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维

双月刊

1008-2638

tel2738210@163.com

0452-2738210

161006

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原有特色,大胆探索学术难点和理论热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西兰毛利小说中个人主体的民族身份问题研究

    徐媛媛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西兰在二战后兴起了去殖民化运动,原住民族毛利族的民族意识及民族自豪感由此得到强效提升,诸多优秀的毛利文学家开始借助小说创作而进行主体构建,为个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指出了路径方向.在阐述毛利民族特色与毛利文学风格的基础之上,围绕克里·休姆与其浪漫怀旧的民族文化观、维提·依希马埃拉与其爱恨交织的民族文化观、帕特里夏·格雷斯与其积极悦纳的民族文化观展开研究,以此来深入阐明新西兰毛利小说中个人主体的民族身份问题.

    新西兰毛利小说个体身份认同民族价值观

    《宠儿》与《W,或童年回忆》的创伤叙事与想象治疗

    丁佩萱张敏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宠儿》与《W,或童年回忆》的叙事结构展示了文学想象力如何将不可言说的创伤历史转化为创伤恢复的连贯性叙事形式.叙事的非线性反映了创伤的混乱本质,而想象力强调了将这些记忆嵌入个人历史的治疗潜力.两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想象力构建的人物形象跨越了过去与现在、生与死之间的鸿沟,帮助主人公将创伤从混乱记忆中剥离并融合于治愈性的现实中.在此过程中,莫里森的"林中空地"和佩雷克的"奇幻岛屿"突出了想象性场景,为面对和处理创伤提供了空间.

    创伤叙事宠儿W,或童年回忆想象治疗

    清代武术发展及其价值功能嬗变

    卞振武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文章阐述了清代社会背景与文化环境,揭示了这一时期武术传承与创新的动态过程.其次,探讨了农民起义、民间秘密结社对武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强调了新闻出版在促进武术知识广泛传播方面的影响,以及镖师职业化和武术商业化趋势对武术发展的作用.再次,研究了清代武术在实用、教育及医学方面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如何满足当时社会的需求.最后,详细论述了清代社会变革如何导致武术价值功能的转型与重构,特别是在意识形态和技术层面的适应与更新.

    清代武术价值嬗变

    中国古代三法司体制的演进与镜鉴

    李乃栋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中央司法机关从"一法司"逐渐变为"三法司",是"慎刑""刑中"司法理念的体现和加强皇权、制衡中央司法权的需要.三法司体制自唐代产生,在历代司法改革与实践中,逐渐克服了诸如宋代司法机构重叠设置、程序混乱复杂,元代各机关各领其事、互不统摄,明代厂卫干预司法、皇帝任性越法等等弊端,至清代已较为完备,较好地发挥了制衡司法权、促进司法详慎公正的作用.

    三法司司法公正制衡慎刑

    明代土司应调从征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保靖土司"征调为例

    汪益民张玉芊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持续增强并逐渐升华.土司作为少数民族社会的政治精英通常也是其对应民族的军事精英,所参与的少数民族应调从征为中央政权组织的多民族军事活动提供了重要佐证.以保靖土司为个案研究,对明代土司应调从征进行了梳理,认为保靖土司参与中央政府各种性质的应调从征中,彰显出了超强的军事实力和对中央政权深刻的国家认同,自觉融入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了中华民族由"自在"共同体向"自觉"共同体的转变,加速了"西南蛮夷"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历史进程.

    明代应调从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靖土司

    宋元时期汉语正反疑问句的历时研究

    刘薇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反疑问句是一种重要的疑问句类型,它以自身特有的话语表达方式、丰富的话语意义作用构建起一个句子类别的子系统.本文从历时角度展开,在宋、元时期正反问句的发展特点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历史演进过程,并重点阐述了各类正反疑问句在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时期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梳理上述历史阶段的特点,揭示了正反疑问句发展演变的脉络.

    正反疑问句历时演变句法特征

    益阳方言程度副词"很"的语音现象研究

    张芬宫齐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阳方言的程度副词"很"和普通话一样,既可作状语,也可以作补语,但是"很"在益阳方言中也有其不同于其它方言的特殊用法,如"很+X+巴+X"等习惯用语.另外,"很"的读音会因其语法功能、语义等方面的差异而变化."很"在益阳方言里一共有三个读音,表示不同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很"的读音变化主要在于声调的变化,而声母和韵母保持不变.益阳方言"很"的三个读音并非由文白异读或语流音变造成,而是由于内部屈折而产生的一字多音.

    益阳方言程度副词读音变化内部屈折

    中俄茶叶贸易历史背景下的恰克图混合语研究

    孙为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混合语这个传统的语言学问题放在中俄茶叶贸易的历史背景下来阐释,在对恰克图茶叶贸易史爬梳洗剔的基础上,揭示恰克图混合语基于俄语,但深受汉语影响的新"语用代码"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恰克图混合语在语音和形态上倾向于与汉语保持一致:遵循开音节原则,尽量避免辅音连缀,从俄语中借入的词不再有屈折变化等.恰克图混合语不仅是一种语言迁移现象,是茶商适应策略的体现,也反映了中俄边境的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

    中俄茶叶贸易混合语恰克图混合语

    新时代中国电影跨文化影像叙事路径

    褚晓萌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文化产品的电影承载着权力话语逻辑,西方电影所呈现的中国想象,或是作为区分自身差异的存在,或是符合西方趣味的想象,而中国电影长期不在场又强化了西方话语.纵观全球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依旧占有主导地位,中国电影国际传播面临诸多问题,在审美价值上如何兼具独特性和公共性成为重要挑战.新时代中国电影跨文化影像叙事路径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正和创新;在拆解中重塑中国美学;在多元主体中寻求情感共通性.

    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影像叙事传播话语

    乡村振兴题材剧《富春山居》的叙事拓展与价值表达

    史海燕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题材剧《富春山居》契合了时代语境,实现了主旋律的表达和市场经济效益的双赢.全剧在叙事视角上实现了题材选择和主旨表达的创新,在主体形象上实现了全新的乡村人物形象正向塑造,在表达方法上实现了情与理、文与美、虚与实相互交融.全剧诠释了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勇于奉献、夯实法治等时代价值观,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影视佳作.

    乡村振兴题材剧叙事拓展价值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