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8-0341

qdyxqk@vip.163.com

0532-82991350;82991320;13808966339

266021

青岛市登州路38号

齐鲁医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Qilu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青岛大学医学院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祖国医学等学科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胰腺星状细胞旁分泌HGF对胰腺癌化疗耐药的影响

    徐剑飞刘尚龙杨晓鹏曹守根...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星状细胞(PSC)对胰腺癌(PC)化疗耐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PSC的条件培养基(PSC CM)和吉西他滨(Gem)处理PC SW1990细胞,通过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观察PC细胞耐药表型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分子标记物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变化.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SC和SW1990细胞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SC-CM及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抑制剂PHA665752后的PSC-CM作用下SW1990细胞内磷酸化c-Met(p-c-Met)表达的变化.通过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加入PHA665752前后的PSC-CM对Gem诱导的SW1990细胞耐药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PHA665752对SW1990细胞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结果 相比于在正常培养基中生长的SW1990细胞,Gem对在PSC-CM中生长的SW1990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33.442,P<0.01);而由Gem诱导的SW1990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t=17.439,P<0.01).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SC-CM能够下调SW1990细胞E-Cadherin的表达,上调Vimentin的表达.ELISA检测结果显示,PSC上清液中HGF的水平明显高于SW1990细胞上清液中,差异有显著性(t=39.528,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SC-CM能够诱导SW1990细胞中c-Met的磷酸化,而c-Met的抑制剂PHA665752能够明显地抑制PSC-CM的上述作用.相比于在PSC-CM中生长的癌细胞,Gem对在PSC-CM+PHA665752中生长的SW1990细胞的IC50值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32.005,P<0.01);由Gem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 =13.182,P<0.01);并且PHA665752能够抑制PSC-CM诱导SW1990细胞发生EMT.结论 PSC可能通过旁分泌HGF激活PC细胞HGF/c-Met信号通路,诱导PC细胞发生EMT,从而增强PC细胞对Gem的化疗抵抗.

    胰腺肿瘤胰腺星状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凋亡

    信息动态

    131,201,244页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骨桥蛋白和CD133表达及意义

    吴晓婕纪新强
    132-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13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PN和CD133在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OPN和CD133的阳性表达水平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3.45、35.96,q=-8.24~-3.82,P<0.05),正常卵巢组织中OPN和CD133的阳性表达水平与良性肿瘤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PN、CD133阳性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有关(x2=4.19~12.10,P<0.05),而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卵巢组织中OPN与CD13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25,P<0.05).结论 OPN与CD133的协同作用可能对卵巢癌进展起重要作用,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可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指导意义.

    卵巢肿瘤骨桥蛋白质抗原,CD133免疫组织化学

    PSC经HGF/c-Met/survivin信号通路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影响

    杨晓鹏刘尚龙徐剑飞曹守根...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星状细胞(PSC)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PSC上清液(PSC-CM),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胰腺癌细胞株Panc-1)、PSC-CM组(5 mL的PSC-CM孵育Panc-1细胞24 h)、PSC-CM+ HGF-抗体组(5 mL的PSC-CM+1 μg的HGF-抗体孵育Panc-1细胞24 h)、PSC-CM+ SU11274组(5 mL的PSC-CM+ 0.25 μg的SU11274孵育Panc-1细胞24 h)、PSC-CM+ siRNA-survivin组(Panc-1细胞转染siRNA-survivin后,用5 mL的PSC-CM孵育24 h).构建Transwell模型测定各组Panc-1细胞的转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E-cadherin、Viment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SC-CM中24、48 h的HGF浓度分别为(1 423.1±122.9)、(1 869.6±84.8)ng/L.PSC-CM组较对照组、PSC-CM+ HGF-抗体组、PSC-CM+SU11274组、PSC-CM+ siRNA-survivin组细胞转移能力明显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F=79.70,P<0.01),Vimentin、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F=30.41、58.27,P<0.01).结论 PSC可能通过HGF/c-Met/survivin信号通路促进胰腺癌细胞的转移.

    胰腺肿瘤胰腺星状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

    Isatin抑制神经母细胞瘤机制的基因芯片技术研究

    赵圣敏侯琳华亚男魏尧悦...
    139-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2,3吲哚醌(Isatin)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的作用机制,并筛选与侵袭转移相关的可能效应靶点.方法 体外培养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采用CCK8方法检测不同浓度Isatin处理组的细胞活力,用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检测Isatin对SH-SY5Y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然后用GeneGo软件进行GO分类分析,使用BIOCARTA和KEGG数据库筛选与侵袭转移相关的靶点.结果 Isatin对SH-SY5Y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279.7 μmol/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satin作用后,有284个基因上调,145个基因下调.GO分析显示,Isatin可以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循环,并对细胞内翻译、生物合成及代谢等过程有作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可能是侵袭转移相关的效应靶点,DDIT4、RHEB、EIF4EBP1、RPS6KB1为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结论 Isatin可能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抑制SH-SY5Y细胞的侵袭转移.

