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周黎明

季刊

1671-3885

shenglizazhi@163.com

028-85501278

610041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五教学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综述国内外最新生理科学研究动态及进展;报道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和先进的实验方法;介绍医学教学的经验方法;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评价新药在临床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阮瑞华
    2665-2667,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联合应用枸橼酸莫沙必利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期间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 79 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39).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5 mg·次-1,3 次·d-1 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1.5 g·次-1,3 次·d-1 治疗.治疗 1 m后参照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 m后采用干化学法测定D-乳酸(D-lactic acid,D-LA)、内毒素(Endotoxin,ET),采用动态浊度法测定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通过菌落群培养检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并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肠杆菌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D-LA、ET、DAO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D-LA、ET、DA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提高疗效,改善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屏障功能.

    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枸橼酸莫沙必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肠道菌群

    常规全麻与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对口腔颌面外科短时间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观察

    汪启明潘亮
    2668-2670,2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常规全麻与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方案对口腔颌面外科短时间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8 月于本院接受口腔颌面外科短时间手术的患者 60 例,依据奇偶数分组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n=30).常规组采用常规全麻,联合组在常规全麻的基础上联合艾司氯胺酮 0.25 mg·kg-1 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并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时(T2)、插管后 3 min(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心率(Heart rate,HR)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呼吸恢复时间早于常规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常规组(P<0.05).与T0 时比较,常规组T1~T4 的MAP及T1~T5 时的HR显著降低,联合组T1、T3、T4 时的MAP及T1~T4 时的HR显著降低,且组间比较,T1 时常规组的MAP及HR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 3(10.00%)例,低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 10(33.33%)例(P<0.05).结论:常规全麻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能改善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有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不良反应.

    口腔颌面外科短时间手术常规全麻艾司氯胺酮麻醉效果苏醒质量

    经阴超声、经腹超声在异位妊娠及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高素娟邹莹莹孟繁繁
    2671-2673,2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CDU)在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及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2年 2 月-2023年 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EP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TVCDU、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abdom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ACDU)检查.以腹腔镜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不同部位EP检出率,分析EP确诊患者性激素测定及克罗米芬刺激实验(Clomiphene stimulation experiment,CCCT)结果,比较不同卵巢储备功能EP患者超声指数[卵巢最大平面平均直径(Ovarian maximum plane average diameter,MOD)、卵巢间质动脉峰值流速(Peak flow rate of the ovarian interstitial arteries,PSV)、窦卵泡数(The number of sinus follicles,AFC)、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Drag index,RI)].结果:TVCDU诊断灵敏度为97.65%(83/85)、特异度为 81.82%(9/11)、准确度为 95.83%(92/96),TACDU诊断灵敏度为 82.35%(70/85)、特异度为 72.73%(8/11)、准确度为 81.25%(78/96);TVCDU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TACDU,漏诊率低于TACDU,且TVCDU输卵管妊娠检出率、子宫角妊娠检出率及总检出率高于TACDU(P<0.05);性激素测定及CCCT共计确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 39 例,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 46 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超声指数MOD、PSV、AFC值低于功能正常患者(P<0.05).结论:TVCDU检查对EP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具有一定评估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EP、评估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有效检查方式.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异位妊娠诊断卵巢储备功能

    动态心电图检查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患者的表现特征及与PLT、MPV的联合诊断价值

    曾爱红
    2674-2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查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PHD)右心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RVH)患者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22年 1 月到2023年 12 月收治的PHD合并RVH患者 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非呼吸系统疾病或非心血管疾病 42 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动态心电图,分析两组动态心电图的表现特征,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最大约登指数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PLT计数、MPV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与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震荡斜率、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与PLT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OC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 0.982,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有效反映PHD合并RVH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能明确心率震荡指标的异常情况,将动态心电图表现特征联合PLT计数、MPV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动态心电图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临床应用价值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纯音听阈及宽频声导抗吸收率特点分析

