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李宗侯

双月刊

1674-5612

scjzxbbjb@163.net

0830-2293500,2392892

646000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西路34号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Police College
查看更多>>《四川警察学院学报》(原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总暑批准四川警察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51—1716/D,双月刊。主要栏目有:法学论坛、刑事侦查、治安管理、刑事技术、犯罪研究、警察公共关系、社会学研究、警察教育与训练、警务实践、警察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特殊人群外流贩毒治理的"凉山模式"及其推广路径

    刘建强谢婧垚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殊人群外流贩毒由来已久,是毒品治理中的疑难杂症,是经济、文化和个人等多种消极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此类贩毒的特点主要包括地域分布广、人员基数大,严重传染病人、艾滋病人占比明显上升,重点地区有扩张之势.此类贩毒治理的现实困境主要在于特殊人群收押困难、强制措施流于形式,刑罚处罚偏轻、惩处警示效果不佳,重打击轻治理、可持续治理不力.凉山地区在近年来的特殊人群外流贩毒治理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领导模式、全民参与模式和精准管控模式,其标本兼治的治理思路和举措颇具启发意义."凉山模式"的深化和推广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统一治理标准,实施重点区域联合治理,建设禁毒主流文化.

    特殊人群外流贩毒治理凉山模式推广

    滥伐林木犯罪案件的特点与防控对策——基于593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

    叶继煜刘冲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滥伐林木犯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593份判决书的实证分析显示,此类犯罪的行为人、犯罪手法和犯罪目标具有明显特点,且犯罪的发生与林木资源监护、林木资源管理和案件查办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切合此类犯罪特点,通过建立木材追溯体系、设立监督举报机制和构建诚信管理体系等举措加强防控,同时,要通过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行村级林长负责制和推行恢复性司法等途径长效性地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滥伐林木犯罪案件特点防控林木资源管理森林公安犯罪环境恢复性司法

    刑事涉案虚拟货币程序性处置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以侦查阶段为例

    俞邵文郭晶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涉案虚拟货币属于数字时代刑事涉案财物的一种全新样态.其具有的去中心化、匿名性的特征冲击了既有刑事涉案财物的处置模式,引发了传统对物查控范式失灵、保管质效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先行处置手段运用的正当性受到质疑等现实困境.因此,应以提高侦查人员的专业水平为依托,调整对涉案虚拟货币的查控模式,借鉴最新电子数据取证的方法,运用技术手段、检察监督、限制先行处置等措施建立涉案虚拟货币的双重取证模式.此外,还应当通过建立涉案数字资产管理中心增强对涉案虚拟资产的专项管理,以突破涉案虚拟货币程序性处置的现实困境.

    虚拟货币区块链程序性处置电子数据

    利用虚拟货币转移涉诈资金犯罪案件侦查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郑瑶王晓伟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电诈团伙的作案模式愈加隐蔽.在涉诈资金转移方面,电诈团伙利用虚拟货币去中心化、匿名性、跨境性、双向兑付性等特征,通过"卡接回U""跑分平台"等模式来进行,给公安机关线索发现、资金研判、身份关联、资产处置等工作带来挑战.为此,应完善情报预警体系,加强涉案资金链路分析,及时调证冻结、追赃挽损,探索虚拟资产合法处置规则,从而提升公安机关对该类犯罪案件的侦查水平,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深度打击,切实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

    虚拟货币电信网络诈骗资金研判追赃挽损合法处置

    功能主义视野下窃取虚拟货币行为的刑法定性

    罗树志那晓燕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窃取虚拟货币行为刑法定性,学界主要存在"数据犯罪说"与"财产犯罪说"两种主张.两种主张涉及的焦点问题是虚拟货币是否属于刑法中的财物,论者具体围绕虚拟货币的合法性与价值性问题展开探讨.在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观和目的理性的刑法体系视野下,对虚拟货币财产属性的认识,无需在合法性与价值性问题上过度纠缠,而应在合目的的考量下,对虚拟货币是否具有作为财产保护的必要性展开分析.虚拟货币虽没有物理实体,但权利人可通过私钥对其实现支配.虚拟货币可成为占有的对象,窃取虚拟货币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虚拟货币盗窃罪功能主义刑法解释观事实性占有规范性占有

