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全球教育展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全球教育展望
全球教育展望

钟启泉

月刊

1009-9670

021-62232938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全球教育展望/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刊登有关外国教育理论、制度、流派、方法、变革等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和综述性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陈肇新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指导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教育与文化的概念关联、教育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内容关联,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促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对教育强国建设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义在于:一是明确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底色;二是揭示深化"第二个结合"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三是说明反哺文化强国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助力我国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党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权,更好地强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更好地深化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促进文明互学互鉴.

    习近平文化思想教育强国文化领导权

    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实践理路——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

    张昊楠
    1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论断.文化思想的具体落脚点在于价值观育人,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其创新性发展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在强化青少年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德法结合"的道德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培育青少年法治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实践理路方面,首先需要遵循教材编写的总体原则、应用先进的教材编写技术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进教材"工作,进而通过提升师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核心素养、关注情感认同等方式保障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习近平文化思想道德与法治文化自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中国教育现代化话语国际传播的认识论挑战与突围

    赵伟黎郑云丹
    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指代一种社会文明进程,而现代性是现代化进程的认识论表达,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不同的本土现代性.当下,西方现代性在认识论层面上具有霸权殖民性,已然成为国际学术共识.为跳出西方现代性的桎梏,"文化自觉"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显性诉求,叶澜老师团队创建的"生命·实践"和刘铁芳老师创建的"中国少年培育"等均是中国教育话语的文化基因表达.但是这些本土文化基因该如何守正创新地进行国际表达与传播,是亟待当下教育学者深入探究的问题.文中以上述两个中国特色教育话语为例,探究它们在国际表达与传播中面临的认识论挑战和突围路径,提出话语、文化和认识论等多层面的翻译传播和对话路径,为当下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范式参考.

    教育现代化国际表达与传播认识论挑战与突围"生命·实践""中国少年培育"

    大变革时代重估同理心的育人价值

    李红恩张良王克志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运用、后工业时代对劳动者素养的新要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时代新人培养的新需求等一系列时代挑战,为学校教育应培养具有什么样特质的学习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同理心作为基于移情性理解,能够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给予利他性回应的稳定心理过程、状态或特征,其育人价值体现在有助于培育道德性人格、发展社会情感素养与提升社会凝聚力等方面.作为社会交往实践中的心理特征,同理心的培育依托于社会交往实践之中,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培植他者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性倾听、提升协商精神,并通过服务本位的学习,发展关怀伦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同理心社会情感素养道德性人格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向前瞻:第五代教育评价

    朱德全曹渡帆
    5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的系统性工程,也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事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面对价值驱动、社会转型与技术变革三重外推力量,教育评价将在哲学层、理论层与技术层发生转向,从而迈向第五代教育评价.第五代教育评价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未来朝向,它以"科学人文主义"为精神指引,在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基础上更加凸显智能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融入与功能发挥,表现出智慧性、全息性和发展性的价值定位.为实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蓝图,第五代教育评价要充分彰显智慧性运行、融合性发展、参与性构建、回应性服务与差异性实施的多维属性特征,打造数字技术支撑的评价生态,树立多种理论资源融汇的评价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组织,彰显以需求为导向的评价功能,以及坚持分人、分段、分类的评价实践.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第五代教育评价科学人文主义

    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表现性评价:机制、结构与策略

    毛玮洁
    7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学习者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但是却难以被传统的纸笔测试所检测.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更好地评价批判性思维,而且能够通过创设真实性情境提升学习动机,呈现新问题和有冲突的新信息来引发高阶认知,并借助评价量规支持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显性化,从而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基于此,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表现性评价主要由认知技能和情感倾向相辅相成的批判性思维表现目标、基于争议性问题情境的表现性任务、基于思维进阶的评价量规构成.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注意将表现性评价嵌入全学科的单元教学过程、营造对话环境引导学生的认识论信念从绝对主义向评价主义转变、运用评价量规支持批判性思维原理与学科知识的协同反思.

    批判性思维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评价量规

    潜移默化中的挣扎与成长——学校习俗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汪明帅胡文静秦冰凌
    8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是在由特定习俗所构成的学校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由于习俗具有"习焉而不察、熟视而无睹"的特性,其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学校以及教师自身忽视.本研究从"实然价值观—群体行为—物化环境"这三个维度建构了学校习俗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框架,透视学校习俗对身处学校场域中教师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校习俗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好比一个连续体,典型地表现出三种类型:有的发挥了正向促进作用,身处其中的教师得到了快速成长;有的产生了负向阻碍影响,让教师对所处学校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有的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带来了一些困扰.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习俗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学校要形成积极稳定的"实然价值观—群体行为—物化环境"习俗系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校长在习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学校习俗教师专业发展潜移默化

    社会支持如何影响乡村教师离职倾向:基于序列中介效应的分析

    朱守信程天君
    10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建立一支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离职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教师能否"留得住",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463位乡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明社会支持对乡村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的任教学段越高、教龄越长,其离职倾向相应越低;社会支持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可以直接负向预测乡村教师离职倾向;社会支持不仅可以通过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的独立中介作用,还可以通过二者的序列中介作用负向影响乡村教师离职倾向.为预防和减少乡村教师离职,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社会支持体系,培植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和乡土情怀,提升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和专业发展条件.

    乡村教师离职倾向社会支持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欧盟镜鉴与中国路径

    李宝庆刘栓
    12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习者有关可持续性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堪称世界典范,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和做法对我国极具借鉴意义.它经历了环境教育萌芽期、环境教育发展期、可持续发展教育确立期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完善期四个阶段.其经验包括:教育价值以行动取向和能力获得为方向引领;教育内容贯彻生本性与多样性相协调的设计理念;教育实施形成全过程与全方位的发展格局;评价机制呈现科学化与多元化相统一趋势;保障机制实现政策引领、资源支持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路径选择的启示在于:科学施策,回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现实之困;加强衔接,构建交融共生的全民教育网络;注重创新,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互促共进;完善制度,构筑立体多元的支持体系.

    欧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的UNESCO健康福祉教育战略

    崔西孟沈晓敏
    13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健康福祉教育战略旨在为所有学习者创造更加健康和韧性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健康福祉教育隶属于变革教育,强调健康福祉目标与教育目标的紧密关联,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贡献.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健康福祉教育战略确定了三大优先领域:加强全面性教育,营造安全、无暴力和包容的健康学习环境以及构建韧性的学校卫生系统.其行动方略重点强调坚持尊重人权与循证指导原则,遵循发挥全球领导力作用与协调合作方针.健康福祉教育战略的核心在于为儿童和青少年增权赋能,促进健康学习,加强学校教育系统韧性能力建设;因此,我国学校教育变革应着力构建更具韧性的健康学习系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健康福祉教育可持续发展健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