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科技
青海科技

解源

双月刊

1005-9393

green_link@sina.com

8610-87751310

810001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大街2号

青海科技/Journal Qi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科技强省为己任,围绕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及时 采撷报道省内外、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传播交流青海省科研成果,研讨科技热点问题,探讨科技管理经验,推动全省科技进步,特色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藏绵羊多胎性状育种:遗传基础、分子标记应用及未来发展策略

    王维英周玉青杨涛孙武...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全面探讨了藏绵羊多胎性状的遗传基础、分子标记在绵羊育种中的应用,以及未来育种策略的发展方向。概述了FecB基因对多胎品系绵羊培育的影响,以及绵羊繁殖相关编码RNA和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提高多胎繁殖力中的应用,特别是哈萨克羊FecB基因多态性的案例研究,以及遗传修饰技术在绵羊分子设计育种中的潜力和挑战。讨论了综合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方法的重要性,多胎性状在绵羊遗传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以及新的分子标记的发现和遗传修饰技术的进步。提出了对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强调了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的重要性,并呼吁在育种进程中考虑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绵羊育种多胎性状FecB基因分子标记遗传修饰繁殖效率遗传资源保护

    外源抗坏血酸(AsA)对干旱与盐胁迫下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陈稳鹏苏旭刘玉萍杨萍...
    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PEG-6000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对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外源AsA对干旱和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本研究采用质量分数 5%、10%、15%、20%、25%PEG-6000 溶液和 0。05、0。10、0。15、0。20、0。25 mol/L NaCl溶液培养唐古特大黄种子,筛选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的PEG-6000 溶液和NaCl溶液浓度;同时,施加不同浓度的AsA,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揭示外源AsA对模拟干旱和盐胁迫下唐古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的PEG-6000 溶液和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唐古特大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呈下降趋势,其中 25%的PEG-6000 和 0。25 mol/L NaCl溶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应用 0。2、0。5、1。0 mmol·L-1 AsA处理 25%PEG-6000 溶液干旱胁迫的种子,发现T3 组(施加 25%PEG-6000 和 1。00 mmol·L-1 AsA)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CK2组(仅施加 25%PEG-6000)相比,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 53。33%(P<0。05)、40。00%(P<0。05)和 105。32%(P<0。01);利用 0。2、0。5、1。0 mmol·L-1 AsA处理 0。25 mol/L NaCl溶液盐胁迫的种子,发现T5 组(施加0。25 mol/L NaCl和1。00 mmol·L-1 AsA)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CK5 组(仅施加0。25 mol/L NaCl)相比,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 40。00%(P<0。05)、34。45%(P<0。05)和27。51%(P<0。05)。PEG-6000 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对唐古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外源AsA能促进PEG-6000 和NaCl溶液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种子的萌发,起到良好的缓解干旱和盐胁迫作用,这为今后干旱和盐渍环境下唐古特大黄的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唐古特大黄抗坏血酸干旱胁迫盐胁迫种子萌发

    安徽庐江沙溪铜金矿床中金的独立矿物研究

    许龙江涧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是重要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斑岩型矿床是重要的矿产金来源。本研究选择安徽庐江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该矿床内矿石中金独立矿物的岩相学和成分分析,发现矿石中金的独立矿物为碲金矿、银金矿等,主要存在于石英硫化物脉中,与黄铜矿、斑铜矿、石英、磁铁矿等共生。金矿物(包括碲金矿、银金矿等)的嵌布粒度均细,大于20 μm的只占5。36%,大部分都小于20 μm。其中金矿物的嵌布粒度10~20 μm 的占有率为34。68%、5~10 μm的占有率为28。51%,小于5 μm的自然金的占有率为 31。45%。研究发现沙溪矿床中金与铜关系密切,载金矿物主要以颗粒较小的包裹矿物产出,可作为伴生元素开采,研究结果为沙溪矿床中金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沙溪矿床金独立矿物斑岩型铜金矿床

    荒漠猫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初步分析

    王晓琴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荒漠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分布稀少,对其系统性的研究鲜有报道,尤其是其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资料匮乏。该研究对6只非繁殖期健康荒漠猫的23项血细胞指标和16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其性别进行了差异性分析,旨在为荒漠猫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荒漠猫雌雄之间的23项血细胞值差异不显著(P﹥0。05);荒漠猫16项生化指标中14项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仅有磷离子和胆固醇两项指标存在差异,且雄性的磷离子显著高于雌性(P﹤0。05)、胆固醇极显著高于雌性(P﹤0。01)。

