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半月刊

1002-1256

oac@vip.163.com

0452-2663532,2663533

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北大街333号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为学术性刊物。旨在为教学、医疗和科研等方面提供总结经验、交流学术思想的园地和论坛,使师生的知识不断更新、培养造就医务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栏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疾病防治经验、护理医学、技术·方法、医院管理、综述·讲座、教学研究、病例报告、新动态、新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OX在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一飞唐华瑞陶健平周帆扬...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肌醇加氧酶(Myoinositol oxygenase,MIOX)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肾癌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人肾癌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MIOX的表达情况;TIMER 2.0 分析MIOX在不同部位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HPA数据库收集蛋白表达数据;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探索MIOX对肾癌预后的影响;利用LinkOmics数据库寻找MIOX的共表达基因,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RT-qPCR检测MIOX mRNA在肾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过表达质粒调控MIOX在细胞中的表达后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CCK8 实验来检测调控MIOX后对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MIOX在肾癌中细胞系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细胞和组织(P<0.05).MIOX高表达的肾癌患者的DFS和OS均优于MIOX低表达的患者(P<0.05).过表达 MIOX 抑制了 A498 细胞和 CAKI-1 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P<0.05).结论 MIOX在肾癌组织和细胞中呈低表达,其低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差.过表达MIOX可抑制肾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MIOX有望成为肾癌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肌醇加氧酶肾癌迁徙侵袭预后TCGA数据库

    利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析难治性心力衰竭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李林芳赵少岩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析难治性心力衰竭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2023 年 5 月在本院治疗的 573 例RHF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统计RHF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目标事件)发生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前死亡率(竞争事件)、既没有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也没有死亡发生率(删失事件),使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RHF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573 例RHF患者中位随访时间 7(0.5~37)个月,其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8.99%,竞争事件发生率为 12.39%,删失事件发生率为 28.62%.不同结局事件间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VEF、LVEDD、NT-proBNP、血钾是RHF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高血压史、LVEF、LVEDD、NT-proBNP、血钾是RHF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下,高血压史、LVEF、LVEDD、NT-proBNP、血钾是RHF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

    难治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影响因素竞争风险模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周围微循环变化和神经纤维层厚度相关性分析

    崔腾谢驰蔡亚珍徐玥...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SS-OCTA)分析比较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视盘周围微循环变化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23 年 6-9 月本院眼科和内分泌科收治的 158 例患者进行了横断面研究.根据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ETDRS)的准则,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三个组别:对照组(53 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53 例)和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52 例).使用SS-OCTA技术对视盘周围各扇区的三个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Retinal vessel density,RVD)、血流灌注面积(Perfusion density,PD)以及视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pRNFL)厚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DR组在四个象限RVD、PD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除N象限RVD、PD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象限RVD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的pRNFL厚度较对照组增厚(P<0.05),而NPDR组与对照组比较pRNFL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视盘周RVD与pRNFL厚度呈中度正相关(r=0.7645,P<0.0001),NDR视盘周RVD与pRNFL厚度呈中度正相关(r=0.5252,P<0.0001),NPDR组视盘周RVD 与pRNFL厚度呈中相关(r=0.4652,P<0.001).对照组视盘周PD与pRNFL厚度呈中度正相关(r=0.7587,P<0.0001),NDR视盘周PD与pRNFL厚度呈中度正相关(r=0.5695,P<0.0001),NPDR组视盘周PD与pRNFL厚度呈中相关(r=0.5895,P<0.0003).结论 在DR的发展中,PD和RVD在各个象限的变化可能具有一致性.在DR初期未发生病变时,pRNFL明显变薄,这提示在DR初期pRNFL可能是视网膜血管、神经损害的标志.SS-OCTA在评估早期DR微循环变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视盘局部血流视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肝叶切除术患者的出血和心肌、肠以及肾损伤的影响

