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周黎明

季刊

1671-3885

shenglizazhi@163.com

028-85501278

610041

四川成都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华西五教学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Journal Sichuan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综述国内外最新生理科学研究动态及进展;报道有价值的实验结果和先进的实验方法;介绍医学教学的经验方法;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评价新药在临床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急性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赵莉栗粟
    1452-1454,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急性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及对 Ras 同源基因家族成员 A(Ras homologous gene A,RhoA)/Rho激酶(Rho associated Kinase,ROCK)通路的影响.方法:9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第 1 w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第 2 w口服头孢呋辛酯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疗程 2 w.治疗前,治疗 2 w、4 w分别观察两组乳房症状(乳房疼痛、肿块面积、皮肤红肿);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及乳房组织液中RhoA、ROCK Ⅰ和ROCK Ⅱ的含量.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 3 m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7.7%,较对照组的 76.2%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 2.3%,较对照组的 34.4%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乳房疼痛、皮肤红肿积分降低(P<0.05),肿块面积缩小(P<0.05),TNF-α、IL-6、CRP、RhoA、ROCK Ⅰ和ROCK Ⅱ含量下降(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辅助可明显缓解急性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乳房疼痛、肿块面积、皮肤红肿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RhoA/ROCK通路有关.

    针刺中药热奄包急性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RhoA/ROCK通路

    经阴道气囊仿生助产结合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控制感、妊娠结局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林丽邹玉娟张艳
    1455-1457,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经阴道气囊仿生助产结合体位管理对产妇分娩控制感、妊娠结局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10 月~2023 年 7 月于我院分娩的 62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助产护理,研究组采取经阴道气囊仿生助产结合体位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控制量表评分(Labour agentry scale,LAS)、妊娠结局[(产妇分娩方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 1minApgar评分]以及产后盆底功能[阴道持续收缩时间、盆底肌力(包括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疲劳度和静息压、盆底收缩压等].结果:产后,研究组产妇的L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的VAS疼痛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等各项指标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 1min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 6~8 w,两组产后盆底功能各项指标情况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产后盆底功能各项指标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气囊仿生助产结合体位管理有助于产妇减轻产痛,提高分娩控制感,可促使产妇顺利分娩,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和产妇产后盆底功能.

    气囊仿生助产体位管理分娩控制感妊娠结局产后盆底功能

    二氧化碳点阵技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在剖宫产术后疤痕修复中的应用

    邱露苏勋邹亭亭
    1458-1460,1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二氧化碳点阵技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在剖宫产术后疤痕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23 年1 月至 2023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 186 例剖宫产术后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9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技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治疗时长均为 9 m.采用临床观察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测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疤痕修复[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疤痕修复VSS评分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瘢痕患者,联合使用二氧化碳点阵技术与A型肉毒毒素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二氧化碳点阵技术A型肉毒毒素剖宫产疤痕修复

    快速康复外科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研究

    刘传云洪太阳陈小原
    1461-1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对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都县第二人民医院自 2022年 7月 2023 年7月收治的 67 例行手术治疗的LDH患者分为A组(常规干预)和B组(早期快速康复干预),各 33 例,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功能主观症状、客观症状评分、腰椎活动度.结果:术后 1 w、术后 3 m后,A组腰背功能主观症状评分、客观症状评分、腰椎活动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对LDH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快速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腰椎活动度,促进术后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快速康复外科腰背功能

    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

    黄乾亮刘俊黎涛
    1464-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早期和晚期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结果.方法:收集 2020 年 3 月到2023 年 9 月期间赣州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76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的时机分为早期组(n=42)和晚期组(n=34).记录每位患者NI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呼吸机使用时长、抗生素使用率、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出院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伤后 6 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C)评估预后.结果:早期组NI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呼吸机使用时长明显较短,抗生素使用率和肺炎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病死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时早期组mRS评分明显较低(P<0.05).6 m后,早期组恢复良好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能改善其预后,减少肺部感染等事件发生率,促进病情更好恢复.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时机预后

    间苯三酚辅助干预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廖露黄丽付兰兰
    1467-1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间苯三酚辅助干预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给药不同将石城县人民医院自 2020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收治的 114 例需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间苯三酚注射液)和对照组(术前 8 h用米索前列醇),各 57 例;比较完成手术全程时间、术中出血量、宫腔镜检查术持续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记录通过最大扩宫器号数和扩宫时间;观察记录不良反应、人工流产综合征(Reaction of artificial abortion syndrome,RAAS)发生率;比较患者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 1 m的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腔镜检查术持续时间、VAS 评分、无阻力可通过最大号扩宫器、需要扩宫例数、扩宫时间、RAAS发生率均显著更低(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间苯三酚辅助干预宫腔镜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能有效改善手术一般情况,提高软化宫颈效果,但对预后的影响较小.