    基层检察院民事执行监督的困境及其对策——以D县检察院的实践为分析样本

    沈思竹潘艳
    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部分法院民事执行权在运行过程中被强化、扩张,导致权力运行失范现象频发.对此,法院自身的纵向监管乏力、收效不佳.检察机关有必要充分发挥民事检察监督的作用,力促法院民事执行权正当运行.结合D县检察院和其他检察机关的探索进行理性思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一是建立民事执行监督告知制度,保障当事人知情权,二是建立法检沟通协作机制,共筑民事执行共同体,三是丰富监督手段与工具,提升检察监督效果,四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检察监督专业性,五是以人民为中心,积极促成和解,六是加强顶层设计,保障检察监督持续性.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基层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民事执行权扩权基层检察院检察监督告知制度法检协作机制监督手段

    仲裁中检察监督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李同民郭瀚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仲裁机制被频繁适用,但对其的规制却乏力:仲裁机构仲裁时审查把关不够严格,人民法院对仲裁审查时间滞后且范围有限,检察机关对仲裁的监督主要是通过监督法院的执行行为来间接实现的,监督效能不足,易引发虚假仲裁.为避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影响仲裁公信力、损害法律权威的虚假仲裁发生,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规制.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加强其在仲裁中的监督作用发挥以杜绝虚假仲裁的发生具有法律和实践层面的可行性.为确保仲裁中检察机关准确、全面实施监督,可将全面、准确获取仲裁信息,解决虚假仲裁线索发现难的问题;理性对待私权自治,确保客观认定虚假仲裁;确保及时监督,避免司法资源浪费;降低仲裁监督对当事人合意性的影响等设定为目标任务.为此,可以采取通过立法的方式将检察机关纳入仲裁参与人的范畴,秉持审慎态度对仲裁进行有限监督,采用合理怀疑标准对仲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虚假仲裁进行识别与认定,在强化调查核实权以确保证据真实可靠的情况下,由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至仲裁机构、公安机关、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单位,以及时制止或惩戒虚假仲裁的方式实现上述目标任务.

    虚假仲裁检察机关仲裁参与人调查核实权

    检察公益诉讼与个体维权之成本与收益比较视角下地理标志保护路径的选择

    郭高叶丽雯周霞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为检察机关在地理标志保护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提供了依据.地理标志保护的个体维权存在不足,而通过检察公益诉讼保护地理标志,成本更低,收益更大,比个体维权更具优势和正当性.检察机关应综合利用多种手段,进一步完善地理标志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制度,降低制度运行成本、增加制度运行收益,以获得更多社会利益.

    地理标志检察公益诉讼个体维权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公共危机事件治理存在不足及其解决路径研究——以自组织理论为视角

    马永坤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危机事件治理的研究价值不仅在于处理单个公共危机事件,还在于不断积累经验,促进治理系统的良性发展.因此,建立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公共危机事件治理的协调与评价机制,有利于为治理公共危机事件提供一套普适性的思路和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公共危机事件各指标的风险评估依赖于详实的数据支撑,但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受限于当前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局限性.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望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数据监测与分析手段,精准评估公共危机事件的潜在风险与影响范围,助力高效防范和化解公共危机事件,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生态.

    公共危机事件治理自组织理论评价指标评价机制

    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压力现状及疏解对策——基于深度访谈的质性分析

    杨发荣汤芙蓉
    97-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公安机关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近年来,随着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人数不断增多,这一群体面临的压力问题也日益凸显.通过对某公安院校在学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处理,构建了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压力来源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压力对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造成的影响,剖析压力的来源,并从个人、院校和单位三个维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公安院校优化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建议.

    警务硕士压力疏解对策深度访谈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