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何波

季刊

1001-7542

xuebao@qhnu.edu.cn

0971-6307647

810008

青海西宁五四西路38号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性专业期刊,坚持双百方针、繁荣学术研究、促进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校内外、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要刊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等的学科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地区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功能互补、空间重构及协同治理研究

    唐立峰陈文烈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地区乡村的功能定位及结构模式决定乡村现代化的底色和成败.城乡融合发展应深刻认识民族地区乡村的功能性实质,切实吸取在效能性推进模式下乡村受到冲击和损害的教训,充分肯定城乡融合发展对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互补的意义,积极把握城乡平等融合且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重构走向.直面快速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城乡功能失调、空间布局失重及协同治理失灵等问题.在以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的基础上,通过共融共享、合理有效的空间规划与空间善治,重塑民族地区城乡双向赋能的城乡空间关系,凸显各自价值,促进功能互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结构.

    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功能互补空间治理

    青藏高原交通可达性对地域凝聚力的影响

    其力木格曹小曙康喆文杨洁...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发展特征及规律是连接各个地区、促进资源流动和人员流动的重要纽带,对区域整体发展和地域凝聚力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青藏高原作为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具有广阔的地理范围和多样的地理特征.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地区 1990-2030 年交通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和地域凝聚力,揭示了交通可达性对地域凝聚力的影响,并通过空间公平视角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认识.研究发现,道路的扩建促进了整体的可达性水平;区域铁路可达性在空间上分布逐渐公平,对地域凝聚力有正向影响.根据 2030 年铁路可达性对 2030 年地域凝聚力影响的趋势进行展望,以支持青藏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均衡增长.未来应强化青藏高原国土空间体系的规划,尽快建设拉萨至阿里的铁路线路,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藏高原的力量.

    地域凝聚力交通可达性区域发展青藏高原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思路与实践

    王妙妙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庄规划是村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落实空间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据,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村庄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依据,实现村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石源村为例,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亟须解决的五大关键问题,立足石源村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落实五线要求,分析现状用地冲突,合理整理五线范围;以"管制"和"留白"引导用地布局;以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推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三产融合发展;保护历史文化,实现文化振兴;高度重视村庄安全与防震减灾;构建村民可及的村域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从单一的人居环境改善扩充到村庄全域空间重构和环境治理;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分类指引的自然村规划建设;近期行动计划和五维规划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规划实践,以期为"国空时代"下"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规划实践

    具有比例时滞和D算子的BAM神经网络概周期解的存在性与稳定性

    赵莉莉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一类含比例时滞和D 算子的中立型BAM神经网络的概周期解的存在性与广义指数稳定性,首先,通过构造概周期函数空间,并利用压缩不动点原理,得到确保系统概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条件,其次,使用微分不等式技巧得到确保系统概周期解广义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发现若系统的参数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系统的概周期解是存在的,且是广义指数稳定的,而且所得结果与比例时滞无关.所得结论推进了现有文献中的相关工作.

    BAM神经网络比例时滞概周期解中立型稳定性

    一种新型四维三参数混沌指数系统及其电路实现

    张玲梅高卫华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四维三参数混沌指数系统及其电路实现.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该系统的基本动力学行为,如系统不变性和耗散性、平衡点稳定性、Lyapunov指数谱和分岔图等性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其次,利用 Simulink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仿真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新四维混沌系统电路实现的可行性,为指数混沌系统应用于电路设计提供了实验基础.

    混沌指数系统三参数动态行为电路实现

    棱柱和M?bius梯的Tutte多项式

    吕江赵海兴邓波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棱柱是圈Cn和路P2 的笛卡尔积,也可以看作两端连接的梯图.Möbius梯的结构与棱柱相似,可看作扭曲后两端连接的梯图,并且自然地嵌入Möb ius带.图的Tutte多项式是一个双变量多项式图不变量,通过对变量赋值或变换可以得到生成树数目、连通生成子图数目、色多项式和可靠多项式等许多图不变量.本文运用 Tutte多项式的删除-收缩运算,获得了棱柱和Möb ius 梯的Tutte多项式.

    棱柱Möbius梯Tutte多项式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

    马兆良许梦婷
    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业作为民生之基,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其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得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不断优化,对制造业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基于 2013-2021 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制造业就业结构升级,且主要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就业结构升级;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具有异质性影响,数字产业化更为显著地带动技术密集型行业就业规模的提升;三、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技术创新两种途径促进制造业就业结构升级.因此,为持续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应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制造业就业结构

    淮河生态经济带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李邃韩胜仁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够带动国家经济向着循环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从而提升经济质量.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特殊的战略定位,本文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区域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内陆崛起区的促进效果要明显好于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和北部淮海经济区.另外,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对周围区域的溢出效果要大于中部区域.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提升该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淮河生态经济带空间溢出效应

    少年儿童政治启蒙量表编制

    赵慧莉巩承贤张婷玉祁雅婷...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为基础,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专家访谈形成预测问卷;确定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对问卷进行初步试测与正式施测.通过对正式问卷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等,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用于测评三年级至八年级的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状况.

    少年儿童政治启蒙问卷编制

    青海省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压力、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魏凤英关雅欣张婧漪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压力、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340 名青海省 60 岁以上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使用压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究青海省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压力、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三者现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青海省老年人(n=340)存在一定程度的智能手机使用压力;自我效能感与国际成人常模相比较差[(28.6±5.2)vs(22.64±5.61)];主观幸福感及其中因子与先前研究常模相比较差[(17.9±3.95)vs(12.58±5.7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海省老年人年龄与智能手机使用压力总分正向关联(β=0.24),受教育程度、智能手机的使用频率与智能手机使用压力总分负向关联(β=-0.72、-0.54);青海省老年人性别、智能手机使用压力与自我效能感总分负向关联(β=-2.06、-0.74);青海省老年人月收入、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总分正向关联(β=0.84、0.22).

    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压力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