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h17/Treg失衡引发的免疫耐受在棘球蚴感染所致过敏性休克中的作用

    何金盼崔键戴庆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失衡引发的免疫耐受在棘球蚴感染所致过敏性休克(AS)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纳入棘球蚴感染患者、棘球蚴感染休克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20例.采用ELISA检测3组人群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gE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将45只C57/B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棘球蚴囊液构建感染模型,治疗组尾静脉注射20 mg/kg CD25抗体,每周1次,持续1个月.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7和TGF-β水平.将棘球蚴囊液再次注射至各组小鼠腹腔,监测各组小鼠休克和死亡情况,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脾脏中IgE和FceRI表达,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gE水平.结果 与健康受试者比较,棘球蚴感染患者血清中IL-17和IgE水平降低,TGF-β水平升高,Th17/Treg细胞比例降低;与棘球蚴感染患者比较,棘球蚴感染休克患者血清中IL-17和IgE水平升高,Th17/Treg细胞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3.754、137.285、128.753、98.375,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中Th17/Treg细胞比例降低,血清中IL-17水平降低,TGF-β水平升高;再次注射棘球蚴囊液后小鼠休克率和死亡率均升高,小鼠脾脏中IgE和FcεRI表达升高,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脾脏中Th17/Treg细胞比例升高,血清中IL-17水平升高,TGF-β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4.653、112.645、109.753,P均<0.05);再次注射棘球蚴囊液后小鼠休克率和死亡率均降低,小鼠脾脏中IgE和FcεRI表达降低,血清中IgE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棘球蚴感染增加Treg细胞比例,导致Th17/Treg失衡引发机体免疫耐受和棘球蚴免疫逃逸,当棘球蚴感染超过机体阈值时会引起强烈的AS反应.使用CD25抗体特异性抑制Treg细胞数量可缓解棘球蚴所致AS.

    棘球蚴感染Th17/Treg失衡免疫耐受过敏性休克

    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参与囊蚴脱囊的作用研究

    赖雅诗梁凯何姗姗李晓芹...
    8-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重组半胱氨酸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特异抑制剂对脱囊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方法 用人工消化法收集囊蚴;采用体外脱囊,每组囊蚴100个,实验组分别加入N-(反式-环氧丁二酰基)-L-亮氨酸-4-胍基丁基酰胺(E-64)(20、40μmol/L)、碘乙酸(IAA)(50、100 μmol/L)、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成熟结构域(CsCPL-m)与囊蚴孵育,对照组仅加入缓冲液,37℃,30 min;弃掉液体后加入10 μg/mL胰蛋白酶-PBS溶液(pH 7.5),每5 min计数1次脱囊数,共计数6次,计算脱囊率;体视显微镜下将每组脱囊后的空囊分为三类计构成比.结果 rCsCPL-m处理组与对照组在5、10min脱囊率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70、0.163,P均>0.05),到15 min时,两组脱囊率均达到99%.E-64与IAA处理组在5、10、15、20 min脱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3.895、286.003、203.959、41.451,P均<0.001);25 min 时 E-64(20、40 μmol/L)与 IAA(100 μmol/L)组脱囊率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318、11.428、16.807,P均<0.001);IAA处理组,在6个统计时间点均显示50 μmol/L组的脱囊率高于100 μmol/L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285、22.623、14.654、12.934、7.789、4.308,P均<0.05).rCsCPL-m组空囊形态3种类型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93,P>0.05);E-64和IAA作用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示A型占比减少,C型占比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1.495、17.324,P均<0.01).结论 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可能通过对囊壁内层的酶解软化作用促进脱囊,而CsCPL是否参与脱囊还需进一步确定.

    华支睾吸虫脱囊半胱氨酸蛋白酶

    猫爪草乙醇提取物调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魏巍王高翔刘清航李荣先...
    13-18,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猫爪草乙醇提取物(CCEE)调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CCEE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检测其凋亡水平.将CCEE处理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进行半定量质谱分析.过表达差异蛋白后,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凋亡水平.通过miRDB在线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差异蛋白的miRNA.结果 CCEE处理24 h后,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凋亡水平上升[(23.18±3.15)%vs.(68.21± 1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P<0.05).CCEE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 24h后,半定量蛋白质组学发现BAX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当过表达BAX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凋亡水平上升[(28.00± 6.68)%vs.(85.08±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P<0.05).CCEE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后,miR-76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0.82±0.10)vs.(0.1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0,P<0.05].过表达miR-761后,BAX 的蛋白和 mRNA 水平下降[(0.061±0.003)vs.(0.004±0.001),t=16.08,P<0.05],细胞凋亡水平下降[(21.59± 5.66)%vs.(6.04±2.13)%,t=4.4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miR-761靶向BAX mRNA的3端非编码区[(100.00±9.59)vs.(14.22±2.45),t=15.01,P<0.05].结论 CCEE 抑制结直肠癌细胞 HCT116 中 miR-761 的表达水平,减少因miR-761所致的BAX mRNA降解,增强BAX的蛋白翻译,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细胞凋亡.