    徐晗谈燚徐忠厚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肝叶切除术患者的出血和心肌、肠以及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 年4 月—2024 年4 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的7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补液)和观察组(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两组,每组各 35 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输液量,进入手术室(T0)、肝切除前10 min(T1)、肝切除后10 min(T2)、手术结束前5 min(T3)的心率(HR)、MAP、乳酸(Lac),术前和术后的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钙蛋白T(TnT)、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肌酐(Scr)水平,以及术后心肌损伤、肠损伤、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输液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刻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T1、T2 和T3 时刻观察组MAP低于对照组,T1 和T2 时刻观察组Lac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AST、ALT、TBIL、TnT、I-FABP、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 AST、ALT、TBIL、TnT、I-FABP、Sc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损伤发生率(5.71%)、肠道损伤发生率(17.14%)、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11.43%)均低于对照组(22.86%、40%、3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叶切除术中应用LCVP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可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对于患者心肌、肠道、肾脏的损伤作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肝叶切除术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目标导向液体管理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早期预测的临床价值

    王蓓蓓张帮杰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C 反应蛋白(CRP)与白蛋白(Alb)比值(CAR)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9 月—2022 年 6 月在本院确诊为AP的83 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中重症AP(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重症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29 例)和轻症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54 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数据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MSAP+SAP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预测MSAP+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AR对MSAP+SAP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MSAP+SAP组与MAP 组血常规各指标中白细胞绝对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Neutrophil granulocyte,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与MAP组相比,MSAP+SAP组淀粉酶、脂肪酶、CRP、甘油三酯、NLR、CAR均明显增高,而白蛋白、血清钙离子浓度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AR(OR 1.697,95%CI 1.229~2.344,P=0.001)是预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CAR对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预测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以4.41 为cut-off值,其敏感性为72.4%,特异性为98.1%,曲线下面积(AUC)为 0.906.结论 CAR可作为早期预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良好标志物之一.

    急性胰腺炎中、重症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

    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李晗静周卫鹏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V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到本院就诊的 205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 3 个月,按是否并发VD分为VD组(n=44)和非VD组(n=161)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资料,比较匹配后VD组(n=42)、非VD组(n=42)的一般资料;COX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后V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VD发生率为 21.46%;匹配后VD组年龄大于非VD组,合并高脂血症占比、脑白质病变评分高于非 VD 组(P<0.05),脑梗死面积大于非 VD 组,脑梗死发作至入院时间长于非 VD 组(P<0.05);年龄(HR=1.042,95%CI:1.010~1.075,P=0.003)、高脂血症(HR=1.040,95%CI:1.004~1.077,P=0.025)、脑白质病变评分(HR=1.153,95%CI:1.055~1.259,P<0.001)、脑梗死面积(HR=1.099,95%CI:1.034~1.167,P<0.001)与脑梗死发作至入院时间(HR=1.067,95%CI:1.008~1.130,P=0.007)均为V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发现高龄、脑梗死面积大、脑白质病变评分高、高脂血症以及脑梗死发作至入院时间长为急性脑梗死并发VD的危险因素.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急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影响因素

    利巴韦林注射液致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及文献阅读分析

    何丽霞梁培殷勤陈文刚...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利巴韦林注射液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 2022 年 9 月—2023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两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血细胞减少,参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并结合 Naranjo 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筛选可能引起该患者出现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药物.结果 检索中英文文献,排除患者疾病因素影响和合并用药情况,患者1 使用利巴韦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Naranjo 评为 7 分,患者 2 使用利巴韦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Naranjo评分为 6 分,两例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均为"很可能",判断引起患者骨髓抑制的药物很可能为利巴韦林注射液,予以停药和给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输血对症处理后患者血细胞逐渐恢复,出院时两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已恢复正常,但仍存在贫血.结论 利巴韦林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疗程和用量,特别是贫血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

