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全球传媒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全球传媒学刊
全球传媒学刊

季刊

全球传媒学刊/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的互联网:如何看待AI大模型发展背景下的虚拟空间

    张洪忠
    1-2页

    智能体: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中介体"——兼论智能体在新闻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杨保军孙新
    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识智能体在新闻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智能体的性质.智能体既不是"人主体",也不是"一般人造客体",而是人类总体能力对象化的创造物,是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中介体".在新闻生产实践中,新闻智能体由提供算力的动力机器系统、结成网络的传动机器系统、供给算法的控制机器系统、直接参与新闻生产的工作机器系统共同构成.就目前来看,新闻智能体是创构、保障、调适新闻生产网络体系的基础设施型生产工具,它以新闻生产数据化的方式,催生出新的新闻劳动分工,从而在人与新闻双向运动中发挥中介体作用.

    智能体新闻生产主体与客体相统一中介体

    录像民族志在人机交互研究中的可能与可为

    甘雨梅
    2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志在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过去半个世纪,民族志与人机交互研究在西方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交叉融合,产出了很多学科碰撞的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中文学界对于这一交叉领域的探讨和应用仍较为少见.鉴于此,本文旨在介绍基于常人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的"录像民族志"在人机交互研究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录像民族志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机交互研究中的经典案例,探讨了传统民族志与录像民族志之间的微妙差异与内在共性;同时,结合笔者自身在中国本土收集的人机交互素材,阐述了录像民族志为人机交互研究提供关于序列性、身体性和隐蔽劳动相关层面的独特分析思路和分析要点,并展望了录像民族志在我国本土人机交互研究中的可能与可为.

    民族志录像民族志人机交互常人方法学本土语境

    消失的对话性:作为伪命题的AI时评

    张宇曹林
    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影响已从信息类的新闻报道领域渗透至观点性的新闻评论,AI时评给被视为"不可被机器替代的最后领地"的评论写作带来某种挑战.本文认为,AI时评不符合新闻评论的对话性要求,有智能而无智识,有套话而无对话,有答案而无问答.本研究通过分析AI小壹创作的26篇时评文章,从选题、行文和效果三方面探究AI写作如何消灭了新闻评论的对话性.对话性的缺失,让AI时评只能成为一场自言自语的"对空言说".人化的AI时评目前还无法取代人的写作,但对机器化的"人的写作"形成了一种反向测试.

    AI时评新闻评论对话性

    AI是传播主体吗?人机传播的兴起及超越传播本体论的限度

    别君华
    5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十年间,新媒介领域最为深刻的变化便是AI进入传播秩序.作为对新现象的回应,人机传播范式强调AI作为传播主体而非仅仅是中介工具.在梳理当前传播研究人类中心论、机器中心论和人机关系论三类主流观点的基础上,发现传播研究面临难以将AI归类为传播主体的困境.而人机传播能够为传播研究突破其本体论限度,将AI从中介提升至传播主体的位置提供可能.在如何构成传播主体这一问题上,计算机社会行动者路径发现,人机之间能够发展出特定的人机社交脚本,并且,系统性脚本会反过来作用于人际传播.由此,AI与人实际构成他异关系,成为新传播秩序中的传播主体.人机传播为传播研究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限度提供了可能的进路,亦为传播观念的间性论转向提供了有力的起点.

    AI人机传播传播主体计算机社会行动者间性论

    认知传播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发展:挑战、应用与路径

    韩晶晶余皓晴
    7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当下国内认知传播研究发展的挑战,重点介绍了认知传播科学研究路径中极具影响力的、传播学内生的理论——动机驱动下媒介信息处理的有限容量模型(LC4MP),系统地梳理了该理论近二十年的主要成果,总结了该理论的核心命题与主要变量工具箱,并在此基础上对有意在认知传播领域深耕的学者提出可尝试的三种研究路径,以期繁荣国内认知传播研究发展,最终通过融入中国语境的检验与应用来拓展以LC4MP为代表的认知传播理论.

    认知传播LC4MP认知加工媒介信息特征动机系统

    媒介心理生理学视角下青年对烟酒公益广告中恐惧诉求与成瘾画面的认知与记忆机制研究

    刘佳炜许玮菁
    9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群体中的烟酒成瘾问题是全球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本研究依托线索反应范式及动机性认知理论,通过次级任务反应时间测试,分析公益广告中的恐惧诉求和烟酒展示对青年认知及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单纯借助高强度的恐惧诉求策略,还是配合展现烟酒制品实际使用情景的方式,均会导致研究对象的注意力分散,公益广告劝阻效果降低.此发现指出了公共卫生宣传中恐惧诉求与直观展示的局限性,为改进宣传策略提供了建议.

    成瘾物质线索公益广告线索反应范式次级任务反应时间技术

    作为拟形的"抽象游戏":智能时代的女性虚拟化身生存与认知传播

    杨雅汤清扬
    11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智能时代的女性与虚拟化身技术问题展开探讨.从可供性、可见性与可能性的视角来看,虚拟化身不仅是中介化的自我呈现工具,也是数字化生存的重要载体,经历了从话语到具身的研究路径转型,并影响着虚拟空间的自我他者认知与传播行为.由于具身化身影响的内隐性,女性人机传播中的化身研究需要借助女性主义的视角,超越本质主义进行自反性的探索.因此,智能时代女性化身生存的研究需要更多社会事实和经验,研究融合认知传播的研究范式与研究工具,以启发女性主义人机传播在瞬时反应与微观效果层面的更为细颗粒度的实证探索,以期为未来更为宏观的人与技术社会关系的理论化研究打下基础.

    女性化身生存人机传播认知传播效果智能时代

    从国家安全到全球安全:安全议题国际传播的理念创新和实践转向

    雷跃捷侯璐
    13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安全观理念对提高安全议题国际传播能力有何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将从全球安全观的视角来探讨当下安全议题的国际传播问题.本文认为,赓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安全观是中国参与解决全球性安全问题的新方案,为全球走出安全治理困境提供了新安全范式,同时也为安全议题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理念和新视野.在理念层面,全球安全观推动安全议题国际传播理念创新,表现为国际传播全球化的传播理念创新和国际传播自主化的传播理念创新.在实践层面,全球安全观理念指引下的安全议题国际传播正在经历传播内容、传播策略和叙事方式三重维度的变革.

    全球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议题国际传播

    从议题到战略: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的国际传播体系建构

    陈先红
    14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故事—话语的叙事学视角,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国际传播体系的宏观建构.遵循中国政治叙事和民族话语的研究路径,本文以讲故事实践为本位,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的核心议题、共享话语、叙事体系,并提出了战略传播体系,即以"四个认同"为出发点,提炼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国际传播核心议题和叙事方向;聚焦全球化表达的共享故事核"四个一"话语,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全球话语体系;以"五个超越"为统领,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全球叙事体系;并进一步基于华人"讲故事网络"建设,提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全球战略传播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战略传播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