    猫爪草乙醇提取物结直肠癌HCT116凋亡

    广州市腹泻病例中沙门菌的耐药性及分子特征

    伍业健陶霞王安娜和鹏...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9年广州市腹泻病例中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和分子特征,为沙门菌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从7家定点监测医院分离到的沙门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并使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比对功能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沙门菌株303株,其中56.44%(171/303)的菌株血清型为1,4,[5],12∶i:-,其次为肠炎沙门菌11.22%(34/303),斯坦利沙门菌4.29%(13/303)和伦敦沙门菌3.96%(12/303).所分离到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的比例分别为87.79%(266/303)和87.13%(264/303),并且有90.76%(275/303)的菌株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PFGE聚类分析发现,1,4,[5],12∶i:-沙门菌各型别之间差异较大,相似度为42.97%~100.00%;肠炎沙门菌各型别之间差异较小,相似度为75.05%~100.00%.结论 广州市腹泻病例中的沙门菌血清型主要为1,4,[5],12∶i:-;多重耐药菌占比较高;PFGE型别呈多样性,不同血清型菌株的基因相似度有较大差异.

    沙门菌血清型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酸性激活TMEM206通道增加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凋亡

    宋慧文邓雪芹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酸性条件下,跨膜蛋白206(TMEM206)构成的氯离子通道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短发夹RNA技术(shRNA)沉默SH-SY5Y的TMEM206基因,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H-SY5Y细胞在pH为7.2和5.0时的凋亡率.结果 pH为7.2时,SH-SY5Y细胞凋亡率为12.52%,TMEM206基因被沉默的SH-SY5Y细胞凋亡率为10.95%;pH 7.2条件下,沉默SH-SY5Y细胞的TMEM206基因时,细胞凋亡率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05).pH为5.0时,SH-SY5Y细胞凋亡率为53.11%,TMEM206基因被沉默的SH-SY5Y细胞凋亡率为37.00%.降低培养液pH值至5.0时,细胞凋亡率会增加(12.52%vs.5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6,P<0.01);pH5.0条件下,沉默SH-SY5Y细胞的TMEM206基因时,细胞凋亡率会显著降低(53.11%vs.3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结论 沉默SH-SY5Y细胞的TMEM206基因可以保护酸诱导的细胞凋亡.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TMEM206基因凋亡酸性条件

    湖北省输入性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

    孙凌聪董小蓉周晓蓉吴冬妮...
    29-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湖北省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感染的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Pvcsp)基因的长度多态性进行描述性分析.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7-2021年湖北省报告的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和留存血样,提取血样中疟原虫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Pvcsp基因特异性片段,全自动核酸分析仪检测片段长度,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法分析Pvcsp基因型.结果 共检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血样46份,均扩增出约700 bp大小的目的条带,包括非洲来源26份、南亚12份、东南亚6份、南美洲和大洋洲各1份.Pvcsp基因片段长度为664~795 bp,共有7种片段长度突变(A~G),A型突变占34.78%(16/46).非洲地区7种突变均存在,巴基斯坦检测到4种突变,东南亚检测到5种不同的突变,非洲和亚洲间片段长度突变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546,P=0.363).PCR-RFLP 结果显示,VK210 型 45 份,占 97.83%(45/46);VK247 型 1 份,由印度尼西亚输入.结论 湖北省不同感染来源输入性间日疟病例的Pvcsp基因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特征,基因型以VK210型为主.

    间日疟原虫输入性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

    乳腺癌组织中IL-8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王蓓蕾米建强
    33-36,64,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及与肿瘤中微血管、淋巴管形成的关系,探讨IL-8对乳腺癌中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形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16年1月-2021年7月间手术切除的83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IL-8的表达水平,用CD34和D2-40分别标记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分析IL-8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IL-8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IL-8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Ki67增殖指数及临床分期有关(x2=17.308、11.389、5.768,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有无转移、分子分型均无关(P均>0.05).IL-8高表达组中MVD、MLVD值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05、-4.895,P均<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中IL-8高表达与患者预后无关(P=0.151).结论 IL-8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的血管形成和淋巴管形成而促进乳腺癌的侵袭.