    利巴韦林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抑制药品不良反应

    基于深度算法的肝外胆管癌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的构建及验证

    时金凤王志芳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肝外胆管癌(ECC)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并验证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270 例ECC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训练集,收集其经MRI动态增强扫描获得的肿瘤位置、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等特征,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不同临床分期的ECC进行分类建模,构建ECC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另回顾性分析 2023 年 1-12 月本院收治的 94 例ECC患者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以病理学诊断的临床分期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基于深度算法的ECC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对患者临床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ECC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对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诊断灵敏度(100.00%、93.33%、97.78%、100.00%)、特异度(100.00%、98.44%、95.92%、100.00%)和准确度(100%、96.81%、96.81%、100.00%)高于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方式(灵敏度:91.67%、86.67%、88.89%、85.71%,特异度:97.56%、90.63%、93.88%、100.00%,准确度:96.81%、89.36%、91.49%、98.94%),且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0.885,P<0.001),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方式与病理学结果也存在一致性(Kappa=0.691,P<0.001).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ECC术前MRI动态增强扫描自动分期系统可提高对ECC术前分期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深度学习算法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潮州市儿童手足口病EV71疫苗犹豫及影响因素分析

    林敏娜郑端增李康生
    147-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研潮州市 6 月龄~5 岁儿童EV71 疫苗接种的现状,围绕儿童家长对EV71 疫苗的疫苗犹豫、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EV71 疫苗接种现状提供建议.方法 于2023 年5-7月在潮州市每个县区(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各选取 2 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整群抽样.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儿童家长资料的收集,包括家长基本信息、疫苗犹豫、疫苗认知情况等.结果 发放问卷共 487 份,有效回收 453 份.调查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家长中有 45.92%已接种EV71 疫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长存在一定的疫苗犹豫,主要在于疫苗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家庭年收入>20 万元的、受教育水平在大专/本科的、居住地在城镇的家长犹豫得分较低.而疫苗犹豫得分低的更倾向为孩子接种EV71 疫苗,疫苗认知水平得分高的家长更倾向孩子接种.结论 政府相关部门应保证EV71 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疫苗接种人员;加大手足口病和EV71 疫苗的宣传科普力度,特别是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科普,树立疫苗接种的信心.

    手足口病EV71疫苗疫苗犹豫影响因素

    贵州省晴隆地区肺结核患者基础信息分析及相关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兴祖蔡清华车思思李连珍...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基础信息,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以及探讨萋-尼抗酸染色、罗氏培养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三种检测方法在基层医院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0 月晴隆县人民医院结核门诊就诊的 306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确诊的肺结核组(209 例)和非结核病组(97 例).分析 209 例肺结核组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分析研究两组患者抗酸染色、罗氏培养和核酸检测的结果,并评价不同方法联合检测在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09 例肺结核组患者男女患者比例数接近3︰1(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15~65 岁年龄段,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病人群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小学至初高中文化程度占比高于本科及以上学历(P<0.05);农民及民工为职业的患者高于其他职业(P<0.05),但学生群体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占比14.83%;结核患者多见于有抽烟习惯的患者(P<0.05);营养不良者高于营养状况正常者(P<0.05);结核患者多见于有基础疾病史(P<0.05)和有过结核病史以及结核接触史(P<0.05).根据研究发现抗酸染色+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为 89.00%,高于三种方法单项检测及抗酸染色+罗氏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中,抗酸染色、罗氏培养、核酸检测三种检测方法敏感性分别为29.67%、45.93%、80.38%,特异性分别为 87.6%、91.75%、62.89%;联合检测中,抗酸染色+罗氏培养、抗酸染色+核酸检测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 70.33%、89.0%,特异性分别为 97.94%、84.53%.抗酸染色+核酸检测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抗酸染色+罗氏培养和单项检测(抗酸染色、罗氏培养、核酸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酸染色+罗氏培养检测的特异性高于抗酸染色+核酸检测和单项检测(抗酸染色、罗氏培养、核酸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抗酸染色+核酸检测的联合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优于其他检测.结论 经患者基础信息初步调查和统计,就诊的结核病患者呈多元化分布,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同时根据检测方法阳性率的比较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效能评估,晴隆县人民医院作为本地区唯一结核定点医院,实验室合理有效地运用联合检测的方法对临床在结核病诊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肺结核流行病学抗酸染色罗氏培养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