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张倩

月刊

1006-9682

zwjyyj010@126.com

010-88909438

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学84-111信箱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Journal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查看更多>> 《中外教育研究》杂志以“关注中外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交流教学经验、推广教改成果、促进教育创新、开展学术争鸣”为办刊宗旨,力求体现“学术性、综合性、实用性、导向性”的办刊目标。同时,为了全面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集中展示全国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研究成果,加强各地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本刊将努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一个教育信息平台,达到交流与成果共享的目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再论素质教育——从教育的“功利性”谈起

    向前
    19-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的功利性作为社会发展对教育的现实回应,具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性,素质教育的推行必须正视这一点,并给予足够的回应,拒绝素质教育的“超功利”定位,为此,必须从各个层面以制度的形式保障素质教育推行的“动机”。

    素质教育教育的“功利性”

    对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几点探讨

    刘燕飞陈爱琼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贫困生认定是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到贫困生资助的效益和效率,关系到贫困生资助的公正与公平。本文在分析贫困生认定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具体建议。

    贫困生认定改进

    高校新教师如何站稳讲台的几点体会

    蒋慧王荣唐碧秋
    22-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提高教学技能,快速站稳讲台,是新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实践以及参加一系列教学培训的收获,探讨如何提高备课、授课等各个环节的教学技能,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教师。

    高校新教师教学技能

    从跨文化视角重新审视交际教学法的有效性

    周纯漪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学派”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他的语言理论的核心成分是语言习得者的交际能力和情景语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语言教学领域也诞生了交际教学法,并在中国的外语教学课堂上备受推崇。笔者拟从跨文化视角重新评价交际教学法在中国外语教学课堂中的有效性。

    跨文化交际教学法有效性

    被互联网技术建构和解构的大学课堂

    陈俊明蔡建霞
    25-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界注入前所未有的动力,特别是对于大学课堂来说,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解构了传统大学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互联网又在建构新的大学课堂。新的大学课堂与传统大学课堂存在诸多不同特点,我们应结合新旧课堂的各自优势,发挥教育的最佳功能,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

    互联网技术大学课堂解构建构

    对大学生“活动课程”综观结构的探讨——以广外南国商学院为例

    邹艳平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活动课程”是我国高校课程现代化的产物,是高校搭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本文主要以广外南国商学院为例,从如何制定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包括哪些要素,如何加强活动课程的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活动课程”的综观结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校的学生活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校活动课程综观结构活动要素

    加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范建强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理论宣传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起着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采用恰当方法,借助合适载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党的建设理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清末中国国际法教育的起步

    刘畅
    32-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丁韪良于19世纪60年代以国际法课程开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之先河,国际法学教育便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且不断成长,并在民国时期初具规模。这一时期中国国际法教育的起步,不但成为近代法学教育中之显要一笔,也成为近代中国国际法人才培养与学科构建之第一助力。作为当代中国法学教育之溯源,这一历程的整理亦是从侧面对中国法学教育演变脉络之又一勾勒。

    清末国际法学教育人才培养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探索——以课文A Test of Love为例

    望丽影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具体语篇为例从概念映射的角度对隐喻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隐喻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增强其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概念隐喻理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概念映射

    语言象似性在美国现代诗歌中的表现

    侯贺英鲁玲
    36-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象似性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界,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从词汇、句法及篇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和研究,并将象似性理论运用于文体分析和文学欣赏等领域,尤其在用象似性分析诗歌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从两个视角出发,即语言的象似性和美国现代诗歌,探讨前者在后者中的体现,旨在帮助理解诗歌的音形意和谐之美。

    象似性美国现代诗歌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