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郑强

双月刊

2095-4735

qlsfxyxb@sina.com

0531-86401225;86593012;86593055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36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三个务必"对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孙新红王林山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是基于党情国情世情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论断,思政课教师尤其要做到遵循"三个务必"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即用"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思政课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筑牢思想之基;用"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涵育思政课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提升高尚的道德品质;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激励思政课教师坚定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三个务必"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

    ChatGPT赋能大学思政教育:何以可能、内涵转变及逻辑演变

    张耀天游君宜王杰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ChatGPT的问世,助推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面应用,以系统渗透的形式重塑着社会的技术生态和人文景观.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为ChatGPT赋能大学思政教育奠定了技术基础,ChatGPT也因其强大的工具理性,使大学思政教育有了向整体教学智能化、教学过程数据化、人机交互拟人化方向转化的可能性.在肯定人工智能技术价值的同时,审慎研究ChatGPT赋能大学思政教育可能造成的内涵转变以及逻辑演变,既有推动大学思政教育创新的实践意义,也蕴含着深层的价值关怀.

    ChatGPT大学思政教育人工智能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共治"管理模式探析

    孟颖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大思政"格局逐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也在摸索中不断创新.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以及在新时代突显的新特点,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共治"管理创新模式,从搭建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创新内容载体和形式方法和提升管理育人功能三个角度,提出新模式实现路径,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大思政精准—共治管理模式路径

    新文科建设中数字法学教育的争议与消解

    储陈城胡晚霞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的发展,给高等教育的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新文科建设的诞生与之关系密切,并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法学教育备受关注.新文科建设对数字法学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数字法学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的争议和挑战.数字教育技术的不完善、学生个性化发展难度高、数字法学教育成本高、数字法学学科体系尚未形成等都亟待解决.但数字法学教育转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可逆转.通过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和法学教育平台的构建,来化解数字法学教育中的难题,是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新文科法学教育数字技术数字法学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家国情怀传承

    任现品田明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为突出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核心所在;依据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内容的特点,从现代文学发生的根本动因、现代经典作家的人生选择、代表性文本的内在意蕴等三个方面加强课堂教学对家国情怀的强化与传承,这种传承既有助于彰显专业教育的人文内涵,又有利于凸显课程学习与个人价值实现、民族复兴的互动关联.

    高校教学中国现代文学家国情怀

    数智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的内在机理和行动逻辑

    元静张晓普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推进数智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遵循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律的现实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厘清数智化和研究生导学思政两个基本概念的内涵,通过对研究生"导学思政"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数智化赋能变化的阐释,明确数智化赋能研究生"导学思政"的本质,分析其实践困境,科学提出"核心圈层—关键圈层—辐射圈层"逐级递进的行动逻辑.

    数智化赋能导学思政研究生内在机理行为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机制探析——基于4000余例大学生的调查研究

    赵敬仪边雪营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充实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的客观要求,是创新高校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方式、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众多挑战.对此,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创新融入教学内容设计机制;加强环境育人作用,创新融入载体机制;强化协同育人作用,创新融入协同机制,推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质增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机制

    论能力范式理念下版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颜亚男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版式设计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就当前情况来看,该课程在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导致了设计缺乏新意、忽视人性化需求、个性化不突出、文化内涵匮乏、缺乏设计情感等问题,使得该课程教学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切实实现既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应以能力范式理念为指导,重新确立培养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培养出高规格的专业人才,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能力范式版式设计应用型高校

    语文核心素养基于课程三维属性的探讨——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施晓风杨玉华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是具有复合功能的学科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除"语言运用"对应"工具性"之外,语文课程还蕴含着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这三种属性.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科学性的范畴,文化自信是人文性的体现,而审美创造则属于感性活动,是艺术领域,语文的三维属性都与语言密不可分,且共同对塑造完整的人格发挥各自的作用.在人工智能大发展的今天,反思学科教育的本质属性显得格外重要.

    语文核心素养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

    基于学科实践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四点"与"三维"

    王冬春王爱菊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价值目标.然而,在落实层面存在现实困境:学科知识静态化,表现为重事实而轻理解;问题解决去情境化,表现为重程式而轻内容;学科思维边缘化,表现为重外显而轻内隐.学科实践为突破以上现实困境提供了可能,因其具有支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四个支点",即以追寻学科知识本质为着眼点,以解决学科真实问题为关键点,以发展学科高阶思维为突破点,以实现学科育人为落脚点.基于此四个支点,构建基础教育阶段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三维路径":依托实践活动,促进学科知识内化;创建真实情境,实现问题解决驱动;搭建问题支架,支撑高阶思维发生.

    学科实践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