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检验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检验与临床
医学检验与临床

袭燕

双月刊

1673-5013

yxjyylc@163.com

0531-82962100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766号

医学检验与临床/Journal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nd Clinics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以山东为重点,面向全国,主要报道医学检验专业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155-5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研究

    傅甜吴沄桦王朝喆孙瑞婧...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55-5P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诱导治疗2周后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miRNA-155-5P表达水平.以临界值为基准分为大于临界值组和小于临界值组.按照2017ELN疗效标准确定完全缓解组(CR)和未缓解组(NR).统计分析治疗2周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55-5P表达水平在评估AML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微小残留病、无病生存期中的意义.结果:化疗诱导治疗2周时AML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miRNA-155-5P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812,P=0.0001).完全缓解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155-5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t=3.407,P=0.0012),复发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155-5P的表达水平高于非复发组(r=4.293,P<0.0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155-5P水平与无病生存期(DFS)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1600,P=0.265).但是,miRNA-155-5P大于和小于临界值两组的无病生存期具有显著性差异(t=4.54,P<0.0001).大于临界值组的MRD发生率和NR率均低于小于临界值组(x 2=7.810,P=0.011);(x2=10.083,P=0.001).但是,miRNA-155-5P大于和小于临界值两组的CR率和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异(x2=3.176,P=0.075;x2=1.539,P=0.21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155-5P小于临界值组的AML患者,具有更高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x2=12.84,P-0.0003;x2=10.81,P=0.0010).结论:化疗诱导治疗2周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55-5P的表达水平是AML患者临床预后判断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完全缓解复发预后

    血清VEGF、FGF、PLGF水平变化与ACI患者NIHSS评分关系及临床意义

    康慧曹高凯
    6-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29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58例)、重度组(25例).比较三组入院时血清VEGF、FGF、PLGF水平,比较不同脑梗死灶体积、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血清VEGF、FGF、PLGF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VEGF、FGF、PLGF水平与梗死灶体积、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及联合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危险度.结果:入院时血清VEGF、FGF、PLGF水平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大梗死灶(P<0.05);入院时,预后不良患者血清VEGF、FGF、PLGF水平比预后良好患者高(P<0.05);入院时血清VEGF、FGF、PLGF水平与梗死灶体积、NIHSS评分、mR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血清VEGF、FGF、PLGF水平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各单独指标(P<0.05);入院时血清VEGF、FGF、PLGF高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4.566、4.025、3.331倍(P<0.05).结论:血清VEGF、FGF、PLGF水平与ACI患者NIHSS评分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急性脑梗死VEGFFGFPLGF

    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学检查影响的研究

    韩磊吴倩刘娟韩艳鑫...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学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0月东昌府人民医院医院收治的26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研究组158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天,1年),对照组107例,收集分析两组入组前、入组半年和入组一年时血清PG、PGR和胃泌素17变化,分析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学检查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服用阿司匹林半年后PGⅠ、PG Ⅱ水平均较用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2.561,P<0.05),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9、2.338,P<0.05);但PGR与胃泌素17水平较用药前及同时段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一年后较用药前,PGⅠ、PG Ⅱ水平增高,PGR与胃泌素17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76、5.782、3.536,Z=6.029,P<0.05);用药一年后较对照组PGⅠ、PG Ⅱ水平增高,PGR与胃泌素17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8、5.074、3.186,Z=6.749,P<0.05).用药一年后,胃黏膜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2、3.252、3.469,P<0.0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分泌功能,且该作用可能存在用药时间节点.

    阿司匹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

    间接法建立湘西地区甲胎蛋白参考区间的探讨

    黄珍朱华山陈真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间接法建立湘西地区甲胎蛋白(AFP)的参考区间,探讨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10907名体检者的AFP检测数据,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分析数据正态性,非正态分布数据通过广义Box-Cox变换转变为近似正态分布,采用Turkey法剔除离群值,用非参数法获得参考区间,计算参考限90%置信区间(CI)评估参考区间的稳健性.用参考变化值(RCV)和20例小样本验证参考区间.结果:AFP数据经广义Box-Cox变换后呈近似正态性分布,通过Turkey法剔除AFP数据123例,最终纳入10784例数据(男性6105例,女性4679例).AFP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非参数法获得较为稳健的 AFP 参考区间(参考限 90%CI):男性≤6.43 ng/mL(6.31~6.51)、女性≤6.09 ng/mL(5.95~6.25).AFP男、女性参考区间经20例小样本验证并通过.新建参考区间与厂商提供参考区间的相对偏差低于参考变化值(RCV).结论:采用间接法建立了符合湘西地区人群的AFP参考区间.间接法建立参考区间简便、实用、可行,可作为实验室建立参考区间的替代选择.

