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韦磐石

双月刊

1009-0673

xuebao@xynun.edu.cn

0859-3296352

562400

贵州省兴义市湖南路32号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查看更多>>本刊刊载有价值、有创见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章,体现教育性、师范性、民族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促进黔西南民族师专的学术教学,以及黔西南科教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村体育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基于资源开发的调节效应

    刘才强阎朝兵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和文化传承的关键途径.通过精心规划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及体育设施,可显著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增强村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这一过程依赖于政策支持和有效的市场机制.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实施科学的资源管理,能够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可持续发展.农村休闲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创新,不仅提升了经济效益,还带来了社会和环境的多重收益,为农村体育旅游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和策略.

    休闲体育乡村旅游调节资源开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淮南子》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雷鹏飞张浮凌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框架,从"三维"转换视角对《淮南子》约翰·梅杰译本和翟江月、牟爱鹏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进行对比研究,探究两个译本在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中对文化负载词的不同处理.研究发现:在语言维度,梅译本倾向直译,而翟译本注重音译;在文化维度,梅译本借助脚注,详细阐明原著中的特定文化元素,翟译本则通过省略细节,降低文化传达的复杂性;在交际维度,两个译本都采用了英语中的对应概念进行翻译,符合目标读者的预期和需要.两个译本在"三维"转换中的适应性选择对中国典籍的对外传播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积极意义.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文化负载词典籍翻译《淮南子》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苗族花带非遗的创新性发展研究

    董子涵何治民崔艺杰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刻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创造性,亦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内驱动力.湘西苗族花带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又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田野调查,从民族文化资源向民族文化资本转化视角出发,深度揭示了湘西苗族花带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实用文化艺术价值,并分析了其在时代变迁中的创新性发展.同时,提出从花带非遗丰富乡村旅游新体验、非遗入校激活花带非遗传承新动力、短视频助力花带非遗传播新态势等方面入手,以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湘西苗族花带文化内涵多元价值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底线目标与框架机制——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

    代雨钟君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将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要求,并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把发展产业作为重点工作和主要抓手,将扩大就业作为关键举措.此外,还需要衔接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宏观治贫主体;衔接好以乡村振兴局为中心,协同好各参与部门的中观治贫主体;落实到行业、专项、社会三位一体的微观治贫主体;优化好"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的科层级政府组织治贫主体;应用好联动、协同、演进三种机制,发挥好水平、垂直、上升的动力效应.

    脱贫成果贫困治理衔接机制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探索——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胡银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动下,民族工作超越了与传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融合的教学秩序边界,课程在新时代的教学语境中被赋予了全新的民族话语元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空间生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叙述的新维度,课堂在凸显民族文化、历史元素之余,也能够彰显各族人民坚定文化自信、交融共情、携手同行的现实图景.新时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思考需要遵循"认知—情感—行为"由浅到深的逻辑规律,聚焦青年学生对民族认同关键落点,探赜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逻辑.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思考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和科研反哺教学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杨欢邢玲玲张刚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智慧教学平台和科研反哺教学相融合开展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相对缺乏,在大学物理课程开展了基于智慧教学平台和科研反哺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实践和效果分析.智慧教学平台和科研反哺教学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丰富了课堂互动交流,增加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拓展了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智慧教学平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罗利群杨娅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将其开发为园本课程,有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幼儿园课程的适切性和本土性,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民族地区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本课程的开发,应以目标制定为引擎,诠释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以内容挖掘为基础,促进园本课程内容的整合、以课程实践为抓手,实现园本课程的教育转化.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本课程开发路径

    以关键词法促进低学业浮力学生课堂词汇学习教改研究

    翟康彭雁萍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学业浮力学生词汇学习较为困难,并且他们缺乏毅力通过大量阅读附带习得词汇.作为一种重要的直接记忆法,关键词法如未经适当的转化,可能不适合中国低学业浮力学习者.由于汉语拼音和英语相近,可以从汉语拼音中选取关键词,然后在关键词和目标词汇之间进行联想.69 名受试分为关键词法组和对照组参加了词汇学习实验,结果表明关键词法显著地促进了低学业浮力学生的词汇学习.关键词法借助于已学知识,兼具一定趣味性,可能更适合低学业浮力学生,建议这些学生使用关键词法学习英语词汇.

    关键词法关键字母法汉语拼音

    "乘着歌声走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主办中国-东盟经典民歌大学生歌唱大赛系列活动

    封2页

    来稿须知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