    荒漠猫血液生理指标生化指标

    青海省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浅析

    李京梅李姝彬彭毛青措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青海省537 个国家站、天气站和区域站小时降水数据,对青海省 2016-2021 年期间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短时强降水出现次数以 2016 年最多,2018 年次之,2021年最少,其余 3 年出现次数接近。(2)短时强降水自 6 月中旬开始增多,7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为高发时段,峰值多出现在 8 月中旬前后。(3)短时强降水集中时段出现在下午 16 时至 23 时,在出现次数较多年份集中时段会分别向前后延长,在出现次数相对较少年份会明显向中间收缩。(4)海西的乌兰,海北的刚察、海晏,海南的共和、贵南、同德,西宁的大通、湟中,海东的互助、平安、化隆、民和,黄南的尖扎、泽库、河南以及果洛的玛沁为易发区;大通的桥头镇,湟中的大才乡,尖扎的坎布拉镇,民和的马营镇、古鄯镇,河南的赛尔龙乡、优干宁镇,同德的秀麻乡为高发区。分析结果对了解和掌握青海省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提高短时强降水落区预报时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易发区高发区

    提升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可用性方法探讨

    郑有鹏马媛韩玉清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分析了影响气象观测数据可用性因素,从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数据质量控制效率、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能力和台站监控、处理能力三方面探讨提升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可用性方法。结果可满足现代气象业务对气象资料在完整性、时效性、一致性和高质量数据方面的要求,对实施气象监测精密战略任务、加快发展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业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为气象防灾减灾、气象预警预测服务等提供坚实的气象基础保障。

    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影响因素可用性方法

    1981-2021年黄南地区温湿指数特征分析

    丁立善伊俊兰刘桂花朵玉佼...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辖区内4个国家自动气象站和 10 个区域自动监测站的气象资料,对黄南地区一市三县的温湿指数进行年、季、月特征分析并运用ArcGIS制作温湿指数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黄南地区年、季、月温湿指数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尖扎春季最舒适,同仁夏季最舒适,同仁最舒适为 6 月,尖扎最舒适为 9 月,泽库、河南无最舒适月但较舒适月集中在夏季,从空间上分析呈现出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分析结果对了解和掌握黄南地区人体舒适度分布状况、变化规律以及建立黄南地区温湿指数预报业务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温湿指数特征空间分布图

    基于M-K检验法的青海高原降水特征分析

    侯永慧张玉欣张博越朱世珍...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青海省49个气象站1961-2018年降水资料,将青海省分为 3 个区域,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Mann-Kendall(M-K)检验法,分析了青海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8 年,青海省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降水日数、年最大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保持一致,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三者最高在黄河源地区、祁连山东段、青海省东部地区和三江源东部地区,其次为三江源中西部地区,最低值在柴达木盆地。青海省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Ⅰ区(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区)和Ⅲ区(三江源地区)降水量显著上升引起的,而Ⅱ区(青海省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不显著。在整体趋势分析方面,单变量检验只能分析单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多变量检验能综合分析联合变量的变化趋势,单变量和多变量M-K趋势分析方法结合应用,能同时考虑整体序列中的每个成分的趋势变化,从而得出更加可靠和准确的结论,分析结果对进一步了解青海高原降水特征,合理开发和利用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青海省降水多变量趋势分析M-K检验

    2021年7月中下旬青海省高温天气过程预测复盘总结

    马有绚李欣玲温婷婷马占良...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7月10-24日,青海北部持续多日晴好天气,全省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均呈升高态势,期间有11天日最高气温突破22。5℃。其中,共有22站出现日最高气温≥30℃的高温天气,根据青海省《气象灾害分级指标》(DB63/T372-2018),循化、乐都、平安、民和、尖扎、贵德、西宁、小灶火、诺木洪、冷湖、格尔木等11站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30℃,达到轻度高温热害标准。针对此次高温天气过程,青海省气候中心从不同提前量包括季节、月、延伸期尺度均给出了较好的预测:从趋势预测来看,对7月气温一致偏高并且大部地区偏高1℃以上的特征把握较好,但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和东部农业区部分地区气温偏高2℃~3℃把握不足;从过程预测来看,虽然预报出上旬后期至中下旬为升温过程,但对高温强度把握不足。在后期类似的高温天气过程预测中需加强高温过程诊断研究和对国内外主流模式的本地化释用,为本省高温过程客观定量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复盘总结高温青海省气候预测

    近五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冰雹统计特征及预警指标分析

    马丽买永瑞黄甜甜梁靓...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2016-2020年共5年青海东部农业区致灾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选取 37 个致灾冰雹日进行了雷达产品特征分析、探空物理量参数特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致灾冰雹主要发生在 6-9 月,其中6-7月为致灾冰雹多发期,占全年冰雹总次数的54。2%。冰雹在一天之内一般都发生在14-20时,占72。6%,其他时段发生冰雹的频率较小。(2)东部农业区致灾冰雹次数最多的区域为湟中、互助和大通,致灾冰雹次数均超过 10 次,分别为 14 次、14 次和 11 次,占总致灾次数的 41%;乐都、化隆、民和等地发生次数次之。(3)建立了雷达产品特征的预报判别指标:组合反射率因子(CR)预警指标为 56 dBZ,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预警指标为 17 kg/m2,回波顶高(ET)预警指标为 10 km,质心高度(HT)预警指标为 3。9 km,反射率因子大于 50 dBZ的高度预警指标为 4。5 km。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冰雹雷达预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