会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方法/过程]文章基于对韧性社会基本概念的解释,结合时代发展背景阐述了不确定环境下情报赋能韧性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情报工作流程视角厘清了情报赋能韧性社会的作用机理,最后以欧盟灾害治理的系列项目为例,概述并分析了相关案例的实践特色,以期为我国韧性社会建设提供借鉴。[结果/结论]在情报赋能韧性社会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与公众参与的同时,应强化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与交流;须以提高情报赋能流程效率为目标,构建基于"情境"的知识协同系统;同时,建设国家或地区韧性联盟将成为构建韧性社会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创新/局限]系统梳理了不确定环境下情报赋能韧性社会的必要性、机理和相关实践,提出我国韧性社会建设方向。

    不确定环境情报赋能情报工作韧性社会风险社会

    基于政府与公众话语构建的信息公开质量感知研究

    张云开李月琳王珏
    70-7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本研究聚焦信息公开过程中政府话语与公众话语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揭示公众信息公开质量感知的构建逻辑。[方法/过程]以疫苗政策为关键词,采取语料库+话语分析的多元研究方法,对收集的271份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及119份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政府话语与公众话语的融合与分离促成了公众在疫苗认知上的趋同与分化,进而形成了公众对于信息公开质量感知的不同路径。公众作为感知主体的主体性及能动性在话语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身体的不同感知(针对同样身体叙事的不同解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基于对身体感知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犹豫或接种疫苗)。[创新/局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突出了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公众作为感知主体的主体性及能动性,有助于政府适度调整信息公开话语导向,使其匹配公众的信息公开诉求。未来将拓展公众话语的数据量与数据源,增加分析角度与分析方法,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公众信息公开质量感知路径进行更全面地探究。

    信息公开质量感知政府公众双主体话语分析话语机制疫苗政策

    基于非参数检验的文献漏引行为表现特征分析

    杨文霞邓三鸿杨杰张琪...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意义]文献引用中普遍存在漏引现象,分析文献漏引行为的表现特征,有助于揭示不合理引用行为背后的引用动机与情境,避免漏引对学术论文价值造成的不良影响。[方法/过程]构建文献漏引概念模型,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共15个学科的抽样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通过文本相似度与引用耦合强度确定可供分析的数据,利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从文献题录、文献内容、作者和期刊四个方面探索漏引行为表现特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漏引行为在语言、学科、文献类型、被引频次、作者自引、作者H指数、期刊影响因子上表现特征明显,在高被引作者上表现特征则视领域而定,在文本内容相似度上表现特征并不明显,并推测表现明显的特征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潜在漏引行为。[创新/局限]本文定量捕捉漏引行为的表现特征,有助于探索定量化研究文献漏引的工作,为基于大规模文献数据的文献漏引识别提供了参考。

    文献漏引引用耦合强度文本相似度非参数检验引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