    白细胞介素-8乳腺癌微血管微淋巴管免疫组化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与分子诊断技术联合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马燕王晓蓓马磊臧哈尔·哈布德勒...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与分子诊断技术联合应用对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2月因疑似TBM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2例.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划分为TBM组(n=72,其中确诊TBM 21例、很可能TBM 22例、可能TBM 29例)和非TBM组(n=30).通过腰椎穿刺获取患者脑脊液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测、GeneXpert MTB/RIF检测(简称Xpert)及GeneXpert MTB/RIF Ultra(简称Xpert Ultra)检测.对比各检测方法独立及联合应用对TBM的诊断效能.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与Xpert Ultra检测的敏感度(x2=8.298,P=0.006)、一致率(x2=5.829,P=0.02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检测方法间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一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联合Xpert与3种检测联合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一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350、4.105、9.094,P=0.002、0.049、0.004);其余联合检测方法间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一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Xpert Ultra独立诊断TBM的敏感度及一致率均高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测及Xpert检测,而联合应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任一分子诊断技术均有利于提高TBM的诊断敏感度,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推荐进行联合检测以实现TBM的早期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分子诊断技术结核性脑膜炎

    脓毒症患者血清MIF和D-D及PCT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张晓凡雷如意谢佳丰毛宇径...
    42-4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125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F、D-D、PCT水平;根据脓毒症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结局分别将其分为脓毒症组(n=68)、脓毒性休克组(n=57)和生存组(n=64)、死亡组(n=61),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不同治疗结局脓毒症患者血清MIF、D-D、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单独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血清MIF、D-D、PCT水平分别为(53.41±3.19)ng/mL、(2.03±0.75)mg/L、(6.01±1.89)ng/mL,均高于对照组(30.27±3.02)ng/mL、(0.42±0.02)mg/L、(1.44±0.0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0、12.59、14.31,P均<0.05).脓毒性休克组的血清MIF、D-D、PCT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3.24、3.65,P均<0.05).所有患者中,生存64例(51.20%),病死61例(48.80%),脓毒性休克组的病死率较高(x2=4.94,P<0.05).死亡组血清MIF、D-D、PCT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3.90、6.09,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各血清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患者死亡的AUC为0.903,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结论 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的持续进展,血清MIF、D-D、PCT水平逐渐升高,且其水平变化对脓毒症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有利于提升整体诊断效能.

    脓毒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D-二聚体降钙素原

    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患儿MBL2和HLA-DRB1基因表达及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表型分析

    付竹丁娜齐旭升
    46-5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2(MBL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在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患儿中的表达水平,评估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AM)表型变化,并分析基因表达水平、AM表型与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肺部感染患儿122例,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n=57)和非脓毒症组(n=65).根据28 d死亡情况将脓毒症组患儿分为死亡组(n=11)和存活组(n=46).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MBL2、HLA-DRB1基因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AM表型.结果 脓毒症组患儿外周血MBL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35± 0.08),高于非脓毒症组(0.24±0.07)(t=4.440,P<0.001);HLA-DRB1 mRNA 相对表达量为(0.25±0.08),低于非脓毒症组(0.59±0.13)(t=8.63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脓毒症组患儿M1型AM比例高于非脓毒症组,M2型AM比例低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61、7.748,P均<0.01).存活组外周血MBL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死亡组,HLA-DRB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50、3.327,P均<0.01).确诊第1天,存活组M2型AM比例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5,P<0.001),两组患儿M1型AM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5,P=0.354);确诊第7天,存活组M1型AM比例明显低于死亡组,M2型AM比例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14、4.999,P均<0.001).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BL2、HLA-DRB1基因表达和确诊第7天M1、M2型AM与患儿预后不良存在明显相关性(P=0.003、0.033、0.001、0.040).结论 MBL2、HLA-DRB1基因表达、肺泡巨噬细胞表型与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及患儿预后相关,早期动态监测MBL2、HLA-DRB1基因表达和肺泡巨噬细胞表型变化,有助于肺部感染相关脓毒症的预测及患儿28 d预后情况的评估.

    肺部感染脓毒症儿童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人类白细胞抗原肺泡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