    高金凤穆彦丽王振华
    2677-2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纯音听阈及宽频声导抗(WBT)吸收率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2年 8 月-2024 年 8 月在本院确诊的 102 例SOM单耳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 102 耳,为SOM组.另选同时段在我院体检结果健康的 102 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临床听力仪进行纯音听阈测试,记录所有研究对象 0.5~4.0 kHz下纯音听阈均值(PTA);采用中耳分析系统进行WBT测试,记录所有研究对象鼓室压、鼓室图型、声顺值、0.5~4.0 kHz WBT 吸收率.结果:对照组研究对象鼓室图型均为正常型,SOM 组患者鼓室图型大多数为 B 型(86.27%);SOM组患者鼓室压绝对值、各频率PTA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声顺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耳道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WBT吸收率在0.5~4.0 kHz各个频率下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在任一相同频率下,对照组研究对象WBT吸收率均明显大于SOM组患者(P<0.05).结论:不同频率下PTA 和WBT吸收率与SOM发病有一定联系,可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对SOM进早期诊断.

    分泌性中耳炎宽频声导抗吸收率纯音听阈均值声顺值鼓室图型

    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及其比值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曹璐
    2680-2682,2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Albumin,ALB)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其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AAP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 150 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按照是否为非酒精性将患者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酒精性脂肪肝组,各 75 例.选取同期肝功能健康的 75 例其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分析比较三组ALB、ALP及AAPR的表达.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3 个等级,分析AAP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两组脂肪肝患者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LB、AAP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ALP水平明显高于酒精性脂肪肝组,ALB、AAPR水平均明显低于酒精性脂肪肝组(P<0.05).本研究中 75 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9 例轻度38.67%)、31 例中度(41.33%),15 例重度(20.00%).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重度组和中度组 ALP 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ALB、AAPR 水平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 ALP 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ALB、AAPR 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P<0.05).AAPR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1,P<0.05).结论:AAP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异常降低,明显低于酒精性脂肪肝,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非酒精性脂肪肝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比值严重程度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的效果

    柴娜娜
    2683-2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1年 6 月至 2023 年 7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08 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4 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300 mg·(kg·次)-1,静脉滴注,1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2 喷·次-1,2 次·d-1.治疗 14 d后采用呼吸功能检测仪测定呼吸做功(Work of Breathing,WOB)、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IP);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白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同时分析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止咳时间、发热消退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止咳、退热、肺部啰音消失等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OB、Raw、PIP、IL-17、IL-33、HMGB1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大叶性肺炎,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力学,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大叶性肺炎复方异丙托溴铵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呼吸力学血清炎症因子

    气腹压对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肠道、肝功能的影响

    董震霖
    2686-2688,2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气腹压对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肠道、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自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高气腹压组(气腹压值为12~15 mmHg)和低气腹压组(气腹压值为 8~12 mmHg),各 30 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肠道功能、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腹持续时间、二氧化碳(CO2)消耗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气压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大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高气压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 1d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高气压组AST、ALT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气压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 3 d AST、A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气压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高气压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气腹压维持在 8~12 mmHg 时能减少对肝肠功能的损伤,降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气腹压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肠道功能肝功能

    探究DCE-MRI参数及表观弥散系数对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

    赵美东
    2689-2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2 月至 2023 年4 月经手术治疗的 85 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经DCE-MRI检查并测量ADC值.术后病理诊断分析肝癌微血管侵犯结果并将患者分为微血管侵犯阳性组和微血管侵犯阴性组.分析 DCE-MRI 参数及ADC值对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结果:85 例肝癌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3 例患者微血管侵犯呈阳性,52 例患者微血管侵犯呈阴性;微血管侵犯阳性组Ktrans、Kep以及Ve值均高于阴性组,且ADC值低于阴性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DCE-MRI扫描所得参数(Ktrans、Kep以及Ve)及ADC值评估肝癌微血管侵犯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均>0.70,且以联合评估价值更为理想.结论:肝癌患者术前DCE-MRI参数、ADC值可联合用于评估微血管侵犯情况.

    肝癌微血管侵犯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慢性骨髓炎的感染控制率与骨再生能力分析

    李卫海姚树俊楚天元
    2692-2694,2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骨搬运技术治疗对慢性骨髓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9 年 3 月-2024 年 3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02 例慢性骨髓炎(C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0例)与观察组(骨搬运技术治疗,52 例).分析对比两组的骨再生能力(Puno肢体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康复时间(骨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感染控制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Puno肢体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的Puno肢体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骨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肢功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感染率.

    骨搬运技术慢性骨髓炎感染控制率骨再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