    靛红神经母细胞瘤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技术肿瘤转移

    LPS和NNK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NF-κB、P-P38、CUGBP1蛋白表达的影响

    姜莎莎王怡于忠杰荆昭...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炎性刺激因子脂多糖(LPS)、4-(甲基亚硝氨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及LPS联合NNK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核因子κB(NF-κB)、P-P38、CUGB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纯化BMSCs.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炎性因子对BMSCs增殖的影响,选择最佳刺激浓度.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炎性刺激对BMSCs中NF-κB、CUGBP1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炎性刺激对BMSCs中NF-κB、P-P38、CUGB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炎性因子均能促进大鼠BMSCs增殖,其中以12.5 mg/L LPS、10 mg/L NNK、12.5 mg/L LPS联合10 mg/L NNK对大鼠BMSCs增殖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炎性刺激后BMSCs中NF-κB、CUGBP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F=165.1~481.8,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炎性刺激后NF-κB、P-P38、CUGBP1蛋白的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1 531.0,P<0.01).结论 炎性因子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和NF-κB信号途径促进大鼠BMSCs的增殖.长时间的炎性因子刺激,促进了NF-κB、P-P38、CUGBP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

    脂多糖类丁酮类间质干细胞骨髓细胞增殖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CUGBP1

    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Med1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旭阳李玲玲王升志
    147-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介体复合物19 (Med19)在人舌鳞状细胞癌(T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9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除的TSCC与癌旁非肿瘤组织标本5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Med19蛋白的表达情况,另取20例正常口腔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为对照.结果 TSCC组织中Med19蛋白表达水平与癌旁非肿瘤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16.82,P<0.05).TSCC组织中Med19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x 2=9.67,P<0.05);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等无关(P>0.05).结论 TSCC细胞转移可能与Med19蛋白异常表达密切相关,但其具体的发生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中介体复合物舌肿瘤病理学,临床免疫组织化学印迹法,蛋白质

    植酸对结直肠癌模型大鼠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的影响

    程立雪宋扬刘翠萍于文洋...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植酸干预对结直肠癌模型大鼠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植酸对结直肠癌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方法 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MG组)、植酸低剂量组(PL组)、植酸中剂量组(PM组)和植酸高剂量组(PH组).PL、PM和PH组大鼠每天分别给予0.25、0.50和1.00 g/kg的植酸钠灌胃,NC和MG组大鼠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代替.从实验第5周起,除N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颈背部注射剂量为30 mg/kg的二甲肼,持续18周,期间NC组大鼠于颈背部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继续植酸钠灌胃至实验第39周末,处死大鼠.取NC组大鼠结肠组织及其他组大鼠结直肠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laudin-1蛋白的表达.结果 MG组大鼠结直肠肿瘤发生率为100%,PL、PM、PH组大鼠结直肠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88.9%和66.7%.与NC组比较,MG组大鼠zo 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F-23.118、52.886,t=9.041、13.050,P<0.05);与MG组比较,PL、PM、PH组大鼠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t=2.385~8.611,P<0.05).与NC组比较,MG组大鼠claudin-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F=67.159,t=14.028,P<0.05);与MG组比较,PM和PH组大鼠claudin-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t=2.635、8.421,P<0.05).结论 植酸可以通过调节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来改善肠黏膜屏障,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

    植酸结直肠肿瘤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原发于肝脏的淋巴管肌瘤2例并文献复习

    冯硕陈静静李颖端徐文坚...
    154-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于肝脏的淋巴管肌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报道2例原发于肝脏的淋巴管肌瘤,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病人无特异性临床症状.CT平扫示类圆形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包块,边界清楚;MR平扫示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环绕强化血管影,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程度下降,但仍高于肝实质的密度或信号,并趋向于均匀强化.2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论 原发于肝脏的淋巴管肌瘤非常罕见,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建议术后定期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以便早期诊断是否有肺部受累.

    淋巴管肌瘤肝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ATAD2在不同病变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芬王彦李宏季惠惠...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在不同病变肝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4月2日 2016年5月29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保存的经手术切除的肝脏不同病变标本1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TAD2的表达.比较不同病变肝组织中ATAD2的表达水平,分析ATAD2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60例肝细胞肝癌手术标本中有56例(93.33%)表达ATAD2,平均表达量为(24.87±22.21)%;20例胆管细胞癌手术标本中有17例(85.00%)表达ATAD2,平均表达量为(21.45±19.69)%;4例肝脏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组织ATAD2平均表达量为(1.00±0.70)%;在肝脏低级别异型增生结节、肝腺瘤、肝局灶增生结节、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均无ATAD2表达.肝细胞肝癌组织ATAD2的平均表达量明显高于肝脏异型增生结节、肝腺瘤、肝局灶增生结节、肝硬化以及正常肝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45,q=7.37~13.36,P<0.01),而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组织ATAD2的表达率和平均表达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56例表达ATAD2的肝细胞肝癌病人手术标本中有52例(92.86%)平均表达量≥3%,50例(89.29%)平均表达量≥5%;在38例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的肝细胞肝癌手术标本中,有35例(92.11%)ATAD2的平均表达量≥1%,31例(81.58%)平均表达量≥3%,29例(76.32%)平均表达量≥5%.ATAD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是否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以及是否合并肝硬化有关(t=2.09~2.30,P<0.05).结论 ATAD2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在其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了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ATAD2表达检测对临床判断肝脏病变组织的性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腺苷三磷酸酶类癌,肝细胞细胞转化,肿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