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李景隆

双月刊

1007-0117

QHSX@chinajournal.net.cn

0971-8802246

810007

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72号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nghai Junior Teachers's College(Education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学校科研和教学最新成果,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主要刊登教育科学领域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优秀学位论文、综述、述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略论党员主体性认同与党内民主建设

    邓薇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视角,在对人的主体性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党内民主建设中重视党员主体性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以及党员主体性维度下党内民主建设的着力点。

    主体性党员主体性党内民主建设

    再论李清照人品与文品的动态一致性

    赵继光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李清照一生生活坎坷,境遇凄凉,由于所处的时期不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及体现的性格特征也有所不同,同时期作品中反映的个性特征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分析李清照人品与文品的动态发展的一致性,即不同时期和阶段作品反映其人品特征。

    人品文品一致性

    试析杜甫现实主义“骨”诗中的仁爱情怀

    林虎英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甫作为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其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的思想,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尤以其"骨"诗的精神尤为突出,其对仁爱做出的生动而深刻的诠释引起了后人极大的心灵震撼。

    杜甫骨诗现实主义仁爱情怀

    五代武人的精神追求与文士的处世权谋

    王明前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代武人在大一统政治格局瓦解的形势下,个人权力欲极度膨胀,忠君道德观普遍淡薄,其利益权衡,更多以现实权力格局和利害关系为基准。但仍然有部分武人追求以忠君为核心的传统道德精神。而后唐君臣对唐室正统地位的继承与维护是这一追求的体现。五代文士在武人强势的政治局面下,普遍明哲保身,鲜有忠贞耿介之士,政治道德水准较前代下滑。但仍有部分文士敢于进谏,影响统治者沿儒家化政治方向施政。后唐文士对唐朝政治制度的追求,以及后晋文士关于契丹事务的议论,都为五代政治留下深刻的时代印记。

    五代武人文士精神追求处世权谋

    近年来秦汉道制研究概述

    安梅梅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是秦汉政府管理少数民族的一种地方行政建置,相当于县。文章对近年来秦汉道制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主要以学术界关注较多、争议也较多的几个问题为切入点,即关于道制的起源、道制形成的时间、道的数目、道与县的关系。对这几个问题的研究,学者们虽各抒己见,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很多问题仍存在争论,未能达成共识。

    近年来道制

    家庭文化资本对藏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高贵忠吕国光
    60-6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首要场所,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从家庭文化因素出发,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藏族学生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问题。

    家庭文化资本藏族学生学业成绩

    教师隐性教学知识显性化途径探析

    樊正恩丁亥福赛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的隐性教学知识是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和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回忆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实况、反思教学情境来揭示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显性教学知识中隐含的隐性教学知识。

    隐性教学知识显性化途径

    民族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职业兴趣比较研究

    才果瑜措珍嘎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巴雷特(Jim Barrett)的职业调查测验量表,对青海民族地区的618名高中生进行了职业兴趣问卷测查。结果显示:(1)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职业兴趣特征倾向依次是:实验型→文字型→组织型→艺术型→商业型→社会型→自然型;(2)民族高中和普通高中同一年级的学生、同一学校不同性别的学生、同一民族而不同学校的藏族学生,均在职业兴趣类型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差异性程度不同;(3)文章还分析了民族地区高中生的职业兴趣类型差异及其成因。

    民族高中普通高中高中学生职业兴趣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性研究

    陈西雁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海民族大学藏族、蒙古族和回族共120名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他们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文化适应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文化适应能力较弱,但渴望实现文化适应的热情极高;藏族学生适应能力明显优于蒙古族和回族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年龄差异对其文化适应能力的影响非常明显;汉语使用率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的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高的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回族女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水平较低,家庭背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文化体验

    汉语儿童英语词汇习得策略调查研究

    席旭琳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哪种多媒体呈现模式有助于儿童二语词汇学习,图片、单词还是图片和单词同时呈现?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考察了这三种不同的呈现模式在汉语儿童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有效性。被试是135名七年级儿童,他们阅读了一篇用计算机屏幕呈现的英语短篇故事。被试被分为三个组,分别就故事中的12个关键词接受了言语注解、视觉注解,或者言语注解加视觉注解。结果表明:只接受了言语注解的儿童比同时接受了视觉和言语注解,或者只接受了视觉注解的儿童对单词翻译的回忆更好。此研究结果支持之前关于电子学习环境下的认知负荷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过程受到有限的工作记忆的阻碍,并对为儿童设计的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的多媒体方案提出质疑。

    英语词汇学习汉语儿童多媒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