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维

双月刊

1008-2638

tel2738210@163.com

0452-2738210

161006

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原有特色,大胆探索学术难点和理论热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日本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角色塑造与精神外化

    侯达任田明星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日本动画导演庵野秀明担任主要编剧及总导演的《新世纪福音战士》被看作引发了日本第三次动画热潮.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程和角色塑造,体现了角色与创作者人生的重叠.《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创作源于债务危机,从电视版到剧场版系列剧的创作延续了二十五年,为满足观众的期待庵野秀明不得不压抑自我精神的外化而陷入劳动异化的苦闷,最终庵野打破作品与生活的隔阂,为系列剧画上句号.剧中人物碇真嗣、碇源堂、绫波丽、明日香、渚薰和真希波分别体现庵野秀明精神世界的不同侧面,体现了其动画人物塑造与现实人生重叠的创作风格.

    《新世纪福音战士》庵野秀明异化劳动

    法语"三圈层"教学模式探索

    谭颖
    136-13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语"三圈层"模式将协同机制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课程体系、产学研联动、实践环节、评价反馈等各个阶段实现与海内外合作单位的协同培养,致力于打造法语+跨学科知识、语言+专业、理论+实践的多维素养结构人才.通过将语言知识与跨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及能力;以课程为基础,项目为中介,通过"双创项目"孵化学习成果,以此形成以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理念为指导的闭环,实现厚基础、强实践的复合融通.培育跨界生长、跨界融通、跨界创新的新文科士壤,为新文科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圈层法语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研究

    廖小文王俊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创造是带动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当前,越来越多高校大学生以组建团队的形式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创造实践,但大学生创业团队容易在团队组建、团队信任管理、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遭遇瓶颈.新时代高校需要通过加强团队信任管理来提升团队向心力,打造团队文化来提升团队凝聚力,发挥核心人物作用来提升团队执行力,从而将"三力"合一,促进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团队信任管理团队执行力

    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王延丽尚磊宗晓蕾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指向是党员发展标准明确化、党员队伍素质全面化、党员发展程序公正化、党员教育培养导向化;基本依据为政治素质是首要标准、道德品质是重要要求、现实表现是重要条件、学习创新是重要内容、群众基础是关键标准;实践路径包括构建了以5 个一级指标和12 个二级指标的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种量化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并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与成效评估.

    高校学生党员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李文佳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国文学类课程是中国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虽然西方世界意识形态和西方文化价值观渗透在每一部文学作品中,但此门课程又潜藏着诸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新文科背景下,教师要结合外国文学学科的逻辑特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有意识地进行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取向的比较、鉴别和过滤,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学习的有机融合,进而落实价值观引领和立德树人的目标.

    新文科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

    融合与共生: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场景转向研究

    孙晓宇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场景理论为高职思政课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导向:平铺直叙的理论教育过渡到立体深刻"实践+"教育;传统教育元素在结构后将重新整合成为一个新的教育场景;学生的"学"取代教师的"教",注重个人精神体验和主动选择,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彰显.场景理论视阈下大思政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教学主体发生转向将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提质培优打开新思路.

    高职思政场景理论大思政课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析

    邓宏凯刘利吴东吹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全育人"作为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对于深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三全育人"的有机契合性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进而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协同的实施路径,为新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大学生在日益多变的职业环境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求,进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全育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教育

    国家认同视域下"国际法"课程的思政功能与实现路径

    何宏莲邓亚玺
    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认同教育与"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一致,培育国家认同意识是"国际法"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目前,"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整体建构缺乏全局性、课程思政设计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思政元素的运用缺乏深度与创新等问题.对此,"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应从精准定位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开发课程思政建设途径、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融合形式、提高教师思政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从而坚定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基于人工智能的"线上+线下融合式"对外汉语教学探析

    沈红霞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是人工智能时代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线上、线下各教学要素间和谐统一、共生互促的智能教学生态,不仅充分发挥了线上教学自由灵活的优势,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跨时空获取和共享,而且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赋能对外汉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在阐述对外汉语教学"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适用基础上,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特点,进一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线上+线下融合式"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势,聚焦学前的资源层开拓、课前的诊断层引领、课中的应用层支持、课后的技术层推动、学后的诊断层助力,对基于人工智能的"线上+线下融合式"对外汉语教学进行实践应用分析.

    人工智能时代"线上+线下融合式"对外汉语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

    赵辉明成满
    169-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高校思政课堂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优秀传统文化与《纲要》教学的融合,可主要从说明传统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运用以及厘清近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演变脉络等路径实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传统文化融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