    间接法湘西地区甲胎蛋白参考区间置信区间

    80例脑卒中患者感染肺炎病原菌类型分布与炎症因子表达的研究

    杨丽萍田家强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80例脑卒中患者感染肺炎病原菌类型分布与炎症因子表达.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卒中组,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n=43)和未感染组(n=37);另同期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肺部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各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IL)-8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血清PCT、hs-CRP和IL-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同时随访1年,观察入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感染组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43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0.29%,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5.3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4.41%,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组、未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相较于未感染组,感染组患者血清PCT、hs-CRP和IL-8水平更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hs-CRP和IL-8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74、0.437、0.517,P均<0.05).随访1年后,感染组死亡率为30.23%,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的5.41%(P<0.05),感染组生存患者血清PCT、hs-CRP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者(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血清PCT、hs-CRP和IL-8水平呈异常升高,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与患者预后存在联系.

    缺血性脑卒中肺部感染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8

    2019-2021年泰安市某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郝雯文王波
    26-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2019-2021年泰安市中医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分离菌,结果分析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发布的标准为依据.实验结果通过WHONET5.6和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菌株2129株,其中有78.25%是革兰阴性菌,21.75%是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构成比排在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4.6%,高于其他抗生素,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在2019年和2020年未检出耐替加环素菌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及氨曲南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最高为14.8%;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54.1%);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绝大部分大于50%,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10%);未检出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2019-2021年泰安市该医院的细菌耐药情况整体趋于稳定,部分有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应该重视,合理选择抗生素类药物,加强耐药性监测.

    细菌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张振侯秋月李萌萌孙丽丽...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免疫表型表达的意义,分析FCM在A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2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进行FCM检测的AL患者175例,进行免疫分型检测,分析不同AL患者的抗原表达情况.结果:AML患者114例,表达cMPO、CD34、CD117、HLA-DR、CD13、CD33、CD15、CD123、CD58、CD15、CD123、CD58、CD81、CD38、CD11c、CD71 等抗原;T-ALL 患者 10 例,表达 cCD3、CD34、CD10、CD81、CD38、CD71、CD2、CD5、CD7、CD4、CD1a、CD99、TDT 等抗原;B-ALL 51 例,表达 cCD79a、CD34、HLA-DR、CD13、CD33、CD19、CD58、CD10、CD20、CD22、CD81、CD66c、CD38、CD9、CD71 等抗原.AML 及 ALL 均存在跨系表达抗原,AML存在CD2、CD4、CD7、CD19、CD56等跨系抗原表达,ALL常见跨系抗原表达为HLA-DR、CD13、CD33、CD123、CD15等.通过流式细胞术还发现了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3例.结论:FCM免疫分型能客观准确地检测出白血病细胞中抗原的表达情况,辅助判断白血病细胞类别及分化阶段,为白血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急性白血病临床意义

    两种染色体收获方法在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中的价值比较

    付吉明杨孟孟尹峰张明刚...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淋巴细胞收获法及滴片方法在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中的优势.方法:分别用改良后淋巴细胞收获及滴片方法(试验组)和常规法(对照组)收获淋巴细胞,经滴片、染片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各种淋巴细胞的微核的检出率及工作效率.结果:试验组用时(180min)小于对照组(320min),试验组得到的微核率为(2.23‰±2.74‰)、微核细胞率为(1.6‰±1.96‰)和微核阳性率为(57.5%)均高于对照组(1.57‰±2.3‰,1.25‰±1.73‰,4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结论:改良法(试验组)明显缩短了完成试验所用的时间,简化操作步骤,同时减少了收获过程中对细胞的机械损伤,使淋巴细胞微核的检出率得到有效提高,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淋巴细胞微核试验微核率改良后淋巴细胞收获法微核阳性率微核细胞率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复发性流产的诊疗效果评价

    解磊王鑫张晓冬谷小乐...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探讨免疫治疗的效果及适应症.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62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致病因素分组,分析不同组别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62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因素RSA患者成功分娩71例(57.26%),其他因素导致的RSA患者成功分娩38例(41.30%),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成功分娩229例(55.99%).三组疗效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免疫治疗的62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有17例(2.72%)出现皮肤过敏、发热等不良反应,但未对临床妊娠结局造成影响.结论: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RSA患者人群中,免疫因素RSA患者组和URSA患者组,与其他因素导致的RSA患者组相比,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功能紊乱的RSA患者及URSA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安全和有效的.

    复发性流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妊娠结局

    女性阴道分泌物真菌感染现状研究进展

    李雪项玉涵李伟霞史简...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严重扰乱了女性的日常生活,已成为困扰广大女性身心健康的妇科疾病之一,并且存在易反复感染和不易治愈的困难,该文将对女性真菌性阴道炎的致病机制、易感人群、病原菌分布、检测、治疗等进行详细综述,为临床医生的实施抗感染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精准高效的参考依据.

    阴道分泌物真菌感染检测治疗特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