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周黎明

季刊

1671-3885

shenglizazhi@163.com

028-85501278

610041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五教学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综述国内外最新生理科学研究动态及进展;报道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和先进的实验方法;介绍医学教学的经验方法;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评价新药在临床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红旭张娜朱莉娅
    2318-2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 2022 年 5 月至2023 年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80 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n=39)与观察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n=41).患者完成手术后观察其麻醉效果,通过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并在围手术期应用心电监护器检测血流动力学及统计在次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较,各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VAS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中,能提高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不良反应.

    全身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肩关节镜手术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周相峰
    2321-2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2年 1月至 2023年 1 月期间本院诊治的 8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 20 mg·次-1,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 30 mL·次-1,Qd,持续治疗 14 d.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 14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S100B)水平,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别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NSE、S100B、GFAP、MBP、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神经损伤蛋白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急性心肌梗死丁苯酞依达拉奉右莰醇神经功能安全性

    肺叶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的疗效分析

    闫国旗杜浩朋
    2324-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肺叶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对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本院行肺叶切除术或肺楔形切除术的75例Ⅰ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肺楔形切除术,n=44)与对照组(肺叶切除术,n=31).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 3 m生活质量以及术后 1 y生存质量,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的置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y,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一年复发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能改善ⅠA期NSCLC患者手术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ⅠA期NSCLC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痰培养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谢婷婷
    2327-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方法:选取 2022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65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取痰液进行培养,记录痰培养的病原菌的构成及分布情况,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Kirby Bauer,K-B 法)对主要菌株作耐药性试验,观察并记录各主要菌株的耐药情况.结果:65 例患者痰细菌培养阳性占比 90.77%(59/65),其中单一细菌占比 35.38%(23/65),细菌混合感染占比 55.38%(36/65),真菌与细菌混合感染占比 9.23%(6/65).痰培养病原菌共检出菌株 131 株,以细菌为主共 123 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比 77.24(95/123),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比 22.7%(28/123).主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孢菌对多粘菌素B最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最为敏感;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替加环素和头孢吡肟较为敏感.主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度最高.真菌中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度均较差;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敏感度较好;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敏感度较高.结论:本研究患者以混合感染多见,感染病原株以细菌为主,不同病原株耐药性有所差别,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病原学特征耐药性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体内氧化应激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邱长英
    2330-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体内氧化应激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本院 2023 年7月~2024 年 7 月收治的 50 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甲亢组,另取 50 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甲减组,以及50 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组.比较三组入组时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体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别分析甲亢组和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指标和体内氧化应激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甲亢组TSH水平较正常组更低,FT4 和FT3 水平较正常组更高;甲减组TSH水平较正常组更高,FT4 和FT3 水平较正常组更低(P<0.05).甲亢组和甲减组SOD和MPO水平均较正常组更低,MDA水平均较正常组更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甲亢组血清TSH与SOD和MPO呈正相关,与MDA水平呈现负相关(P<0.05);甲减组血清TSH与SOD和MPO呈负相关,与MD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体内氧化应激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甲亢甲减氧化应激关联性

    睑袋整形术Hamra改良术式联合睑袋眶隔释放填充泪沟矫治对下睑袋伴泪槽畸形的治疗效果探究

    柳燕李永峰
    2333-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睑袋眶隔释放填充泪沟结合睑袋整形术Hamra改良术式在下睑袋伴泪槽畸形矫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睑袋膨出伴泪沟凹陷患者 69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5).对照组采用睑袋整形术Hamra改良术式治疗;研究组采用睑袋眶隔释放填充泪沟结合睑袋整形术Hamra改良术式矫治.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疼痛程度、不良反应、临床改善程度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相较于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睑袋外观的具体改善程度、下睑细纹的具体改善程度、泪沟凹陷的具体改善程度以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睑袋整形术Hamra改良术式联合睑袋眶隔释放填充泪沟矫治下睑袋伴泪槽畸形,能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升临床改善程度及满意度.

    睑袋整形术Hamra改良术式睑袋眶隔泪沟矫治睑袋伴泪槽畸形

    维生素D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高瑞萍闫晓海张秀云
    2336-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2 通过提高 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2.2 至 2023.3 期间于本院就诊的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DPN患者 9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6 例.对照组控制血糖并采用甲钴胺片、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维生素D2 肌肉注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周围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血清 25(OH)D水平、神经病变程度[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 25-OH VD2 和 25-OH VD3 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的 25-OH VD2 和 25-OH VD3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正中神经MCV、SCV和腓总神经MCV、SCV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的正中神经MCV、SCV和腓总神经MCV、SCV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DN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MDN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维生素D2 注射液治疗能提高T2DM合并DPN患者血清中 25(OH)D水平,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维生素D2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羟维生素D

    盐酸溴己新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外周血NLR、IFN-γ水平的影响

    付尚阳
    2339-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盐酸溴己新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22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 40 例(常规治疗及静脉滴注盐酸溴己新)和联用组 40 例(在单一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NLR和IFN-γ的水平.结果: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NEUT、LYM、NLR、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联用组更加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溴己新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NLR、IFN-γ水平,且安全性高.

    盐酸溴己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支气管扩张伴感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干扰素-γ

    血压变异性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疗效的预测价值研究

    李敏晓
    2342-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对老年脑梗死患者(Senile cerebral infarction,SCI)早期溶栓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70 例S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发病 4 h内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均接受 24 h血压监测,患者根据溶栓效果分为有效组(n=41)和无效组(n=29),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血压变异系数[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ay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ight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aytim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DCV)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ighttim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DCV)]以及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观察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分析血压变异系数预测SCI患者早期溶栓疗效的价值.结果:SCI早期溶栓效果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高血压及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P<0.05);高血压是影响SCI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倾向匹配法,以"治疗有效"为因变量,"有无高血压,BMI,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为协变量,进行 1:1 配对病例,排除混杂因子,共得到 24 对:有效组dSCV、nSCV、dDCV、nDCV系数均低于无效组(P<0.05);受试工作者(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面积分析结果显示,dSCV、nSCV、dDCV、nDCV系数及其联合检测均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SCI早期溶栓效果与BMI、有高血压及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高血压是影响SCI早期溶栓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变异异常是导致其疗效不佳的原因,血压变异性系数具有预测SCI患者早期溶栓疗效的价值.

    动态血压监测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疗效预测危险因素

    基于产教融合的实验教学改革助力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药物制剂设备实验》为例

    黎江华郭义东刘超兰许丽佳...
    2346-2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物制剂设备实验作为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拓展课程,在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药物制剂设备实验》教学改革为例,着重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价值与现状,并对实验教学改革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包括完善实验课程教学方案以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以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持续改进实验教学、探寻校企协同育人着力点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以拓展育人广度和深度.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以期更好把握校企协同育人内涵,切实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探索构建出具有药学特点、城市大学特色的"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培养更多符合区域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药学应用型创新人才.

    产教融合实验教学改革应用型创新人才药物制剂设备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