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研究
青年研究

单光鼐

双月刊

1008-1437

qsn@cass.org.cn

010-85195565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75室

青年研究/Journal Youth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质文明建设服务,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青年问题为研究对象,恪守学术性,科学性,非营利性的原则,把《青年研究》办成繁荣我国青年社会学的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行为与学业表现——基于家长行为的调节作用

    沈纪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2年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调查"相关数据,本文考察了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行为对其学业表现的影响,以及家长行为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对其学业表现具有负向作用,家长网络娱乐行为会强化这一作用;未成年人网络学习行为对其学业表现具有正向作用,家长行为没有发挥调节作用.要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减少网络娱乐行为,增加网络学习行为;同时家长要发挥示范作用,减少网络娱乐行为.

    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行为学业表现家长行为调节作用

    互联网使用类型与青年群体的未来阶层预期

    杜世超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群体是互联网使用的主体,也是未来社会阶层流动的主力军,探究青年群体的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他们对未来社会阶层的预期和对阶层流动的信心有其必要性.采用潜在类别分析的方法,本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群体互联网使用类型主要包括基础型、发展型和全方位型三种.这三种互联网使用类型和青年群体的未来阶层预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相比基础型使用群体,对互联网进行发展型和全方位型使用的青年群体表现出更高的未来阶层预期,对阶层流动也更有信心.研究结果表明,平衡且多元的互联网使用有利于培养青年群体更为积极的社会心态.

    互联网使用潜在类别分析未来阶层预期阶层流动预期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形成机理——链式诱发、内在衍化与风险叠加

    许博洋涂欣筠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现代社会的典型越轨现象,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发生模式值得学界重点关注.立足"行为—被害"二元视角,通过对大规模学生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本文构建了青少年网络暴力形成机理的整合模型.结果表明,网络暴力行为与被害均遵循"社会—个体—互动"的链式诱发机制,社会纽带对低自我控制具有抑制作用,线上社会学习在社会纽带和低自我控制影响网络暴力的路径中起中介作用;网络暴力现象存在"内在衍化"机制,网络暴力行为对被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不良同伴交往与不良网络习惯具有双重"风险叠加"作用,二者能够同时加剧网络暴力的内在衍化效率.基于此,应构建行为层面的"控制—支持"防范系统,以及被害层面的"家庭—校园—网络"一体化预防体系,以对青少年网络暴力进行标本兼治.

    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网络暴力被害

    社会歧视感知、社会公平感与青年生育意愿

    聂伟风笑天
    4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相关数据,本研究实证分析了社会歧视感知、社会公平感对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社会歧视感知、性别歧视感知和年龄歧视感知不仅对高生育意愿发挥总体抑制效应,而且通过社会公平感对生育意愿产生中介作用;但社会公平感在户籍歧视感知、职业歧视感知、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歧视感知与生育意愿之间发挥遮掩效应.基于此,应当以减少社会歧视、增强社会公平为重要着力点,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社会歧视感知社会公平感生育意愿青年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财政性经费投入与教育机会公平感

    黄健邓燕华
    5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2005年和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相关数据,考察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居民教育机会公平感的关系,并从教育经费投入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分配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居民教育机会公平感不直接相关,而财政性经费投入是影响教育机会公平感的重要因素,且在财政性经费投入增幅越大的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也越有可能对居民教育机会公平感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还指出,财政性经费投入对居民教育机会公平感的正向影响主要是通过减轻他们的高等教育负担得以实现的.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财政性经费投入教育机会公平感

    地位变化感知与青年创业参与——金融环境的调节作用

    柳建坤何晓斌董寅茜
    6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有关数据分析当代中国青年创业参与的变化轨迹,并且从地位变化感知与金融环境双重视角出发,系统分析青年创业决策的微观心理机制和宏观环境机制.研究发现,从2010年到2021年,参与创业的青年占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积极的地位变化感知可以通过强化风险偏好和提高主观幸福感来激励青年参与创业活动;传统金融市场和数字金融的发达程度都可以强化地位变化感知对青年创业参与的激励效应,但数字金融所发挥的作用更大.本研究表明,提升积极的地位变化感知以及优化金融环境是激励青年参与创业活动的有效路径,这对于决策部门通过优化政策设计来激励青年参与创业活动具有启示意义.

    青年创业参与地位变化感知金融环境

    农村青年承揽工程项目的社会网复杂回报机制

    常富军慕良泽
    8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青年承揽工程项目这一现象是社会网回报机制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研究发现,农村青年、掮客和关系人在社会网中的交往以关系强度为牵引、以利益交换为实质内容;在不同行动者或群体间充当中介的还有掮客,附着于关系之上的除了"信息"和"影响",还有利益交换;农村青年社会网带来的回报不只有人情或利益的单一回报,还有二者结合的混合回报.研究农村青年承揽工程项目的过程机理,有助于探明城乡要素流动机制、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农村青年工程项目社会网回报机制

    Abstracts

    94-96页

    《青年研究》来稿须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年研究》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