    子宫内膜息肉间苯三酚宫腔镜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李肖霞高杰王雪芹
    1470-1472,1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杞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94 例感染性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茵栀黄联合组和常规治疗组,各 47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蓝光照射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茵栀黄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 7 d后,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胆红素下降值、神经行为能力[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系统(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水平、胆红素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茵栀黄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茵栀黄联合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每日胆红素下降值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茵栀黄联合组血清IgA、IgG水平及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茵栀黄联合组ALB、UCB、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疗效显著,可进一步缩短黄疸消退的时间,降低胆红素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和神经行为能力,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照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血清GSP、HbA1c、IGF-1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不良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

    连娇刘静李洋
    1473-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糖化血清蛋白(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新郑华信民生医院收治的 127 例孕24~28 w的确诊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GDM组,另选取同期孕期检查的127例孕24~28 w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的正常对照组.比较GDM组和正常对照组入组时血清GSP、HbA1c、IGF-1 水平;根据妊娠结局将 127 例 GDM 患者分为不良妊娠结局和良好妊娠结局,比较不良妊娠结局GDM患者和良好妊娠结局GDM患者入组时血清GSP、HbA1c、IGF-1 水平;分析入组时血清GSP、HbA1c、IGF-1 水平与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入组时血清GSP、HbA1c、IGF-1 水平联合检测对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GDM组入组时血清GSP、HbA1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GF-1 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GDM患者入组时血清GSP、HbA1c水平高于良好妊娠结局者,血清IGF-1 水平低于良好妊娠结局者(P<0.05);入组时血清GSP、HbA1c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血清IGF-1 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呈负相关(P<0.05).入组时血清GSP、HbA1c、IGF-1 水平联合检测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 0.872,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 0.738、0.776、0.723(P<0.05).结论:入组时血清GSP、HbA1c、IGF-1 水平与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血清学指标.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不同剂量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陈婷张玉兰杨荣明
    1477-1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年 1 月至 2023 年 9 月我院就诊的 44 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 例.对照组采用10 mg依巴斯汀片,观察组采用 20 mg依巴斯汀,两组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血液学指标[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T淋巴细胞计数[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CD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D8+)]水平、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7、IL-25、IL-33 及CD8+均低于对照组,CD4+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20 mg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可以更有效缓解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17、IL-25、IL-33 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较为安全.

    依巴斯汀不同剂量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雷公藤多苷与甲巯咪唑、激素冲击联合治疗对甲亢浸润性突眼患者疗效、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

    冯贝贝程慧茹路艺凡
    1480-1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与甲巯咪唑、激素冲击联合治疗对甲亢浸润性突眼患者疗效、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 2022年 1 月至 2023 年6 月收治的甲亢浸润性突眼患者 86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西药组和中药联合组,各 43 例.西药组采用甲巯咪唑(口服,10 mg·次-1,3 次·d-1)+激素冲击(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1000 mg·次-1,隔天 1 次,连续冲击治疗 3 次为1 个疗程,1 m为1个疗程)治疗,中药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口服,20 mg·次-1,3 次·d-1)治疗.治疗3 m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腺受体抗体(Thyroid receptor antibody,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TGF-β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其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水平,采用Attune NxT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CD4+、CD4+/CD8+.结果:治疗后,中药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8.37%,高于西药组的69.77%(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眼球突出度、眼压、睑裂高度均明显降低,体质量明显升高,其中中药联合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PTH、TGAb、TPOAb、TRAb、TGF-β1、IGF-1、IL-6、IGFBP-3 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中药联合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眼部炎症,改善临床症状和甲状腺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功能.

    甲亢浸润性突眼雷公藤多苷甲巯咪唑激素冲击免疫功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